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有钱,才是体面的独立。

思想独立的前提,是“金钱独立”。吴晓波从书中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但是,如何做到有钱?

吴晓波出生普通家庭,刚开始工作月薪才70块钱,“资质平凡、际遇寻常”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他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吴晓波始终坚信,“要改善屌丝财务状况,真正第一步要投资的商品是你自己。因为投资自己其实就是投资未来。”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

一切,得从一本书说起。

1、找到一个奋斗的偶像,身边没有,就从书中找

上大学时,吴晓波懵懵懂懂地选了新闻专业。19岁的一个秋夜,吴晓波读到一本厚厚的《李普曼传》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记者与专栏作家,李普曼写了36年专栏,一生写了4000篇文章,对于美国民众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斯福总统称他为“全美30岁以下最著名的男士”。

李普曼式的人生,像一颗种子,悄然在吴晓波的心里生根萌芽。他找到了精神偶像。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他想像李普曼那样的知识渊博,所以除了上课外,吴晓波几乎住在图书馆,按书柜一排一排地读。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些伟大的引路者,让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和梦想。

李普曼鼓励年轻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年轻人的思想要是保守的话,那肯定是荒谬的。因为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大概会变成墨守成规的人。年轻时就正统的人,有可能一辈子就会处在中年人状态。”

吴晓波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的李普曼”

毕业不久,他就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大学毕业,吴晓波放弃保研,回到老家杭州。他去拜访新华社的同门校友,闲聊中,校友跟吴晓波说,“我们这里今年有人退休,你可以来顶替他的位置。”

新华社一般不从外部直接招聘记者,只会在实习记者中选拔。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校友推荐,加上吴晓波面试成绩优异,他顺利进入新华社。

“我想成为一名李普曼式的记者,我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通讯社,在六年时间里我几乎跑遍中国的所有省份。”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李普曼非常勤奋,写了36年专栏,4000多篇文章。吴晓波也在报纸上开专栏,并逼着自己每年写作一本书。

他在《杭州日报》、《南风窗》和《南方周末》这三份外部报纸上开专栏,文笔老辣却又不乏生动,全杭州人都知道他,许多人甚至会盼着他的文字。

从1996年开始,吴晓波每年写一本,写了四五本,有些还是自费出版。虽然这些书都没有影响力,但是有李普曼这个精神偶像指引,吴晓波并没有气馁,反而愈挫愈勇。

终于,他研究1998年前后倒下的10家著名民营企业,写出《大败局》,一举成名。由于文风狂野、洞见深刻、故事性强,一上市就受到读者热捧。「点击可购买回来学习成功之道」

《大败局》之后,吴晓波又创作了几本书,但是都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

同时,当了13年记者,他感受到了职业瓶颈,一度非常焦虑,甚至不知道出路在哪。

“在某个时间段,人就是没办法自证是,人不要太着急,被误会,被打击,被泼冷水,只要不被肉体消灭掉,都是有机会证明你自己的。”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2、用偶像的力量不断鞭笞自己进步

偶像力量的召唤,吴晓波决心从新华社辞职,他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访问记者,去寻找新的突破。

到美国后,他发现美国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史完全不了解,他想写一本书介绍这段历史。然而,要写这样一本书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还要采访当事人,调研加创作大概需要4年时间。不仅耗时耗力,他还担心这本书像其他书一样得不到关注。

一天,他走到查尔斯河畔,看着淡淡的河水,想到了他的偶像李普曼。也许,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李普曼也曾经来过。

吴晓波再次想起在大学图书馆的那个夜晚,读到那段:

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就住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一座学生公寓,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忽然听到有人敲房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作为一个写作者,吴晓波也一直期待等到属于自己的敲门声。

终于下定决心,他创作了《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一出版,就连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都推荐,而且被拍成同名纪录片。

之后,吴晓波又写了《跌宕一百年》,同样大卖。

2009年,吴晓波以75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被誉为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

除了写书,同时他也从事出版、投资、创业等领域,每一项都堪称成功的楷模。

正当事业顺风顺水时,他停掉在各个媒体的专栏写作,带着3名年轻同事开始创业,他们以“商业周刊”的形式规划新生的“吴晓波频道”。

他在创办自媒体时就说,如果李普曼活在当代,他应该也会开出自己的自媒体。换句话说,无论在新华社做记者,还是做自媒体,他都致力成为“中国的李普曼”。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吴晓波常常这样说。

李普曼式的人生,成为吴晓波的理想之路,后来他做的很多事,都希望能与偶像靠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吴晓波身体力行地为我们解读《李普曼传》的偶像力量,让我们对偶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偶像不是神,而是你的精神。有精神偶像的指引,我们就有机会活成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可能。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3、努力赚钱,拼命读书

“我也被骂,我也赚钱,也创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体现在专业性,而不是他的标榜上。”吴晓波谈到。

他通过创业经商,帮助了一些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可以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小小的改变某一些行业的方向。

吴晓波有钱,同时也爱财,他几乎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会说:“我一直蛮喜欢钱的。”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幸福的前提是富有,他不认同那种“安贫乐道”的价值观。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其“贤”,但颜回20多岁就有白头发了,40岁就“挂掉了”;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则是富翁,子贡资助孔子周游列国,也是最能与列国贵族平等交流的,而且活了60多岁。

吴晓波想做子贡而不是颜回,他觉得贫穷不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拒绝金钱,拒绝享受,他认为是非常虚伪的一种表现。

“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吴晓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各方面都很成功。

有人问他:很多人可能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他说:对于个人来说“正确”与否唯一衡量标准就是“喜欢”,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

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这也是他在写给女儿的书《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里的观点。

又有人问:大学生应不应该早点创业?

他说:大学生应该花更多时间读书,而不是创业。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很重要。认真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体系丰富的人,然后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吴晓波:从月薪70块到身价20亿,记住这三点,你后半生会反败为胜

吴晓波工作非常忙碌,但他还是一年看200本书,精读40本。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他的人生肯定是苍白的。

“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

所以,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

吴晓波成为今天的自己,很感激当年在大学时读过的那本《李普曼传》。

他从书中,也很早就懂得了:有钱,才是体面的独立。

吴晓波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买一套房子。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坚持一个原则,一年买一套房子。他认为中国的土地是最值钱的,并且土地的价格一直处在上升通道之中。

这个拥有自己岛屿的写作者和商人,其出场费早在五年前就已经高达8万元,悠然自得地过着一种体面的独立生活。

思想独立的前提,是“金钱独立”。我深深地认同这个观点。没有钱而空喊“独立”口号,都是空中楼阁。

--End--

ps: 《李普曼传》这本书买断货了,买一本少一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到正规网站去拿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