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於海,1955年出生于山東日照,成長在濰坊高密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指揮,新中國軍樂團輝煌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在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曾參與四次閱兵,多次帶領軍樂團出國訪問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國軍隊的軍威風采。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作為國家最高規格的司禮部隊,解放軍軍樂團承擔著國家和軍隊的重大典禮、重要會議和迎送國賓等儀式的音樂演奏任務。

從1969年14歲時考入解放軍軍樂團,於海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歲月。50年來,踏著軍樂的一聲聲節拍,他從演奏員、指揮到樂隊隊長,從副團長到團長、音樂總監,他的軍旅人生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我從14歲來到北京,來到軍樂團,隨著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我也不斷在成長進步。應該說,我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轉折,都是和國家、軍隊的發展分不開的。”

1955年,於海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戶普通市民家庭。那個年代,很多生活用品必須憑票供應,能夠吃飽穿暖,對許多家庭來說,就很不容易。可是,在那樣一個物質貧乏的童年時代,音樂,卻為於海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當時,我媽媽單位裡有一個姓範的叔叔,他常在河邊吹竹笛,我特別羨慕他。他吹得那麼好聽,那時候,聽他吹竹笛,覺得是最好的享受了。所以我天天纏著他,借他的笛子吹。”

剛開始,還是懵懂少年的於海根本不會吹笛子,不知道手往哪放,也不知道哪個孔是哪個音,就貼上紙條,寫上哪個指頭是1,哪個是2,哪個是3,自己慢慢摸索。靠著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天賦,於海竟然慢慢學會了竹笛、口琴和二胡的演奏,小學四年級就成為學校宣傳隊的文藝骨幹。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兵是許多青少年的理想,而對當年的於海來說,他既嚮往音樂,也向往軍營。

“我三次去考部隊,有一次我甚至已經考上了工程兵部隊。我記得,當時我隱瞞了自己的年齡。那時候我才14歲,我說我17歲,那次我連體檢都過了,就要發軍裝的時候,我父母突然不同意我參軍,說我那麼小去當兵不放心,就沒讓我去。”

後來,一個難得的機會突然降臨,正值擴編的解放軍軍樂團到山東招兵,14歲的於海幸運入選,他終於穿上了綠軍裝,來到了首都北京,並且同時實現了參軍入伍和從事音樂工作這兩個夢想。而這一年,是解放軍軍樂團正式成立的第18個年頭。

“解放軍軍樂團有著多年的歷史。紅軍時期,我軍就有小型的軍樂隊,隊裡面有吹號的、演奏的樂器。包括在延安時期,也有這樣的軍樂隊。1952年的時候,我國成立了一個千人軍樂團。據團裡的老同志講,這是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曾經說,中國這麼大,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千人軍樂團。於是上級就組建瞭解放軍軍樂團。”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對軍樂有所瞭解的人們可能知道,軍樂由銅管樂、木管樂和打擊樂等器樂組成,集體合奏,氣勢恢弘。在戰爭年代,軍樂能夠起到鼓舞士氣和傳達指令的作用,和平時期則為重大慶典和重要儀式進行禮儀演奏。剛到軍樂團工作的於海當初就是一名器樂演奏員,他的專業是單簧管演奏。

“大家都知道,70年代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西洋樂器。我記得很清楚,來軍樂團之前,我連一件西洋樂器都沒見過,鋼琴也沒見過。當年我之所以能考入軍樂團,全是憑自己的愛好和水平。因為小時候我在山東高密的時候,跟老師學會了很多樂器,像竹笛、口琴、二胡、風琴等等,而報考軍樂團正好需要這些條件。”

雖然解放軍軍樂團是我國唯一的大型管絃樂演奏團體,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與世界上一些國家幾百年的軍樂歷史相比,我國的軍樂藝術起步較晚,而且受當時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軍樂團從演奏曲目到使用的樂器,都與現在相去甚遠。

“過去大部分是進行曲的風格,也沒有跟外界有太多工作聯繫。那時候,我們能使用50年代從捷克進口的一批樂器,就算是很好了,其他的樂器都是修修補補地用。到了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近些年,我們團使用的樂器基本上和國外樂團、地方樂團,已經同步了,樂器的質量水平都很好了。”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剛入伍那幾年,經歷了寒來暑往的勤學苦練,於海很快熟悉了手中的樂器,成為一名優秀的軍樂隊演奏員,並且隨團參加了上百次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慶典、迎送外賓和各種音樂會的演出。本來,他的軍旅人生可以沿著一位出色的單簧管演奏員道路一直走下去,然而,在他進入軍樂團的第八年,他被團裡選拔到樂隊指揮的崗位上。於是,他放下單簧管,拿起了指揮棒,開始從頭學習起指揮。

“別人學習時,可能白天學完了,晚上就去玩了,我就晚上加班學。剛開始學指揮的時候,我經常學習到凌晨,一直在不斷地做作業,進行練習,所有的題,我都做了兩三遍,用不同的方式做。現在回頭看,我那幾年雖然辛苦,但是進步也很大。”

軍樂團除了為重大慶典和儀式演奏,還經常有下部隊基層慰問演出的任務。於海每年都要到邊防哨卡為戍邊的戰士演出,在邊防一線與官兵們同吃同住。聽多了那些感人肺腑的戍邊故事,他的靈魂也得到了淨化與昇華。在他所從事的樂隊指揮中,他的一招一式都逐漸融入了軍人所特有的神聖與崇高。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1984年,在參軍入伍的第14個年頭,於海迎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機遇,上級決定由他擔任新中國成立35週年國慶閱兵的樂隊分指揮。這是繼1959年之後,時隔25年,國慶閱兵儀式再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向世人呈現。受領這一重大任務後,於海和軍樂團的1000名演奏員夜以繼日地排練,反覆校對節拍,只為了在這場受世人矚目的慶典上,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直到現在,那時候的一切我都歷歷在目,我們那時候也年輕,都不到30歲,我們天天鍛鍊身體,天天排練,很辛苦。”

在閱兵現場,看到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於海心中升騰起火熱的激情,又轉化為指揮棒下的昂揚節拍。那一天,在軍樂團分指揮的位置上,他雙手激情揮舞,而雙腿卻呈立正姿勢,一動不動,一站就是三個小時。

“我很清楚地記得,當天活動結束以後,我的腿都不會走路了。因為,在那三個多小時裡,都筆挺地站在那裡,腿一動也不敢動。”

在此之後舉行的新中國成立50週年和60週年國慶閱兵式上,於海的任務更加繁重、更加光榮,作為軍樂隊的總指揮,他一次次站在天安門廣場完成國慶閱兵的軍樂演奏重任,一次次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和大國慶典的輝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是一張用音樂鑄就的名片,向世界傳遞著友誼,也展示著中國的國家形象。近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強勁步伐,軍樂團演奏水平日益提高,於海和戰友們也開始走出國門,參加國際音樂交流訪問活動,向世界展示嶄新的中國氣派和風貌。

1994年6月,軍樂團到芬蘭參加國際軍樂節。當於海擔任指揮的中國軍樂團登臺演奏有“芬蘭第二國歌”美譽的《芬蘭頌》時,他們將芬蘭人民對自由的渴望,對民族解放的追尋,精妙地融入躍動的音符,深深地打動了現場每一位聽眾。

“當時我對《芬蘭頌》琢磨得透透的,包括裡面每一個喘氣的聲音。演奏這段樂曲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袖子甩動時都能把風掀起來,演奏得非常非常投入。演出結束時,有一位芬蘭的老人握著我的手說:‘只有最好的樂團和最好的指揮,才能夠把我們《芬蘭頌》演奏得如此動人,你們是最理解我們的!’”

當然,在三十多年的指揮生涯中,於海指揮演奏最多的就是我國的國歌。在一次次飽含感情的演奏中,於海觸摸到了國歌那神聖的音樂脈搏,到了後來,準確指揮演奏國歌,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他生活和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黨的十四大開始,我就在人民大會堂指揮國歌,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召開時,我都是在主席臺上,指揮全體人員唱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誌。一切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然而,於海在調研中發現,國內外一些文藝團體在演奏國歌時卻並不準確、並不規範。

“比方說,國歌的版本不統一,非常混亂,包括網上的國歌很不規範,我特別不能忍受,在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出訪時,有的國家演奏我國國歌時都有錯誤。第二,我們國家的一些人,國歌意識特別淡薄,好多人都不知道國歌的歌詞,背不下國歌歌詞,國歌的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傳承。”

2008年3月,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兩會的於海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經過認真思考提交提案,建議為國歌立法。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國歌法的主要內容是,要有統一標準的國歌樂譜、歌詞和演奏演唱的速度、長度;第二,演奏演唱國歌的場所和次數;第三,演奏演唱國歌時,人們的行為標準;第四,每個公民對國歌的義務和責任,也就是在奏唱國歌時大家的態度要嚴肅。”

2017年9月,在於海鍥而不捨、連續提案國歌立法的第十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有了統一的規範,國歌的尊嚴終於得到了維護。然而,已經60多歲的於海並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義務擔負起向各地青少年宣講國歌歷史的重任。

“國歌是國家的聲音形象,我現在經常去一些機關、學校和企業搞講座,宣傳宣講和國歌有關的知識。其實這也是在維護國家的形象,聽過我宣講的同志,他們就會知道維護國歌的尊嚴,會更加熱愛國家,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我覺得,做這個事情很有意義。”

其實,早在2011年,56歲的於海就已卸任軍樂團團長的職務,退居二線工作。但每當有重大紀念活動的時候,具有豐富演奏經驗的於海,仍然會一次次走到臺前。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國軍隊首次邀請參加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作戰的國家,以及其它有關國家軍隊派員參加閱兵式。於海率領著千人合唱團,與千人軍樂團一起,深情奏唱了《在太行山上》《強軍戰歌》等近30首抗戰歌曲和富有時代特徵的樂曲,為閱兵現場營造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和莊嚴的儀式感。

“閱兵活動結束後,在人民大會堂開總結會。我記得,當時有的領導講了四大亮點。第一大亮點,是我們老革命、老同志走上閱兵隊伍;第二大亮點,是部隊的將軍走在隊伍前面;第三大亮點,是外國軍隊第一次參與了我們的閱兵;第四大亮點,是首次組建瞭解放軍合唱團,氣勢磅礴,給我們整個活動烘托了氣氛。我聽了後,覺得非常驕傲、非常自豪。”

日照·人物——於海:軍樂聲聲 激昂時代

參加四次重大閱兵式,於海手握指揮棒,見證了共和國走向復興的一個個歷史瞬間。回顧自己近半個世紀的軍旅人生以及與軍樂的不解之緣,於海動情地說,他希望每一箇中國人心裡都能熱愛祖國、銘記國歌,讓我們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征途上永不懈怠、勇往直前,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我的成長進步,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黨培養的結果。所以我一輩子都要不斷地為黨和國家做一些工作。要繼續用自己的音樂專業特長,維護國家的尊嚴、維護軍隊的尊嚴,維護中國人的形象,維護我們國家的形象。”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綜合文明日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