10.14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在我的固有觀念中,男人應該陽剛,女人應該柔美。或許我的觀點在現在一些二次元年輕人眼中就是一個老朽,但我依舊堅持,畢竟這種觀念是老祖宗交給我們的,歷經了幾千年的驗證。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娘炮”這個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也不記得這個詞在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只是知道一些電影、電視裡面的綜藝節目當中的一個個搔首弄姿分不清男女的流量小生,塗著厚厚的粉底,畫著重重的眼影,當然口紅、彩妝、耳釘甚至是耳環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實說“娘”的時候總感覺是在褻瀆,首先娘有母親的意思,哺育我們長大;其次“娘”還有“娘們”的意思,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已婚女子。這兩種意思無論是哪一種在我看來都要遠遠勝於這些搔首弄姿的流量小生,但是在這裡還沒有找到更為合適的替代詞,暫且先用“娘炮”來描述吧。

在“娘炮”盛行的年代,綜藝節目到處是娘炮身影,海報廣告也都滿屏近佔。一時間電視綜藝各種“娘炮”輪番登場,風頭無兩。最初的時候我沒有感覺,認為只是年輕人一時的惡搞而已。直到一天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問我“老爸,我明天有個演出,是不是應該畫個眼影,描個眉毛”?我說到“男孩子上臺演用點粉底就可以了”兒子說到“你看人家電視上某某,還有那個誰誰都是化彩妝的,還有修眉毛”本身兒子說演出化妝這事很正常,但是說到對比電視綜藝節目中的那些當紅小明星的時候我心中實在是難以接受了。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節目我也看過一兩次,還是陪兒子一起看的。記得很清楚,作為中年大叔對電視上這些明星已經認不得幾個了,尤其是當某某出現的時候,我還和兒子說“這女孩挺漂亮”,兒子馬上給我糾正“老爸,人家是個男的,那可是我們很多同學崇拜的偶像!”一時給我弄個大紅臉。不過看電視機裡面的這個明星,化著彩妝,打著耳釘,白白淨淨,連坐姿都是女性化的,似乎連說話都是尖聲細語的。這哪是一個男人呀,分明就是一個女孩。當時我就在想:現在流行的就是這種不男不女嗎?在之後我特意的看了幾次這個節目,每次上臺的男孩都是如此打扮,甚至有一次是請了五六個這種當紅小生,無一例外都是這種油頭粉面的扮相,這實在是對我受過的傳統教育的一種挑戰。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記得我小的時候,周邊生活的人都是男人很粗獷,女人雖說不上柔美,但是扮相也都是有一種有別於男性的清爽。偶爾也會聽說一些男做女相的花邊事,但也都是大傢俬底下議論下而已。大家也都覺得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旁觀者也都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當事人也是偷摸在沒人的時候滿足一下自己的心裡,也沒見當事人滿大街的招搖。而如今這種事情已經可以登堂入室,甚至是在一些大眾媒體上進行大肆宣揚,當做一個流行的標本典範,引導潮流的風向標。

本身我認為如果只是偶爾做個怪,弄個扮相娛樂下觀眾倒也無可厚非,畢竟是一檔娛樂節目。但是現在是把這個當做一個正常的事情來對待,當做一種潮流來引導,這種做法就有待商榷了。尤其是在小孩子三觀沒有形成之前,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明辨美醜的能力,只是想當然的認為“大家都說的就是對的,大家都做的就是正確的”尤其是這種具有導向作用的公眾人物、公眾媒體的大肆宣揚。孩子認為“一個成功的男人”就應該化妝,就應該帶耳環,就應該說話嗲聲嗲氣,就應該像個女人一樣,只有那樣才有吸引力!長期以往,這些孩子的世界觀就會完全的混亂,不再會分辨美醜,很快世界上也就會出現男女之外的第三種人類了。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後來相關部門陸續的出面喊話,要求停播一些“娘炮”節目,封殺“娘炮”小生,電視綜藝節目不再“滿屏是娘”,世界似乎終於迴歸了正軌。

一種社會現象的出現有一個生長過程,一種社會現象的消亡也需要一個過程。只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把“娘炮”行為徹底剷除,娘炮小生徹底絕跡,娘炮現象徹底清除。剷除不良社會風氣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堅決抵制“娘炮”行為,不看、不學、不傳頌!讓我們祖國的花朵有一個純淨的生長空間,不要被一些不正的社會風氣影響,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爺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國娘!

別讓“娘炮”成為孩子成長道路的絆腳石!

以上謹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敬請留言討論,如觸碰哪位“娘炮小生”的粉絲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