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钱学森之问到底难在哪里?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一段话,指出了症结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已经有十四五年的时间了,至今仍让让人感觉心情沉重。实际上,在当年钱学森先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发出了另一个感慨,大意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的成就,都没法与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提并论呢?

钱学森之问到底难在哪里?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一段话,指出了症结

针对这两个问题,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一直都有很多人试图回答。有的专家学者,试图从理论上去剖析原因。也有的专家学者,身体力行,想要在有生之年破解钱学森之问。比如,中科院院士、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当年就是奔着解决钱学森之问这个大难题,才去南科大当了校长。但是,在南科大当校长的那几年,他却感觉自己身心俱疲,非常劳累,却并没有在解决钱学森之问方面,作出太大的贡献。他渴望通过南科大实现的各种办学理想,在他卸任南科大校长时,基本上都没有实现。

钱学森之问到底难在哪里?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一段话,指出了症结

那么,为什么在现阶段,钱学森之问很难回答呢?同样是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大学管理者,同样是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或许对于我们分析钱学森之问的难度有帮助。施一公是这样说的:清华大学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也告诉我,想去金融公司。可以说,施一公校长的这句话,真正解释了钱学森之问的难度。

钱学森之问到底难在哪里?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一段话,指出了症结

培养人才,首先得有人。通常情况下,高考是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重要的关口。可是,从施一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哪怕是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哪怕是全国的高考状元,他们眼睛里盯着的,要么是经济,要么是金融。这些学科,都是今天的热门就业学科。毕业之后,很容易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这些学科,并不是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经管学院或金融公司,在“钱”途上非常好,但是,这种选择,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却是背道而驰的。当人才不愿意接受基础学科方面的“培养”的时候,想要培养杰出人才,不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