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真實歷史中程咬金的武器----高富帥的武器

隋末唐初英雄雲集、將星輩出,各種武器也讓人應接不暇,在《隋唐演義》等作品中將這些武器進行了文學性的描述,但是很多都做了誇張的處理。比如,李玄霸擂鼓甕金錘,其實就是一副南瓜錘,靠山王楊林所用的武器其實就是一個升級版的狼牙棒,在小說中寫成了水火囚龍棒。而且有很多隋朝、唐朝將領的武器被誤寫了,其中誤寫最厲害的就是程咬金的武器。

真實歷史中程咬金的武器----高富帥的武器

宣花斧

在歷史演義及各種影視劇中程咬金總的武器是宣花斧,在清代如蓮居士《說唐》、明末清初《隋唐演義》等演義小說中程咬金的故事,程咬金只練了三招斧招,練熟後與人交手,前三斧很唬人,砍完三板斧就沒招了,一般指先聲奪人,但沒有後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程咬金其實用的的古代高富帥的武器-槊。

真實歷史中程咬金的武器----高富帥的武器

槊是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類似於槍的攻擊武器。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槊鋒刃長達半米左右,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的長度,即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又可舞槊橫掃。根據《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主編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泰斗楊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於漢朝,興起於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即魏晉南北朝-隋唐。

槊興起的歷史環境

1、首先是騎兵對決的戰爭,在魏晉隋唐時期,政權更換頻繁、戰爭頻起、而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重裝騎兵對決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發展,這個環境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峰。

2、東漢到隋唐時期強大的世家門閥控制著政權,但是隻有需要領兵作戰的門閥貴族,才需要具有實戰性殺傷力大的騎兵武器,因此,槊與世家貴族出身的將領結合,成為其標誌。因此槊這種威力強大但造價昂貴的武器,只能少數貴族裝配,而一般文人官僚多喜歡佩華麗的劍足以彰顯身份。南朝的梁簡文帝親自做《馬槊譜序》:“馬槊為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南朝世家貴族羊侃極為豪奢,卻以制槊為榮耀。

槊的製作步驟和成本

槊與槍不同,槍往往在一次騎兵衝鋒中就會折斷,而槊的構造,主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上等馬槊,往往使用柘木,在《容齋三筆》中寫到:"神臂弓……其法以桑木身……"。而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貴的一種,被視為槊的首選,其硬度與柔韌度均極其出色。

1、製作槊一般取上等韌木或桑木的主幹,其次選擇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剝成粗細均勻的蔑,然後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及開裂,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

2、之後將蔑條取出風乾數月。再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注,漢尺),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3、將製成的槊杆去掉首尾,截短到丈六(注,漢尺)左右。裝好槊首和槊纂不斷調整。

真實歷史中程咬金的武器----高富帥的武器

槊首

合格的槊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 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大宋名畫《大駕滷薄圖》為例,多達5000人的豪奢儀仗隊,僅以金吾將軍手執八枚馬槊作為前導。所以漢唐以來,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曹操就曾經“橫槊賦詩”,演義裡經常以“奪槊三條”來代表赫赫戰功。而隋唐英雄裡好多都是使槊的高手,傳說中的只會三板斧的程咬金其實就是用槊的高手,在《舊唐書》對於程咬金寫了這樣一句話的評價“少驍勇,善用馬槊”,翻譯過來就是程咬金年輕的時候很勇猛,對於馬槊這種兵器很擅長。

真實歷史中程咬金的武器----高富帥的武器

《大駕滷薄圖》

槊的沒落

1、到了宋朝,由於宋朝失去產馬的地區,沒有成規模的騎兵部隊,槊這種強大的騎士武器,失去歷史作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2、槊的成本昂貴,費時而且繁複,失敗幾率高,成本高,一杆槊使用以及廢棄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強弓。

3、宋朝開始制式武器伴隨大集團步兵的強大而高速發展,對付強大騎兵軍團的方法已經不是騎兵的對決,而是“以步制騎”。

宋之後的年代裡,仍然有很多稱之為槊的武器,但基本都是贗品,比如棗陽槊就是一個狼牙棒帶著槍尖。而後來很多狼牙棒乾脆就叫各種槊,也號稱非猛將不能用。而在明朝之後,文人帶兵指揮,不需要衝鋒陷陣,武器發展也趨向於火槍等制式武器發展,槊從此絕跡於歷史長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