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身為書生卻戎馬半生,無往不勝,連毛澤東都看的熱血沸騰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乏傳奇,千年帝王、常勝將軍、亂世佳人等等,南北朝時期是三國之後的又一個動盪的時代,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個皇帝、將軍非常“多產”的時代,亂世出梟雄,當然這樣的年代,必定會有許多“高質量”的人物傳說。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特別”的將軍。

身為書生卻戎馬半生,無往不勝,連毛澤東都看的熱血沸騰

在大家的印象裡估計認為大將軍基本上都是大粗漢子、頗有氣勢,但其實也是有溫文爾雅的將軍,能在談笑之間揮斥方遒。有道是“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說的就是南梁儒生陳慶之。雖說人們都喜少年成名的英雄,但厚積薄發的英雄也是大大存在的。

儒官

陳慶之,字子云,漢族人,家在義興國山。陳慶之出身寒門,從小就跟隨蕭衍身邊。陳慶之在文學方面有很大的造詣,他和沈約、範雲等七人合稱“竟陵八友”。陳慶之的身體比之正常人來講不太好,連一把普通的弓箭都難以打開。因此,他不擅騎馬和射箭,但他有膽有謀。

身為書生卻戎馬半生,無往不勝,連毛澤東都看的熱血沸騰

後來蕭衍建梁稱帝,陳慶之得主書之位,這個職位可是個正兒八經的文官。梁武帝曾這樣褒揚陳慶之,說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其實陳慶之心裡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在耐心地等待機會,使他的雄心壯志有一天能成為現實。難得,這最後的結果,也沒有讓陳慶之失望啊。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陳慶之41歲的時候,迎來了自己的機遇。

公元525年,與南梁對立的北魏朝中,叛亂不成的元法僧向南梁投降。當然,元法僧想的是反正我打也打不過,如果被抓了沒有啥好結果,還不如主動“被招安”呢,便乾乾脆脆的舉起雙手,高喊投降。這是陳慶之的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啊,苦熬了這麼些年沒白費,為什麼這樣說呢?梁武帝接受元法僧的投降之後,需要有人帶兵去接應,就封了陳慶之為武威將軍。這次意外,使陳慶之第一次從一名儒官變成了武官。陳慶之抓住了這次一展自身抱負的機會,也就是從那時起,陳慶之的武將之路青雲直上。

武官

公元529年,也就是北魏永安二年,正值內亂時期,北海王元顥降梁,並懇請梁能派兵幫助他上位。梁武帝就下令陳慶之率領七千人馬護送元顥北上。可以說,這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次北伐征程了。當時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橫貫千里,所向披靡,屢獲佳績,還殺入魏都洛陽,最後扶植元顥上位稱帝。陳慶之此舉可謂是一鳴驚人,連洛陽城中的童謠都在傳:“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身為書生卻戎馬半生,無往不勝,連毛澤東都看的熱血沸騰

在接下來的15年裡,陳慶之先後參加了渦陽之戰、北伐之戰等40餘場戰役,先後在北魏贏得了30多個城市,橫掃洛陽。以少勝多,在他手中顯的非常正常,如同睡覺、吃飯。舉個例子,夜深人靜,陳慶之敢於帶領二百人突襲敵人軍營,兩千人馬對魏軍兩萬、七千人馬對二十萬人馬,乃至三十萬人馬,總的來說,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陳慶之的這些戰功,連爾朱榮,侯景等的軍事大將都比不上,真是讓人羨慕。並且在戰場上失敗的可能性陳慶之基本沒考慮過,他認為自己不會敗,這種在軍事上的絕對自信似乎就像亞歷山大大帝。陳慶之確實很了不起,畢竟,之前的幾十年裡他一直是一名文官,年過不惑,依舊這麼彪悍的人少有啊。

大同五年十月,陳慶之逝世,享年56歲。梁武帝認為陳慶之政績斐然,戰功赫赫,就追封其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還命令義興郡人為其會喪。

身為書生卻戎馬半生,無往不勝,連毛澤東都看的熱血沸騰

據有關記載,毛澤東晚年讀《南史陳慶之傳》時,也曾“熱血沸騰,擲書而起”,並在書中圈出重點,做批註道:“再讀此傳,為之神往”。前幾年的時候,日本的一個名叫田中芳樹的作家改編了南北朝時期南梁伐魏之戰,寫了一部名為《奔流》的歷史小說,大受人們歡迎,陳慶之被世人譽為“戰神”和“千古第一名將”的“白袍將軍”,可以說,陳慶之的經歷越傳越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