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胡鬆華:久唱不衰的《讚歌》,一晚上趕出的緊急任務

胡松華:久唱不衰的《讚歌》,一晚上趕出的緊急任務

“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高舉金盃把讚歌唱……英雄的祖國屹立在東方,像初生的太陽光芒萬丈,各民族兄弟歡聚在一堂,慶賀我們的翻身解放……”

——胡松華 《讚歌》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這首讓一代又一代人動心、動情的《讚歌》,胡松華唱了一輩子。這頌歌、這讚歌以飽滿的感情歌唱偉大的祖國,是如此地豪邁與熾熱,曲調既具有頌歌熱烈高昂的氣質,又具有蒙古族長調的典型特點,唱出了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心靈的美,唱出了歌者對各族人民深情的愛。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不僅曾獲得金唱片獎、四十年廣播首唱金曲獎、文化部新作演唱評比一等獎、全球華語歌曲最高投票獎等眾多著名獎項,還在上世紀70年代被《人民音樂》等多家媒體選入“新中國10大男高音歌唱演員”,其演唱的《讚歌》《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歌曲,更是首首經典,傳唱不衰。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久唱不衰的《讚歌》

是一晚上趕出的緊急任務

其實多數人對胡松華的記憶,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膾炙人口的名曲《讚歌》的演唱者,這首具有濃郁蒙古族長調風格的歌曲清麗獨特、久唱不衰。殊不知那是他一個晚上趕出來的緊急任務,對於胡松華來講亦有著難忘的回憶。1964年秋天,因為被要求在《東方紅》第六場中增加一首蒙古族風格的男高音獨唱,胡松華經過一夜緊張而興奮的創新性嘗試——他先寫了四句蒙古族無詞新長調與中段民間素材進行“突破性聯姻結合”,黎明破曉時分便捧出了這首新作,定名《讚歌》。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幾十年的演唱生涯裡,胡松華留下了許多經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努爾哈赤的駿馬》《吉祥酒歌》等至今在各民族群眾中傳唱。不少人以為胡松華是蒙古族,實際上他是滿族人,可卻能將“馬背歌曲”的風格和氣質詮釋得無比到位,許多喜歡長調的音樂人都向胡松華請教,有什麼捷徑可以唱長調像他一樣,胡松華說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如果想唱好“馬背歌曲”必須要體驗馬背上的感覺,只有靠在沙發上的感覺是不行的。的確,他直到七八十歲的年齡還能騎馬,還能與蒙古族小夥比摔跤……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與一般的歌唱家不同,胡松華為歌唱而深入邊疆去採擷民族歌曲的用情和用力要比人們想象的多得多,他被許多民族的人民愛稱為“我們自己的歌唱家”。他為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音樂故事片《阿詩瑪》錄唱了全部“阿黑哥”的唱段,後來每當他來到雲南石林,阿詩瑪故鄉的人都會熱情地歡呼:“我們的阿黑哥回來了!”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用自己對民族藝術的摯愛

和執著追求回報社會

“濃郁的多民族風格、完美的發聲技法、寬廣的演繹領域與鮮明的時代氣息”這四個標準是作為歌壇常青松的胡松華歌聲能永葆青春且常唱常新的秘訣所在。從藝60多年來,胡松華說他一直在讀著大學,“讀多民族綜合藝術的大學、讀世界歌唱藝術的大學、讀邊疆廣闊生活的大學”。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歌唱家,胡松華本應享享清福了。可是,他仍然停不下來。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他自認為是各民族藝術的乳汁哺育了他,他要用自己對民族藝術的摯愛和執著追求回報邊疆少數民族。胡松華賣掉了祖傳的北京四合院,在一位朋友的資助下,辦起了“胡松華藝術研究室”,免費培訓了一批有志氣、有靈氣的邊疆貧困少數民族歌手。

他在萬里邊疆的巡迴講學中,精挑細選了各民族中有天分又沒有錢上大學的歌唱苗子,到他的研究室進行學習,經過系統、正規的綜合訓練,他把自身多年的學術思想、藝術觀點及獨特歌唱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們,他自編了一套獨特的氣法操及各種練習曲,因族施教、各為所用,使他們能成為弘揚民族音樂的新人。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胡松華說:“我雖已84歲了,但仍要繼續‘樹雪峰志向,拓草原情懷’,仍要‘藝攀高峰,情潛底淵’地為實現多民族的美麗中國夢,自覺樂觀地兼程奮進。”回顧自己的藝術人生時,他感慨地說:“民族音樂堅持元真,這是我歌唱藝術的根和魂,幾十年來,我走遍了40多個民族地區學習,向農民、牧民請教。75歲那年我去了聶耳的故鄉採風,尋他的藝術之路。76歲,我去四川羌族地區去山寨聽歌學藝。走10萬里路、唱10萬里歌、謝10萬里情,是我的藝術人生的目標。”

胡松華與《森吉德瑪》

人們每當談論和關注胡松華時,十有八九要談到《讚歌》,實際上他的第一首“成名曲”是早於《讚歌》五年的蒙古族歌曲《森吉德瑪》。胡松華說,若沒有1960年參加首屆“上海之春”音樂節首唱了《森吉德瑪》,也就沒有五年後一曲《讚歌》誕生的機會。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森吉德瑪》賀綠汀管絃樂組曲,1949 年根據內蒙自治區鄂爾多斯一帶的民歌《森吉德瑪》所創作, 曲名是一位姑娘名字的譯音。輕快靈透的《森吉德瑪》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採用五聲音階,歌頌堅貞不渝的愛情,被稱為“草原梁祝”。森吉德馬是一位蒙古少女的名字。1945年,賀綠汀根據這首民歌,以復調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變化改編成管絃樂,和聲簡潔明瞭,卻獨具內在張力,成為他管絃樂曲的代表作。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1959年,胡松華在原調的基礎上,前後加了一些聲樂化的長調自編自唱成歌曲《森吉德瑪》,從此“碧綠的湖水明亮的藍天,比不上你的純潔啊呵咿。金色芳香的桂花,比不上你的美麗啊呵咿,善良的姑娘森吉德瑪。我時刻想念著你啊呵咿”紅遍大江南北。蒙古長調、短調是草原的遊牧文化,是草原的歌。

該作品經胡松華改編,並在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中唱響後,轟動全國。與此同時,胡松華演唱的這首《森吉德瑪》還引起了上影廠的注意,他也因此而順利成為了電影《阿詩瑪》中的配唱演員。可以說,胡松華光芒閃耀的歌唱生涯,正是起源於這首《森吉德瑪》。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由於《森吉德瑪》與《梁祝》的故事情節十分相似,內蘊情感也大體相同,非常巧的是《森吉德瑪》和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都是在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中成名並走向全國的,因此,每當胡松華回想起自己這首“成名作”時,他都會深情地說道:“《森吉德瑪》就是草原《梁祝》啊!”

胡松华:久唱不衰的《赞歌》,一晚上赶出的紧急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