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在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在狂人希特勒橫掃歐洲、大殺四方的時候,他的麾下不光有精銳的德國黨衛軍和國防軍,還有相當於30個德國師,被稱為德國版的偽軍“東方營”,其中就包括了“日本連”和“印度軍團”。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東方營”又名為“東方誌願軍”,一支穿著德國軍裝,但卻不是德國人的偽軍。

“東方營”或者是“東方誌願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在東線所招募“東方軍團”的統稱。“東方營”的組成非常複雜,裡面就包括了東歐各地誌願加入德國軍隊的士兵,其中大多數士兵來自非俄國國籍的人口,有波羅的海、烏克蘭人、高加索人、哥薩克人,甚至還有日本人和印度人。“東方營”身著德軍制服,主要任務是負責看守德軍的交通線,有時也與在德軍後方的游擊隊進行作戰,甚至負責防守前線某些不重要的陣地。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其實希特勒在對蘇聯發動戰爭的初期,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要將這些“劣等民族”編入德軍的戰鬥序列。

1941年冬季,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的慘敗,這也預示著德軍屢試不爽的“閃電戰”將變成持久戰,因此,納粹德國的“東方政策”也隨之發生了轉變。在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的初期,德國俘虜了大批的蘇軍官兵,而這些蘇軍官兵也並不全都是硬骨頭,再加上那些仇視蘇聯的人加入,前線的德軍指揮官便臨時組成了一些小規模的非德國人軍隊。這些非德國人軍隊最終獲得了希特勒的首肯,大批“東方軍團”陸續組建了起來,並且被部署在了戰區後方。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德軍把他們以營為單位,所以他們被稱為“東方營”,那麼“東方營”究竟為德軍補充了多少兵員?

其實希特勒對這些“東方軍團”並不放心,他擔心這些部隊會在作戰時反戈一擊,於是下令“東方軍團”以營為單位,然後再分散安插到德軍的各個部隊中去。德軍的“東方營”包括有11個營的亞美尼亞人,14個營的阿塞拜疆人,14個營的格魯吉亞人,5個營的高加索人,34個營的土耳其人,8個營的伏爾加韃靼人,當然還有一個連的日本人和3個營的印度人。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1945年,美國繳獲了一份在德軍中服役的“東方營”名冊,名冊中記錄了“東方營”曾多達180多個。

“東方營”究竟為德軍補充了多少兵員早已無從查起,雖然他們的戰鬥力遠遠不如那些精銳的德國黨衛軍和國防軍,但不可否認,“東方營”為德軍減小了不少的負擔,尤其是在安全保衛任務上的表現是毋庸置疑。1943年秋天,一些反對建立“東方營”的納粹德國高層試圖將他們解散,但是東方士兵監察組卻表示,如果將這些等於30個德國師、幾十萬名東方士兵解散,將會使德軍面臨嚴重的兵員匱乏。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諾曼底登陸戰,但他們遭遇了“日本連”。

在登陸最初的24小時裡,盟軍所遇到的很多德軍並不是純粹的德國人,而是神秘的"東方營",例如德軍第709岸防步兵師,其下轄的第630營就是“東方營”,而且這個營里居然還有一個“日本連”。1941年,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報請東京批准,徵募在歐洲的日本僑民,組建了一支由180人組成的標準步兵中隊(連級作戰單位),日本陸軍大尉松田信衛出任連長,被授予德國國防軍上尉軍銜,而且"日本連"的軍官們還被允許佩帶日本軍刀,這在德國國防軍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在“猶他”海灘,“日本連”再次上演了他們萬歲衝鋒的絕技。

第709岸防步兵師屬於德軍中的三流部隊,官兵們多是在東線負傷的軍人、老人、新兵所組成,因此,“日本連”應該算得上是這個師的“精銳部隊”了。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後,在“日本連”駐防的“猶他”海灘,登陸的美國第4步兵師死傷慘重。然而在第二天,“日本連”陷入了美軍第4步兵師的迂迴包圍,松田信衛揮舞著日本戰刀,只帶著百十號人就衝向了美軍,結果僅安田恆夫中尉八人生還,後安田恆夫不願忍受失敗的恥辱而剖腹自殺。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人高馬大、盟軍坦克都追不上的 “印度軍團”,希特勒曾說“印度軍團真是個大玩笑”!

兩個月之後,盟軍又在法國南部發起了“龍騎兵行動”,而這次擋在盟軍前面的則換成了“印度軍團”。這支“印度軍團”是由被德軍俘虜的英軍印度籍官兵組成,隆美爾元帥對他們寄予了厚望並多次前去視察檢閱,但其他德國將領評價他們最大的本事就是逃跑。平心而論,“印度軍團”的身體素質真的是太好了,每當戰局不利他們就會轉身狂奔(可以參考1962年的中印反擊戰),幾次在與盟軍的坦克賽跑中勝出,最終全身而退。

德國招募180多個營的偽軍,隆美爾唯獨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日本連”全軍覆沒,“印度軍團”全身而退,當然這並不是說“印度軍團”的戰鬥力高於“日本連”,而是他們的身體素質太好了,腦筋也比較活泛,畢竟活著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