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中华名门望族丛书《历代赵氏望族》记载了百家赵氏望族。安丘赵葵畦家族列入了其中,被誉为清代文化世家,书记载如下:“赵葵畦,字荔浦,又字智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例贡生,官顺天府粮马通判,署涿州知州。淹雅勤学,笃嗜金石文字,搜藏周秦汉塊六朝墨拓甚多,尤多旧本。罢官归来,杜门课子,复留心乡达著作。撰有《高丽好太王碑释文校勘记》1卷。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图:高丽好太王碑

赵葵畦有二子(注:族谱载有三子):赵录绩(注:族谱载为堂侄)、赵录绰(注:族谱载为其二子),均亦嗜聚书。赵录绩,字孝陆,工词曲,酷嗜书,收藏甚富,见于著录者凡700余种,其中善本224种,编有《渠丘赵氏模鬯阁所藏善本书目》。赵录绰,字孝孟,幼承家学,钻研朴学,受业于胶州柯邵忞,后入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任北京图书馆馆员,致力于目录版本及金石文字学,后入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从事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编有《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4卷、《续编》4卷。未刊族清馆金文汇笺》、《许印林年谱》、《书目答问校注》、《禁毁书目入名便检》等。未定稿尚有《历代沟洫志》、《中国族谱总目初编》、《山东艺文全录》、《海岱文征》等。(民国《续安邱新志》卷12,《中华文化界人物总鲞》第654页)。”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赵葵畦家族属于景芝后疃赵氏家族的一个分支,老家是东庄子村。村里健在的长老们都知道他属于三合堂号门里的,家住在老村的三合胡同西侧的前后两套四合院。后来后裔部分搬迁到景芝街四合院居住(景芝粮管所的高房);为官期间,住京、津的四合院。在老村的四个院,南面一套濒临三合湾,后成为三合家族的粮库。北面的一套成为三合家族账房先生的居所。再北面就是三合私塾学堂,学堂由两排高房组成,也属于他的房产。详见图示。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村里人也称谓赵葵畦为顺合门里的人,堂号顺合属于三合堂号下面的一个分支,三合家族堂号世代分支延续及其主要名人如图所示。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山东藏书家史略》(增订本)记载赵葵畦生于1866 年,逝于1951年,享年86岁。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作为清代文化世家,赵葵畦家族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八世祖(远祖)赵三庆监生,他是当时景芝的最大富贾豆油酒商,特别重视家族教育书籍收藏。据后疃赵氏族谱记载,他三个儿子赵煊、赵煜、赵炬均为庠生,为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赵葵畦的七世祖(太祖)赵炬为顺治乙末科联捷武进士,重庆府镇标中军守备升授成都府督标忝将,诰授武翼都尉,从三品。赵葵畦的高祖赵执铎为中宪大夫、户部员外郎加三级。曾祖赵云升为监生、布政司理问加一级、中宪大夫。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赵葵畦的祖父赵嘉祥(1808—1886.12.6)特别重视后代教育,据墓铭志记载:“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布政司理问晋封中宪大夫考亭赵君墓志铭……君性笃挚,体貌魁梧,好读书,为文取法,……惟家居课耕读,敦治家法甚严,内外井井,童仆十岁以上,不能辄入中门,家人辈各勤厥事罔敢或怠。督子姪读书,课程綦密,禁绝嬉遊,故敌入泮食饩登贤书者,相接踵,皆君之训也”。严师出高徒,家族连续考取了享受官府补贴的多名秀才,甚至举人、进士。赵葵畦的伯父中宪大夫赵希嘏也是有名的教育家,以教授北京法源寺主持而闻名。

赵葵畦家族有同辈堂兄弟三十四位,全部考取了监生、附贡生、太学生、国学生、廪膳生功名,以他的堂哥内阁中书赵尔瑨举人为魁首,善于书写官阁体,“在皇城门楼子写谕旨”(赵俪生文记)。这些堂兄弟们嗜书为乐,五品奉直大夫以上的有十六人。

赵葵畦从涿州知州离职后,回村私塾课子, 他与同辈兄弟以及外聘先生一起,课授的下一辈“录”字辈达八十二人,近半数年长者考取了秀才,其余的民国时期五人出国留学,多人考取了大学或中等院校。特别提出这辈人中出了两个安丘的女诗人赵录缜和庄湘泽,使得家族文化品味更加浓郁馨香。安丘百家姓所云的清末后疃赵氏“文官武官遍京师”,主要是指他们的这叔侄两代人。赵葵畦的孙辈“汝”字辈也是人才辈出,如“五绝教授”、历史学家赵俪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受到毛主席称赞的著名作家赵(汝)骜将军,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芭蕾舞艺术教育家赵汝衡院长等。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赵葵畦在京城附近为官期间,特别嗜好古籍、碑拓、金石的收集购买,积累了大量书籍的拓片史料,使得模鬯阁藏书品类更加丰富。回乡后授课之余,潜心整理了多部书籍孤本和拓片,以撰写《高丽好太王碑释文校勘记》一书最为有名。好太王碑由一整块天然角硕凝灰岩稍加修琢而成,呈方柱形。这种取自天然且保持原石模样的石碑,在我国碑刻历史上极其少见。碑文为汉字隶书,每字大小为9~10厘米,笔划工整,字体端庄。碑高6.39米,幅宽1.34~2米不等,四面环刻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除去行文和碑石缺损空刻,共1775字,因裂隙和剥落损失,现存1590字左右。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纪念其父一生功业,及铭刻守墓烟户而立。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好太王碑建成13年后,高句丽迁都平壤,高句丽政权灭亡后,好太王碑就也渐渐淹没在荒烟蔓野之中了。直到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怀仁县一个叫关月山的文人发现了此碑,并手拓数片赠与文友。赵葵畦为官期间获得了这些拓片,研究成果撰文成册,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这一碑帖研究的先驱。其子赵录绰在北京图书馆工作,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其果更显。

东庄子村模鬯阁在原来数代藏书积累的基础上,经过赵葵畦、赵录绩叔侄两代人的倾心大量收集和积累,使得阁藏书籍名闻遐迩,成为景芝赵氏历史文化世家的基石。目前赵葵畦的家族藏书,多数被省图书馆等馆收藏,少数流失民间,网上也时常浏览到有关赵葵畦盖有的印章书籍拍卖。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清代文化世家——安丘赵葵畦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