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正在苦苦觀望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車企們最近終於聽見了靴子落地的聲音——上週,2019新能源車補貼新政終於出臺。跟大家之前猜測的一樣的是,政策的確又嚴格收縮了,但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退坡幅度比網傳的那些還要大。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根據財政部下發的通知,新能源車補貼今年呈斷崖式下跌,補貼退坡幅度高達50%。

具體來說,純電動乘用車不再像去年那樣劃出5個區間分級補貼,而是以NEDC工況法續航為標準——續航里程在250-400公里之間的補貼1.8萬元,大於400公里的補貼2.5萬元——而2018年的補貼標準中,這一級別的補貼金額是5萬元,相當於腰斬。此外,新政策對純電車的30分鐘最高車速、電池密度、整車能耗比等都有了更加嚴苛的規定,想要拿足補貼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對於插電混動車,新政一律補貼1萬元,但同時要求車輛續航能力達到50公里以上,燃油模式下燃料消耗量必須小於60%,百公里耗電量滿足最新標準等等。

同時,財政部文件還明確指出,2019年全面取消地方補貼,這方面的財政資金將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和加氫設施的建設。

與過去一樣,今年的補貼新政設置了過渡期,為期三個月,由3月26日至6月25日。

雖然補貼政策一再收緊,但實際上財政部為新能源車花的錢真的不少一筆小數目。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簡稱《公示》),公示中公開了2015年及以前各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車輛信息,以及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車輛信息。如果不出意外(即在公示期各方均無異議)的話,那麼這一批新能源補貼款項將順利下發給近百家車企。

這筆錢一共有多少呢?125.8億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公示》顯示,2015年及以前各年度企業共計申請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30936臺,申請清算資金為330054.9608萬元,經專家組審核後實際推廣數為29034臺,實際應清算補助資金總額為300088.3181萬元;2016年度企業共計申請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72614臺,申請清算資金為968440.132萬元,經專家組核定實際推廣數為71546臺,實際應清算補助資金總額為957937.31772萬元。

從此次審核情況來看,各品牌中將得到補助金額最高的是比亞迪,一家就拿走五分之一的補貼款共計26.89億元,是排名第二名的吉利汽車的11.11億的兩倍還多。此外,為北汽新能源代工生產純電乘用車的北汽股份、生產新能源客車的北汽福田、南京金龍、珠海銀隆子和廈門金旅都是申領補貼的大戶,粗略計算下來,這七家獲得的補貼將佔本批次補貼的52%,而餘下的數十家車企將瓜分剩下的48%。

按照公示信息,2015年和2016年兩批公示名單中均有在專家組審核後被核減補助的車輛,平均每年均有2.87%的申請沒有獲得補貼。尤其是2016年度,本次《公示》已經是自2017年5月以來第六次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進行審核並公示報告了,綜合六次的審核情況可以看出,申請補貼的車輛共計35.79萬臺,專家組核定可享受補貼的又34.64萬臺。其中,被核減數量最多的是上汽,被核減掉6605臺,佔被核減汽車總數的近六成;而補貼大戶比亞迪被核減的車型數量雖然不是最多的,但被核減的補助金額卻超過上汽,以2.26億元位居榜首。

而上汽之所以被核減掉近七千臺,主要是因為旗下一款插電混動車型被專家組裁定為“電機功率與公告參數不一致”。無獨有偶,電機問題是《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車輛信息表》中,被核減汽車最為普遍的問題。比如,江蘇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申請補貼產品數量為456輛,其中有400輛被專家組核減,都是因為“驅動電機生產企業與備案參數不一致”,被核減數量逼近9成。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此外,被核減的原因還包括電池單體型號及生產企業,電池組型號、總能量及生產企業與備案參數不一致、車型未列入推薦目錄、VIN碼重複、累計行駛里程不足2萬公里、重複申報、車輛實際投入運行年份與申報年份不符等等。

2015年度以前的新能源補貼細節並沒有公示,不過據財政部新聞辦公室2016年9月8日發佈的通報稱,2009年至2015年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已達334.35億元。加上本批次公示中增加的近126億元,累計補貼已接近500億元。

雖然近兩年開始補貼逐漸退坡,且審核越來越嚴格,但2017、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一路走高,預計補貼強度應該不會少於2016年度,這樣計算下來,中央財政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支出超過1000億元也是遲早的問題。

新能源產業巨大的資金壓力不僅汽車廠商要負擔,政府也負擔著巨大的壓力,2019年第一季度接近尾聲,但新的補貼政策遲遲不明朗,也許龐大的資金也是政府所面臨的困難之一。

補貼退坡的明確使得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真正進入到了一個硬碰硬的階段,前有撕去了溫情面紗的政策,後有外來勢力虎視眈眈——特斯拉的風騷走位自不必提,就在補貼新政頒佈的前一天晚上,大眾又推出三款純電車型,怎麼看怎麼有點趁你病要你命的意味。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和平期終於過去,接下來就是鐵與血的時代了。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地補取消 國補腰斬?新能源補貼快把國庫掏空了丨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