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一提起大同,作為山西人,心中總是湧起一種自豪感。按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所言:"這裡既是中國文化的濃縮體,也是世界文明的簡寫本"。大同在我國所享有的歷史地位,那是至高無上的、世界公認的,它被譽為“塞外名都”、"中華民族團結融合之都","雕塑藝術之都",佛教之都,園林之都等等,頭銜一個接一個,但我感覺最主要有三點,它是中華民族貢獻最大的古都,也是我們國家資源最豐富的煤都、更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之都。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一,中華民族貢獻最大的古都

位於山西省的最北端,處在內外長城之間的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這裡三面環山,桑乾河的支流御河縱貫南北。長期以來,人們對大同的認識止於煤都的富饒、雲岡的瑰麗、華嚴寺的雄渾,其實,大同除了是中華民族九大古都外,主要是這裡出了一位對中華民族有突出貢獻的人物那就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這個人可了不起,他在我國曆史上眾多的封建皇帝中,雖是少數民族出生的皇帝,但對促進民族大融合的貢獻最突出。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起因是東漢末年以後,從我國北方和西北方大規模遷居到黃河流域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在十六國時期逐漸和漢族人民錯居雜處,與漢族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這樣,北方出現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大融合的局面。439年,鮮卑族拓跋燾統治的北魏消滅了黃河流域的大小割據政權,統一了北方。經過三代,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在平城(今大同)即位。他即位後,為緩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即是順應十六國時期以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趨勢,加快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進程。

總結孝文帝推行的改革,主要有四大政績:一是以民族大義為重,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全中華民族的利益,寧願放棄生我養我的舊都城平城(今大同)而也要選擇更有利於民族融合的洛陽城建都;二是因勢而為,順應潮流,絕不逆天而行,辦的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三是改革非常徹底,且注重生活細節,一系列改革政策既實用、又有效果,諸如說漢話,穿漢服,取漢姓,與漢族人通婚等等,能從源頭上地進行徹底的改革;三是有非凡的膽略,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敢於同落後的陳舊的恩想做堅決的鬥爭。為此,孝文帝的推行的改革是史無前例的,超過了前人的,遷都和推行漢化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此後僅經過數十年時間,中原的鮮卑等各少數民族就基本上和漢族人民融為一體了。由此看來,在中華民族史上,大同能出了這麼英明的君主,貢獻絕對不一般,最突出,確實值得世人稱道。

二,我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煤都

大同素有“煤都” 之稱,歷來被世人所推崇,其煤炭記載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的不朽名著《水經注》一書。此書內有《水經注.灅水》篇,其篇名灅水即為桑乾河,這裡明確記載口泉一帶的山上有煤炭,馬脊樑一帶還存在著煤炭自燃形成的“火山”等。

同時大同煤炭開發利用的歷史可謂悠久,北魏時期已經把大同煤炭用於冶煉行業。到了宋代,煤炭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隨著冶金、陶瓷業的再度興起,用煤炭煉焦也發展起來。南宋文學家朱弁曾出使金國,被扣留在金國西京(大同)一十六年,對大同煤可謂瞭如指掌,曾寫過一首《煤寢》詩,詳細的描繪了大同煤的形色以及燃燒時的情景。進入元、明時期,大同作為燕京的屏障,歷代統治者在此屯兵戍邊,大同的軍地位十分重要。大同煤炭用於冶煉,兵器製作已有相當的規模和水平。煤炭課稅竟然佔百分之五十以上。明、清兩代,大同採煤已遍佈西山,口泉一帶,小煤窯林立,做煤炭生意和煤炭相關的行業隨著興旺起來,明、清統治者也把煤炭作為地方正式稅務納入中央課稅務之一。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煤炭渾身是寶,被譽為“黑色的金子”。有資料說,從一千噸煤炭中,可以提取三十二億立方米煤氣,十萬噸粗苯,七百七十萬噸焦炭,七萬噸防腐油和十八萬噸瀝青,煤炭提煉出來的煤焦油含有四百八十多種化學成分。它們是製造合成燃料、香料、滌綸、藥品、化肥等產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煤炭又有工業糧食之稱謂。我國煤炭資源豐富,而大同煤炭儲量佔我國百分之十五還要多一些,山西大同被譽為"煤都"並作為我國能源重化工基地是當之無愧的。大同礦務局作為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每天通過鐵路、公路將優質煤炭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三,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之都

作為古都的大同,是北魏的京城,遼金的陪都,明清的重鎮,久遠的歷史,瑰麗的文化,使它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與北京、承德等24個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那它為什麼它會成為我國著名歷史文化之都呢? 究其原有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一)大同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大同的歷史確實悠久,準確的說有兩千多年曆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它建過一次都即首都,做過兩次陪都。這裡雖屬於山西北部,歷史上屬於少數民族區域,因而不能算當時先進的黃河流域文化,但由於這裡的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這種文化特點雖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也算一種特有的文化, 而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過都的,比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這都是幾朝的都城,而且時間也很古,特別西安、洛陽這是古都嘛,那麼大同作為都城,僅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時期,它是北方的一個都城,但是準確的說,也將近百年的歷史,都城也曾有過一段輝煌,加上它的特有文化,使大同榮幸地成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二)大同有豐富的雕塑文化和佛教文化

大同北魏風韻的遺存,早己成為大同的驕傲,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五萬多尊。其中尤為珍貴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稱“曇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曇曜奉文成帝旨意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令人驚奇的是曇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幾代帝王的真實寫照,連臉上腳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興石窟,是基於佛教對於皇權有“濟益之動”的考慮。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當今如來”的歷史強音。禮佛崇帝的要求,迎來了北魏在雲岡浩大的開窟造像工程,曇曜五窟也就應運而生,從而實現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三)大同有獨特的古城文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東南方發現了北魏明堂遺址,這個驚人的發現令人們興奮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是禮治文化的載體。北魏明堂規模宏大,是北京天壇的三倍。是綜合兩漢與魏晉歷代儒家的結晶,並有所創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後的一大標誌,它引領著今人去憑弔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構。而且明堂的發現成為一個座標點,由此,可以準確地判斷出,現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一座歷史名城,凝聚著歷史上一個或數個朝代的精華和氣韻。因此,中國有這樣一個說法:秦漢隋唐看西安,宋齊梁陳看南京,錢越趙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麼,北魏遼金看大同,是理所當然的事。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鳳凰城”的美譽。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遼金兩朝陪都。它集魏晉風韻為一山、遼金風流為一城,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存,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四)大同有華麗的龍壁文化

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保存有龍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龍壁最負盛名。龍壁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建築物,一般用作建築物的照壁,多建於皇宮、王府、廟宇門前。既可作為院落建築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築物的肅穆和華麗。大同九龍壁為中國九龍壁之最,比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和北海公園的兩座九龍壁都要大。這座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九龍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採用黃、綠、藍、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巍峨壯觀、光彩奪目,為古城大同錦上添花。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五)大同有傳統民風民俗文化

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點的,因為它延續了隋唐的裡坊制,這樣一種格局,這個裡坊制怎麼說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講的居住區一樣,就是居住區和商業區是分開的,那麼,每一個“裡”裡面,也是棋盤式的,又分成多少個居住的單位,那麼,這個街道呢,就是把這幾個單位聯繫起來,然後再組成一個大的居住區,那個時候它的每一條街和街之間的路口,都有牌樓,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樓,這個四牌樓在全國也是非常少見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後,不到兩年時間把四牌樓給拆掉了,非常遺憾。現在最慘的就是街道的裡坊制格局,現在比較還能夠看的出的就留下東南隅的一小塊,這種東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希望儘快的拿出方案來,如何搶救這一片(傳統街區)。另外大同的民風也很特別,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就是這個地方比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縣裡邊,到解放前夕都保存著一種練武的習慣,你象吳家窯呀好多地方,哪個地方好象習慣每個人都舞拳弄棒,第二大同人比較善歌,幾乎每個縣都有(小劇種),你象靈丘的羅羅腔,廣靈的大秧歌,右玉的道情,陽高的二人臺,渾源的扇鼓,還有我們的北路梆子,還有渾源的扇鼓,有十幾種之多,第三點就是大同人比較愛美,過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裡邊收拾的特別乾淨,大同人特別講究衣著,衣著比較愛美。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六)大同有豔麗的美女文化

在大同,你會發現這裡的人大多都長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幾乎個個都是美女。其實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記載民間有諺語:“宣府的教場,蔚州的城牆,大同的婆娘,為三絕”。這與大同歷史上少數民族的融合是分不開的,包括匈奴人、鮮卑人,鮮卑這個民族,現在好象從地球蒸發了一樣,這個民族到底哪兒去了?其實鮮卑從北魏哪個時候,改了漢姓了,這些人都融合到當地了,鮮卑人有個顯著的特點,高鼻子,大眼睛,這些人和漢族人婚嫁、結合,那麼生出的後代就要漂亮一點,恐怕這是大同人產生靚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七)大同有多彩的煤炭文化

大同素有“煤海”之稱,煤炭開採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有當地居民開採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記載。唐宋時大同煤炭開採已較為發達,成為商品、流通市場。明代詩人于謙曾有一首詠《煤炭》的詩: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由於煤炭採掘歷史悠久,礦工眾多,以往民間有每年冬至慶祝礦工節和春節元宵兩節習俗。當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戶門前都要用煤塊壘成圓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滿城大大小小的旺火點燃, 一片歡騰熱鬧的氣氛。大同的"旺火"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八)大同有叫絕的飲食文化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大同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麵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麵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可稱“麵食王中王”。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嚐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削麵店,去吃一碗刀削麵,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九〉大同有精堪的工藝文化

大同工藝品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技藝精湛。其中,銅器加工工藝可謂聞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製作銅器的作坊還在傳承著古老的手藝。大同的銅器加工始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國《大同志稿》記載:“大同雖非銅區,而銅製品向頗著稱,物美價廉,多運往外蒙古地方。手工業中,銅工最為獨步。”民間流傳著“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的說法,足見大同銅器的聲名遠播。描龍繡鳳的銅火鍋與其說是炊具,不如說是一件工藝品。大同銅火鍋享譽四方,曾多次作為禮品代表國家贈送國際友人,被世人譽為曠世絕倫的藝術珍品。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四,好玩的地方大同旅遊推薦

作為中華民族貢獻最大的古都,我們國家資源最豐富的煤都、以及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之都的大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馳名中外,享有“佛國龍城”之美譽。境內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築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我市共有館藏文物9.7萬餘件,許多文物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1.具體旅遊景點有(68處):雲岡石窟、北嶽恆山、大同古城、華嚴寺、善化寺、平型關戰役遺址、平城遺址、許家窯人遺址、九龍壁,大同關帝廟、觀音堂、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方山永固陵、萬里長城(大同段)、覺山寺塔、懸空寺、 渾源永安寺、渾源文廟、律呂神祠、慄毓美墓、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曲回寺石像冢、沙梁坡墓群、禪房寺塔、天鎮慈雲寺、廣靈水神堂、陽高雲林寺、古城堡墓群、大同土林 大同火山群、大同晉華宮煤礦井下游、鼓樓、大同府文廟、高山遺址、青磁窯遺址、許從贇墓、吉家莊遺址、盤山石窟、趙武靈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漢墓群、洗馬莊漢墓群、渾源文廟、恆山建築群、、界莊遺址、古磁窯窯址、麻莊漢墓群、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興國寺、大同古城牆、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廟、龍王廟、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寧靜寺、宜寧縣城遺址、揚州窯石徑幢、魯班窯石窟、吳官屯石窟、代藩九王墳、羅家灣遺址、古城遺址、雲岡南梁遺址,法華寺等等。

2.大同好玩的地方重點推薦

(1)雲岡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

小貼示:

門票:150元。

(2)北嶽恆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

恆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揚名海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曾名常山、恆宗、元嶽、紫嶽。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3)懸空寺

(國家4A級景區)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距大同市區65公里,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小貼示:

門票:130元。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4)九龍壁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即建築物大門外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牆壁,俗稱照牆、照壁。影壁是由“隱避”演變而成。門內為“隱”、門外為“避”,以後就慣稱影壁。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大同九龍壁九龍壁位於城內大東街(和陽街)路南,座南朝北,作為明代古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貼示:

門票:10元/人

交通:大同火車站乘坐4路公共汽車可達。

(5)華嚴寺

華嚴寺為華嚴十大寺院中第一座新羅時代之佛寺。創建於544年, 今日之華嚴寺則是碧巖大師於1636年重建的。我國典型的木造建築覺皇殿,四獅子三層石塔,完全不使用釘子建成的大雄殿,雄偉的五層石塔等,擁有許多的國寶與珍貴文物。此外其秀麗的山巒與境內的櫻花、杜鵑花、紅葉等自然更令人津津樂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貼示:

門票:80元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6)善化寺

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間,後毀於戰火,到金代重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個既是古都、又是煤都的文化之都一一大同大同全域旅遊介紹

寺院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殿,建於遼代,殿前的月臺、鍾亭、牌坊都是明代所建,殿內正中供奉五方佛,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造型優美,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小貼示:

門票:5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