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郭芙變成丐幫幫主夫人,郭襄創立峨眉派,郭破虜的結局如何?

用戶64359795


目前最官方的說法是郭破虜隨著襄陽城破而殉國,作為大俠郭靖之子,為民族大義而死,死得其所。這一點從倚天劍屠龍刀各自的結局都可以看得出來。

襄陽城被蒙古大軍攻破後,郭靖黃蓉夫婦以身殉國,成為千古稱頌的俠義之佳話。 郭靖的大女兒郭芙,在襄陽城被攻破後下落不明;

二女兒郭襄攜倚天劍逃生,於40歲後創建峨嵋派,成為一代宗師; 長子郭破虜攜屠龍刀逃出生天,從此遁跡江湖,下落不明。

刀在人在,刀亡人亡,屠龍刀既然是無主之物,那麼郭破虜估計也死於戰場。

但作為郭家唯一的男丁,大家都希望郭破虜還活著,於是下面的橋段出現了。

關於郭破虜逃出襄陽城後的下場猜測:

一、被金庸先生忽略,最終病逝在桃花島

《神鵰》之後,桃花島便消失在了金庸老爺子的筆墨之中,與桃花島一同消失的還有郭芙和郭破虜,郭家一脈只有郭襄在《倚天》中有所表示,難道金庸先生將郭破虜忘記了嗎?

其實不然,金庸先生賦予了郭破虜最為平靜的人生。

郭破虜在《神鵰》中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讓郭靖黃蓉夫婦的人生顯得更加立體。 金庸先生將“郭靖”這一人物角色設計的過於完美。

他擁有蕭峰的氣概與胸懷,卻比蕭峰多了一份愛情上的恩賜;

他擁有虛竹的善意與運氣,卻比虛竹多了一種家國天下的情懷;

《射鵰》中的郭靖,無論是武功、經歷、情感、性格都是完美無缺的,而當武俠時代過渡到了《神鵰》的時候,金庸先生又賦予了郭靖兒女雙全的家庭,以及保衛國家的事業。

縱觀金庸先生所著15部武俠小說中的各個主人公,郭靖的人生無疑是最完美的,因此郭破虜只不過是郭靖人生中的點綴,所以金庸先生並沒有在郭破虜身上浪費筆墨。

縱觀全書,郭破虜的出場不足十回,臺詞只有五句,存在感薄弱且身上沒有伏筆。

本來以為郭破虜能夠成為下一部小說的主人公,卻不想金庸先生特意斬斷了與郭靖之間的情愫,將《倚天屠龍》記的背景一竿子支到了一百年後的元朝末年,徹底斷絕了郭破虜和郭襄這條線的劇情。

郭破虜、郭芙也成為了小說中的失蹤人口。 我認為金庸先生是有意將郭破虜略寫的,因為他存在的意義,已經隨著郭靖的死亡而失去了價值。

金庸先生不可能將武俠世界設計成郭家的天下,為了使小說更加具有多樣性和隨機性,郭破虜只能成為犧牲者,他最好下場就是和姐姐郭芙在風景如畫的桃花島上度過平淡的一生,然後安安靜靜的老死,作為一個“終結者”,結束屬於郭家的武俠時代。

二、改名換姓,成為明教教主陽頂天

《倚天》中,有一位管理著龐大的組織抵抗元朝的絕世高手,這個人就明教教主陽頂天。

陽頂天的真實身份,極有可能就是郭靖之子郭破虜。

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郭靖夫婦鎮守“襄陽”,所以將二女兒取名為“郭襄”,而陽頂天姓“陽”,正好對應了“襄陽”二字。

“頂天”兩個字有“支撐天下”的含義,恰巧與明教反對元朝的意圖不謀而合。 然而陽頂天為何甘願將一生時光都奉獻於反抗元朝的事業中呢?

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血海深仇”。

試想一下,有能力對抗元朝,且武功高強,並精通兵法、奇門遁術,還研究出“明教五行大陣”的人,除了郭靖之子郭破虜之外,還能有誰呢?

因此,陽頂天的真實身份,極有可能是郭破虜。 郭破虜在襄陽城被攻破之後,攜屠龍寶刀逃出生天,為躲避元軍的追殺,郭破虜逃亡西域。

在逃亡途中,屠龍寶刀被郭破虜丟失,從而流落江湖,郭破虜則被西域的明教徒所救,加入明教。

郭破虜加入異教,難免有辱家門,所以更名為陽頂天,郭破虜的內功深厚,因此學會了乾坤大挪移,成為了中土明教的教主。

陽頂天執掌中土明教期間,懲惡揚善,舉旗反元, 造五色大旗,排列五行大陣,頗有一統江湖之勢,曾憑藉著深厚的內力打敗少林三僧,與張三丰齊名。

在如今連載的新《倚天》中,陽頂天更是精通降龍十八掌,更加說明了陽頂天的真實身份就是郭破虜。

最關鍵的一點是,陽頂天身為明教之主,心懷抗元大志,卻因為得知妻子出軌而練功走火入魔致死,難免讓人覺得陽頂天死的有些狗血,但是對比郭破虜的人物性格,我們會發現陽頂天的死非常合理。

郭破虜為人醇厚,重情重義,與郭靖的性格極為相似,即便郭破虜化名為陽頂天,也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所以才會死在感情上,因此我認為陽頂天就是郭破虜的可能性非常大。 綜上所述,郭破虜的下場無非兩種:

一是被金庸先生遺忘,隱居江湖,或者老死在桃花島。

二是改頭換面,憑藉著郭家的武功暗中操縱江湖,抗擊元朝為父母報仇。

無論哪一種,郭破虜的人生都是可悲的,作為郭靖的兒子,郭破虜無疑是光榮且幸福的。

但他生不逢時,偏偏遭遇到國破家亡,也許郭破虜就是陽頂天,但我寧願希望他不是,因為他沒有義務必須成為像郭靖那樣以一己之力支撐起國家興亡的大英雄,太苦了。

我更希望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哪怕他庸碌一生,而不是人們口中的,某某人的兒子。


白話歷史君


大俠郭靖與丐幫幫主黃蓉,育有三名子女,長女為郭芙,配於耶律齊,魯有腳後的丐幫幫主。次女郭襄,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立峨嵋派。獨子郭破虜,在《倚天屠龍記》通過滅絕師太之口,我們得知,郭破虜青年殉國,與父母一起戰死襄陽城。

歷史記載,公元1273年,蒙古大軍攻破襄陽,在此一役中,郭靖黃蓉夫婦雙雙殉國,次女郭襄帶著倚天劍突圍而去,獨子郭破虜身死沙場。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以蒙元的蒙哥大汗死亡期日為參照,蒙哥死亡為1259年,對比書中蒙哥為楊過飛石擊中而死,那麼此時的郭破虜為16歲,經過了14年,即1273年襄陽城破時,郭破虜約30歲。

在宋代,古人結婚年紀差不多十七八歲,也即是說,郭破虜應該已經結婚生子,以郭靖在襄陽城的尊崇,以及江湖的地位,想來郭破虜之妻門風不會低。而且郭破虜和父母學習武藝,帶兵打仗,而立之年正是大成的年紀。如果不死,正常情況下,應該學有大成。

郭靖一家滿門忠烈,忠心為國,真不愧是俠之大者。






北望大坡灘


郭破虜的結局究竟如何,《倚天屠龍記》中還是交代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在襄陽城破之日,與父母一起殉難了,這也是造成屠龍刀自此無主,下落不明的原因。不過縱是小說中如此交代,還是有不少讀者,認為郭破虜殉城只是謠傳,他並未殉難,為此還對他的下落做了諸番推測,其中最受認同的一個說法,就是郭破虜其實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的父親。羽菱君先不說對這個說法認不認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黛綺絲有沒有可能是郭破虜的女兒。



黛綺絲乃郭破虜女兒論斷的兩個論據和可能性

坊間傳言黛綺絲乃是郭破虜的女兒,主要有兩個依據,一是她的父親乃是中華人氏,二是她對屠龍刀和倚天劍的關注非同尋常。這兩個論據,單一都是不能說明黛綺絲便是郭破虜的女兒,只有綜合在一起,才能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就以這兩個論據,來看看這個結論的可能性有多大。

先來看看第一個論據。根據小說中謝遜的回憶,對黛綺絲的父親,乃是中華人氏一事,是說得足夠清楚的。這也是黛綺絲回從波斯被送回中土的原因之一。

這日光明頂上突然來了三個波斯胡人,手持波斯總教教主手書,謁見陽教主。信中言道,波斯總教有一位淨善使者,原是中華人氏,到波斯後久居其地,入了明教,頗建功勳,娶了波斯女子為妻,生有一女。這位淨善使者於一年前逝世,臨死時心懷故土,遺命要女兒迴歸中華。總教教主尊重其意,遣人將他女兒送來光明頂上,盼中土明教善予照拂。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回》


我們都知道,《倚天屠龍記》中當世武林的故事,距離襄陽城破,足有八十年之久。假如當年郭破虜沒有殉城,而是活下來輾轉到了波斯的話,那麼他跟黛綺絲有多大的年齡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相關的情節,來做些推斷。

黛綺絲被送回中土的時間,大約是在張無忌接任明教教主的三十四年前。因為按照成昆的話,陽頂天死於三十三年前,而黛綺絲到光明頂時,謝遜的妻子剛懷孕,陽頂天突然離世之後,明教眾高層尋找了幾年未果之後,便爆發了爭奪教主的內鬥,謝遜因此返回中原老家,但不久之後,成昆來訪,就殺了他一家十三口,那時謝遜被殺的兒子已三歲。可見黛綺絲大概是在陽頂天離世之前的一年,才來到光明頂的。

張無忌接任教主時,以張三丰的年齡來推算,此時大概距襄陽城破已過了八十四年(1273年-1357年),也就是說,黛綺絲到光明頂時,襄陽城被破已過了剛好五十年。襄陽城破,發生在《神鵰俠侶》結束時的十四年後(1259年-1273年),那時與郭襄同齡的郭破虜三十歲。而黛綺絲回中土時,其實只有十六歲左右而已。這就是說,假如郭破虜真的是黛綺絲的父親,那麼黛綺絲出生的時候,郭破虜其實已經六十四歲了,也是說,郭破虜等於是在波斯呆了三十多年後,才娶妻生女。這倒符合小說中對黛綺絲父親“到波斯後久居其地”的設定,但是從年齡上來說,可能性卻不大。


再來看第二個論據,黛綺絲對屠龍刀和倚天劍非同尋常的關注。這一點其實主要集中在黛綺絲與滅絕師太一戰的前後。我們都知道黛綺絲後來之所以一心要找屠龍刀,是為了報蝴蝶谷一戰,敗在滅絕的倚天劍之仇。但是小說中首次寫黛綺絲對屠龍刀的興趣,卻是在她與滅絕的一戰之前。她為了報復胡青牛而到蝴蝶谷,一聽張無忌的身份,她馬上就脅迫張無忌告訴她謝遜的下落。

金花婆婆左手一掠,已將他雙手握在掌裡。只聽得骨節格格作響,張無忌痛得幾欲暈去,又覺一股透骨冰涼的寒氣,從雙手傳到胸口,這寒氣和玄冥神掌又有不同,但一樣的難熬難當。金花婆婆柔聲道:“乖孩子,好孩兒,你將謝遜的所在說出來,婆婆會醫好你的寒毒,再傳你一身天下無敵的功夫。”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四回》

按黛綺絲與張無忌這之前的對話,便可看出她要找謝遜,就是為了找屠龍刀。黛綺絲為了躲避波斯明教的追捕,偽裝成金花婆婆行走江湖,一直都在極力掩藏自己的身份,她要屠龍刀來幹什麼呢?雖說屠龍刀有號令天下的傳言,但以此來號令波斯明教,明顯不可能,還只會給她惹來一身的麻煩。而此時的她也還沒敗在滅絕手下,總不可能是為了尋找來對付滅絕的倚天劍。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除非她知道屠龍刀中的秘密。


這一點從她與滅絕的一戰,看到倚天劍的反應似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是當滅絕拿出倚天劍的時候,黛綺絲很眼尖的看到了劍鞘上的“倚天”二字,然後是大吃一驚。其次是當她的“珊瑚金”柺杖被未出鞘的倚天劍所斷後,她竟跟滅絕提了個請求,請滅絕讓她能看看倚天劍的劍鋒。

金花婆婆心頭大震,暗想:“倚天劍刃未出匣,已如此厲害,當真名不虛傳。”向寶劍凝視半晌,說道:“滅絕師太,請你給我瞧一瞧劍鋒的模樣。”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四回》

這個舉動,足見黛綺絲對倚天劍關注的異常。因為時人只知屠龍刀帶有秘密,得知能成武林至尊,號令天下,卻對倚天劍並不熱衷,但黛綺絲卻對倚天劍的劍鋒,異於常人的倍感興趣。她接連對屠龍刀和倚天劍,表現出非同尋常的關注,是不是能理解成她也知道刀劍之中的秘密呢?後來她之所以一心要找到屠龍刀,用之再與滅絕的倚天劍一戰,或許就是為了實現刀劍互砍,得到裡面的秘密。


世上知道刀劍秘密的人,算起來就只有郭襄傳下的峨嵋派一脈掌門,古墓中楊過的後人,還有就是當年的郭破虜。以此來說,黛綺絲乃是郭破虜女兒可能性的論據,要比第一個論據有力得多,但也要結合第一個論據,才有這個結論。

郭破虜殉難的結局,其實更能彰顯他名門之後的英雄氣概

以上就是羽菱君對“郭破虜乃是黛綺絲父親”言論,兩個論據可能性的分析,總體而言,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從第二個論據來說,可能性還更大。但是羽菱君個人不是特別認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倚天》中,金庸先生明確借滅絕之口,說了郭破虜襄陽城破時殉難了。作者既已明言,我們無須懷疑。

師父頓了一頓,接著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八回》


二是郭破虜的年齡太大,基本上類似於張翠山是張三丰私生子的謠傳。其實讀者之所以會不願相信郭破虜殉難,最主要是心中不忍為國為民的郭靖無後,但也正是一家殉城報國,才更突顯了郭靖俠之大者的氣概,郭破虜繼承父風,更能彰顯其忠孝。

三是黛綺絲看到滅絕倚天劍時,她竟不知倚天劍是落在峨嵋派的手中,但她卻明顯知道郭襄的名號,足見她對郭襄的不瞭解。假如她真的是郭破虜的女兒,郭襄就是她的姑姑,那麼她對峨嵋一派應會大有了解,如此又怎麼不會知道倚天劍是在峨嵋派的手中呢?而且念於這層關係,她也不會對紀曉芙下毒手了。

金花婆婆心頭立時閃過了武林中相傳的那六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喃喃道:“原來倚天劍落在峨嵋派手中。”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四回》

綜上所述,郭破虜並未殉難,而且還是黛綺絲之父的說法,其可能性是有的,但並非完全經得起推敲。既然作者已有明言,後續情節又未出現黛綺絲就是郭破虜女兒的直接交代,因而簡單地認定郭破虜隨父母殉城的結局,其實更好,不需過多的去猜測,畢竟這更能彰顯他名門之後,大仁大義的英雄氣概。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根據原著,郭破虜最後殉國了。

小郭童鞋,儘管和郭襄是雙胞胎,但是戲份,卻寥寥無幾。金庸根本就沒想過,讓他出來露露臉。好大的一個花瓶啊。

小郭為什麼會被雪藏?

因為按照年齡來劃分,小郭是郭楊家族,俠之大者繼承者實際上的第四代代表。第一代,郭嘯天、楊鐵山,第二代郭靖,第三代楊過,第三代郭破虜。郭靖達到了高峰,楊過延續了這種威視,但是到了第四代郭破虜,戛然而止。

為什麼呢?

因為小郭的戲份,都被他的姐姐郭襄搶了。郭襄要去孵化一個人,要去渡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張三丰。後面的時代,是屬於張氏一族的(張三丰、張無忌)。

郭破虜不可能去複製,楊過的成功模式,他從小家教很嚴,耳濡目染,性格溫厚,自然只能複製傻郭靖的IP形象。

不管後來,郭破虜武功如何,但是既然連郭靖都戰死沙場,小郭也必然戰死城下了。這是性格使然。無關乎武功高低。他郭破虜沒有喝過蛇血,武功造詣,估計也難超越他老爹了。郭靖之所以有了質的飛躍,就是有蛇血的加持啊。

實際上,如果讓郭破虜來楊過嘰嘰歪歪,纏鬥一世,也沒啥看頭啊。男人,自然有男人要做的事。

~~三生有畫,畫中有話,歡迎關注哦~~


三生有畫


英雄不能絕後,何況還有黃蓉的縝密安排,郭破虜是郭靖家唯一男丁,襄陽城破後更有一番驚心動魄動人心魄的故事!

1273 年元軍攻破襄陽城,郭靖、黃蓉夫婦自殺殉城,郭破虜失蹤,是年30歲。

郭破虜被打成重傷,失去記憶,奇經八脈被震破,武功全失,變得痴呆,在尋找丐幫中被丐幫淨衣派收留,但無人知道他的身份。也開始他三年的流浪生活。

1276年蒙元軍攻佔南宋行在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裡舉行和平受降儀式,趙隰正式退位,但趙隰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粵地。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

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粵地。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

郭襄尋找楊過未果,聽說楊過曾出現在峨眉金頂,趕往尋找,但是沒找到。心灰意冷,遂留在峨眉上練習《九陽真經》,終有大成,但聽到襄陽城破的消息後,下山去往襄陽城,沒找到父母姐弟,又去元朝大都尋找一直沒有。

後來聽說元朝皇帝要把郭靖黃蓉遺骨遺物安葬在臨安牛家村,又趕往牛家村。

本小說也是從這時開始。

《破虜英雄傳》主要講訴郭破虜和郭襄姐弟倆人的故事,中間還穿插張三丰的故事,以郭襄聽聞忽必烈要在臨安牛家村為郭靖黃蓉靈柩下葬為引子,江湖傳聞郭靖有秘籍出現,武林中江湖正義志士和非分之徒湧峰前來搶奪郭靖秘籍,郭襄聽聞趕來,才知是一場騙局陷阱,幸虧大俠楊過出現救了眾人,並告訴郭襄他弟弟郭破虜還倖存人間,郭襄聽了大喜,二人分別後,郭襄介入丐幫汙淨兩派比武大會,無意間遇到已經被打成痴呆的郭破虜,誰知卻被人擄走,姐弟又不得相認。

機緣巧合下,郭破虜被南海神尼所救,暫時恢復心智,但卻恢復不了以前的記憶,於是南海神尼令門下女弟子帶領郭破虜去少林寺醫治,到了少林寺聽到佛道大會將來,蒙古人將對全真教不利,郭破虜又和師姐趕忙趕往終南山,路上好心救人又被人所傷,到了全真教,巧遇同樣趕來的郭襄張三丰等人,郭破虜卻被打入懸崖,郭襄傷心欲絕,蒙古國師打敗全真教,郭襄張三丰阻止,卻也無法戰勝,眼看全真教要被滅教之時,郭破虜破洞而出,用剛學會的《先天功》,巧贏蒙古國師,解了全真教之圍,郭襄郭破虜姐弟才得以相認,但是郭破虜卻沒有以前的記憶,無法想起襄陽城破時的事,也不知殺父仇人是誰?

全真掌教說,要想郭破虜恢復記憶就得崑崙山尋找還魂草,於是郭破虜郭襄姐弟又趕往崑崙山,中間經歷明教崑崙派事變,來到毒王谷……………

驚心動魄,讓人看了欲罷不能!











暴雨梨花孤燈下


一般富二代能守業不敗家就已經算是合格了,能創業成就超越父輩的古往今來也沒有多少。

首先,說一下當時的時局,郭靖和黃蓉以身殉國了,宋朝沒有了,元朝入住中原,那是一個對漢族不友好的朝代,產生了很多不友好的傳說,比如五戶人家公用一把菜刀,新娘子初夜權歸蒙古人,現在這些歷史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這樣的流言居然可以千古流傳,至少可以判斷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容樂觀。

郭破虜在宋滅以後只能有兩個選擇,一,繼續舉郭靖大旗抗元,二,隱姓埋名苟且偷生。

從後續金庸的小說裡面看,郭破虜應該沒有繼續抗元,而是明教接過抗元大旗,最後還成功了。

郭靖在襄陽抗元多年,是宋朝英雄,但是翻過來就是蒙古人的仇敵,他影響了蒙古人征服中國的進程,而且是好多年,那麼蒙古人肯定對郭靖恨之入骨,在郭靖戰死以後,肯定會通緝他的家人進行斬草除根,郭破虜不隱姓埋名只有死路一條,你在牛也對抗不了一個正在主政國家。

郭靖心地善良,但是性格木納,不善交際,一生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就算結拜了周伯通,周伯通瘋瘋癲癲偶爾打個架還可以,對於創建一番事業幾乎沒有太大用處,如果沒有黃蓉一直輔助郭靖,他是不可能變為一代大俠的,沒有凝聚力,也沒有智謀,只有固執匹夫之勇最多隻能混到江南七怪的水平。

黃蓉既然那麼聰明,肯定是知道自己會與丈夫以身殉國,那麼唯一的兒子肯定要留條後路,宋朝沒有了,天下再沒有安全的地方,那麼只有去海上,蒙古人不善於水軍,桃花島屬於一個避世的好地方,郭破虜多數隱居桃花島。


回收舊電腦壞電腦


郭破虜就是陽頂天。

陽頂天作為明教教主,從來沒有正面出場過,他的事蹟只從謝遜和成昆以及紫衫龍王等人口中拼湊而成。好多金學愛好者考證,他只能是兩個人的後代,楊過和小龍女,或者郭靖和黃蓉。許多人傾向於前者,因為金庸在明報連載版中陽頂天並不叫陽頂天,而叫楊頂天。除了楊頂天,還有光明左使楊逍和黃衫女也姓楊,三人是楊過的後三代。楊頂天是楊過兒子,楊逍是楊過孫子,黃衫女是楊過重孫女。楊頂天和楊逍與楊過相似度極高,驕狂,重情,無視禮法,武功繁雜。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收官之作,其中的人物千絲萬縷,需要抽絲剝繭的考證,方能和前兩部捋出一條線來。小編今天說說陽頂天是郭破虜的可能性。三大特徵。

第一,年齡。陽頂天到底多大歲數?這個很重要。成昆第一次在明教密道中正式出場,自稱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一般而言多字肯定不是一兩歲,當然也不是八九歲,我們取箇中間數,七十五。當時張三丰九十八歲,比成昆大二十三歲。陽頂天和陽夫人雙雙死去是在成昆口述的二十五年前,彼時成昆五十歲,張三丰七十三歲。成昆師妹嫁給陽頂天是在四十多年前,姑且取其中間數四十五,彼時成昆三十歲,張三丰五十三歲。陽頂天娶成昆師妹時,書中明言陽頂天比成昆師妹大很多。由於陽夫人是衝著陽頂天的權勢來的,兩人婚後沒有共同語言,過得並不快活,因此才要出牆。如果大個三五歲,肯定不叫大很多,明顯是差輩了,保守估計陽頂天要比成昆和陽夫人大二十歲以上,也是五十多歲的人,那麼就和張三丰相差兩三歲。郭襄和郭破虜是雙胞胎,都比張三丰大兩歲,所以陽頂天和郭破虜在年齡上是契合的。

第二,襄陽城破之後郭破虜的下落。據滅絕師太跟周芷若說,郭靖和黃蓉把楊過的玄鐵劍打成屠龍刀和倚天劍,屠龍刀給了郭破虜,倚天劍給了郭襄。襄陽城破,郭破虜戰死,屠龍刀流落江湖。滅絕師太是怎麼知道郭破虜戰死的?肯定是郭襄告訴風陵師太,風陵師太告訴她的。那麼郭襄是怎麼知道郭破虜戰死的?襄陽之戰異常慘烈,元軍動用了威力極大的火器,郭襄當時並不在城內,怎麼會知道郭破虜戰死呢?所以她也只是猜測,因為郭破虜之後再沒有找過她,而且屠龍刀流落江湖,所以她認為郭破虜以身殉國了。其實郭破虜並沒死,只是受了重傷,傷好後改名陽頂天(取頂天立地之意,頂天立地四字是郭靖家訓,大丈夫當要頂天立地,為國為民,方為俠之大者),加入明教,隨著西遷的明教徒到達光明頂,隨後憑藉高超武功逐步混到教主的位置。

第三,陽頂天為啥要娶成昆師妹,而且不惜代價?就是看中成昆師妹卓越的處事能力,並非貪圖美色。天下美女何其多,為何陽頂天獨獨只愛陽夫人一個,為此不惜和成昆撕破臉,橫刀奪愛?郭破虜和其父郭靖一樣,有胸懷,有志向,有威望,武功高強,可是不會處理教內具體繁雜的日常事務,所以他需要一個賢內助,就如郭靖需要黃蓉一樣,郭破虜需要陽夫人。所以他才悍然破壞外人不能進光明頂密道的規矩,帶老婆進了密道,就是為了讓陽夫人多多熟悉明教機密。其實在陽頂天閉關修煉乾坤大挪移期間,明教一切事務都由陽夫人掌控,因此陽頂天臨終才要把明教事務全權委託給陽夫人。而從明教諸雄如謝遜黛綺絲楊逍範遙五散人的回憶來看,陽夫人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極高的,他們對陽夫人的為人處世是極為欽佩的。所以郭破虜就是陽頂天。


唐風宋月


按照正常的邏輯推理,郭破虜應該就是死在了亂世之中,理由有三個:

1、《倚天屠龍記》中沒有一條或明或暗的線索指向郭破虜有後人或傳人。

如果我們按圖索驥,把黃衫女看做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還有情可原的話,(因為黃衫女自身許多帶有標識性的特徵都和楊過與小龍女有高度的吻合)甚至即使把楊逍看作楊過的後人也能勉強解釋過去(楊逍也是狂放不羈,還會彈指神通)。可是,在整部《倚天屠龍記》中除卻屠龍刀的來歷和郭破虜有關外,再沒有一條線索,一個人物看出和郭破虜有關聯,那隻能視做他就死在了兵荒馬亂之中。

2、刀在人在,刀毀人亡。

根據《倚天屠龍記》中的內容所描述,郭靖黃蓉在襄陽城破之際,把楊過的玄鐵劍融化,再加入西方精金,鑄造出兩把曠世神兵——倚天劍和屠龍刀。並把《武穆遺書》放入屠龍刀中,把《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放入倚天劍中,分別交給了郭破虜和郭襄帶出去。

暫且不提“劍在人在,劍毀人亡”的江湖規矩,即使根據《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這兩項事關大宋江山和江湖興衰的稀缺資源的重要性來講,郭襄和郭破虜也清楚自己的使命,要拿生命去保護它。

而現在,郭襄所帶的倚天劍在峨眉派中正常的傳承下來,屠龍刀卻流落於江湖引起鬨搶。只能說明,他們兩個在戰亂中失散,而郭破虜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沒保住屠龍刀,也就是說他死了。

3、郭芙、郭襄和郭破虜三姐弟之間沒有任何聯繫,也沒有在江湖活動的痕跡。

如果郭破虜有後人或者門人弟子存世的話,不可能這麼長時間和峨嵋派,和丐幫沒有一絲聯繫或者瓜葛。畢竟他和郭芙,郭襄是親姐弟關係,不會就這樣隱居遁世,老死不相往來。

他也不可能教導後代或門人弟子不再踏入江湖紛爭——他爹郭靖可是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啊,一直給他灌輸的是保國安民的思想。現在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他(如果還活著的話)或者他的後人就能安心做個忍者神龜一直不露面嗎?這不符合邏輯,只能說明郭破虜早已死去。


當然,按照腦洞大開或者牽強附會的解釋,也可以把包括上任明教教主陽頂天在內的任何一個人看作是郭破虜的後人。因為只要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就會像丟了斧子的那個年輕後生一樣,看誰都像偷斧子的人。


田獲三狐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俠之大者,就一定要代代相傳嗎。金庸先生的武俠體系裡,這樣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不管是幫派還是家族,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從來都不會永遠強盛下去。百年丐幫,在洪七公和黃蓉的領導下何其昌盛,最後也只能走向衰敗,即便是武林中的常青樹泰山北斗少林寺,也是時有蟄伏。這樣的設置無疑是與整個社會發展的軌跡相吻合的,有生有滅,有盛有衰,這才是真諦,一代永昌,一勞永逸,那都是扯淡。郭靖作為武林大俠,已經做到了一個大俠的巔峰極致,而他後人沒有更好的流傳下去,這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郭破虜以身殉國就是最好的結局。


這個結局在《倚天屠龍記》裡由滅絕轉述,滅絕是峨眉第三代掌門,峨眉第一代掌門就是郭靖的女兒,郭破虜的孿生姐姐郭襄,所以可信度是很高的。如果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景,這個也是必然的結局。

郭靖決定固守襄陽的時候,元蒙的大軍已經十分厲害了,而南宋王朝用郭靖的話說就是奸臣當道,國力疲憊。襄陽城的情況就好嗎,一點不好,全靠郭靖和丐幫支撐著,但是這是拿一個民間組織一個城池跟強大的元蒙鐵騎對抗,撐一年兩年可以,太久了真的撐不住啊,但是在郭靖的帶領下硬是撐了幾十年。

常年的對抗,不要說那些城中百姓,就算是體力意志力遠超普通人的江湖好手,那也是支撐不住啊。後來蒙哥御駕親征,這就說明已經決定要拿下襄陽城了,這時候不出奇蹟,襄陽鐵定保不住。可偏偏是老天眷顧,出了一個奇蹟,楊過橫空出世,居然在百萬軍中斬殺了蒙哥。一下子元蒙大亂,忽必烈這些皇子們忙著回去奪位了,有給了襄陽城好一段緩衝的時間。

然而,一個人的生死決定不了襄陽城的命運,也掩蓋不了襄陽城接近燈枯油盡的事實。郭靖已經做好了與襄陽城共存亡的準備,作為他唯一的兒子,從小接受郭靖的耳濡目染,自然也是下定決心保家衛國,誓死護城。

有人說,郭破虜就算想著一直站在父親身邊,那也不耽誤他娶妻生子啊。但事實沒有那麼簡單,想想看,郭破虜自小就在襄陽城在軍中,沒有機會在江湖上闖蕩,認識不了漂亮的女俠。又有人說憑郭靖黃蓉的聲勢,襄陽城裡找個合適的女兒家還不是易如反掌?恰恰相反,因為郭靖黃蓉聲勢太大,帶頭抗元,而當時的局勢,很多人都明白襄陽最後是守不住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到時候一旦城破,郭靖黃蓉就是最大的罪犯,這時候跟他家扯上關係,那不是找死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莫蓋如此。

就拿郭破虜來說,父親母親年少相愛,舉案齊眉,是人人豔羨的江湖佳侶。姐姐郭芙雖然性格魯莽,但找的姐夫也是人中龍鳳,小姐姐郭襄在外漂泊,心裡記掛著楊過就不再願意接納其他人。怎麼到了自己這裡就要隨便將就呢,襄陽城裡大戶人家姑娘不少,但人人怕惹火上身,對自家人是表面尊重實則疏遠,跟這樣的人結親又有什麼意思。


郭靖黃蓉都是過來人,他們都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戀,自然也不會強迫自己兒子隨便娶親,而且城中人的態度也讓他們心冷。這樣的情況下,郭破虜就不會談什麼兒女情長,征戰沙場,馬革裹屍才是正經。

後來鑄造了倚天劍屠龍刀,倚天劍郭襄拿走,後來創立峨眉派,屠龍刀郭破虜拿著戰場殺敵,大顯神威。最後隨著襄陽城破,郭破虜跟著父親母親拼戰到最後一刻,壯烈殉國,屠龍刀從此下落不明。

這樣的結局悲壯,但卻讓人感動。其實一個家族真的沒有必要說一定就要怎樣怎樣,順應天意順其自然就好。想想看,《倚天屠龍記》裡有個朱長齡和武烈,這兩位說是從大理段氏家臣朱家和武家的後人,倒是延續了幾百年,雖然不是江湖頂尖實力,但也是一方大豪,但是怎樣呢,他們早已經摒棄了祖上的狹義道,成為了卑鄙無恥的小人,延續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郭破虜殉國雖然是個悲劇,但是流傳千古,後人敬仰,也不虛了。


一覽眾河小


郭破虜襄陽城破和郭靖一起戰死壯烈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