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三合風水 5

三合風水 5

周福生三合風水體系

第二節 風水的淵源與流派

一、風水的淵源

通過研究中國風水學術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中國人對地理風水的意識產生很早,其源頭卻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到了殷周時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劉率眾由邰遷豳,他親自勘察宅塋,“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到了戰國與先秦時期,是風水理論的形成時期, 至漢代時,人們已將陰陽、五行、太極、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對宇宙總體框架認識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是風水學術具有系統理論和完整技術的形成時期,魏晉南北朝時風水學得到傳播;唐宋時期,風水學普及最突出的表現是《葬書》的流行、羅盤的廣泛使用、《青囊奧語》的誕生,使風水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理論,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和流源,成為唐朝以後風水學的理論核心。關於風水陰陽家的書籍,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秦漢時,對朝野的宮中建設就有了較大的影響;從理論上加以總結和闡述,是在魏晉時期;隋唐五代以後,墓葬風水才有一個新的發展,出現了皇宮以及民間的地學風水大師級人物。如晉朝的“郭璞”,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風”“楊筠松”,宋朝的“賴文俊”、“陳摶”、“吳景奕”等,元明地學風水國師“劉秉忠”、“劉基”等。古聖賢的傳承、演繹、積累、發展和推廣,為人類的風水學做出了貢獻。在發展傳承過程中,後人在繼承、整理、和解釋,學習的基礎上,由於參悟不同,逐漸形成了各種門派在民間流傳。宋代是風水盛行時期,到明清時代,風水發展到了極點,風水活動遍及民間及至皇室。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們對堪輿認識不清,常把堪輿和封建迷信、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很少有人深入研究。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地區掀起了一場“研究”中國風水的熱潮,從而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運用風水理論指導生活。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堪輿研究逐漸興起。社會發展到今天的時代,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自然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風水學術正是適應了自然環境的變化的需要,因此,大力地推進風水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對於促進我國物質經濟迅速發展,對於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對於傳承先人的智慧、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三合風水 5

周福生三合風水體系

二、 風水的流派

關於風水的流派之爭,有史已久,形學與理學,到底哪個更重要呢?這是風水界紛爭較多的問題,古聖先賢們為了能辯得更有說服力,大多選擇著書立傳的方式來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時至今日,仍沒有標準化的統一定論。

中國風水學理論主要分三大體系:形體學,理氣學,日課學。 傳統上風水流派分成形巒派和理氣派兩大類。形巒又稱形體,巒頭,巒體,指的是山水建築實體形狀,空間。重點為相形、識意、證氣。方法是尋龍、點穴、識砂、察水、定座向、施工等。理氣,又叫卦例,指的是座向山水卦例方位,重點為趨吉避凶,主要以來龍座向配山配水。主要有以下幾種:三合、九星、三元、八宅、玄空等。

1、形巒學說的流派

形勢,就是指山川的地理地貌,也就是外在的自然環境或者人文環境,形勢上也是有流派之別的。

1-1、九星派:將各種各樣的山歸納成九種基本類型,即貪狼、巨門、武曲、祿存、文曲、破軍、廉貞、左輔、右弼,每個星體各有九種變化,以貪狼、巨門、武曲、左輔、右弼為吉,以廉貞、文曲、祿存、破軍為兇。此法也叫“流星趕穴法”,楊筠松所倡導,以楊筠松所著《撼龍經》、《疑龍經》為經典。此法乃尋龍點穴的上乘之法。“上等地師看星斗”者即是此法,九星尋龍點穴又叫“流星趕穴”,被歷代先賢稱為“上乘之法”。

1-2、五星法:將山的形狀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類型,端正秀氣的金、木、土星是為“吉星”,可以作為房屋與墳墓的靠山或者朝山;水、火二星是為“兇星”,認為只是山脈行走過程中的過渡星體。

1-3、喝形:將山類比世界上的各種生物形狀或形體,,例如猛虎跳牆、夫子撫琴、獅子踩球、飛鳳含書、鯉魚上水、麒麟吐火、黃牛出欄、靈龜飲水,美女獻花、仙人甩袖、韓信點兵、將軍卸甲......等等。

古人認為的風水寶地:傳統理論認為,首先四象具備,即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靈齊備。其次,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都吉利。要來脈氣勢大 ,明堂寬闊,前後有水環抱,水口要收緊,等等。簡單說就是,要北方有連綿的群山,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左右兩側 護山環抱護衛,中間部分明堂寬闊,且有曲屈流水環抱。即北倚玄武,東盤青龍,西伏白虎,南對朱雀。白虎不能壓青龍,朱雀為低窪之地。朱雀稍微靠北有小高峰,為朝案,朱雀往南,必須有小高峰,為遠朝。白虎方向,需要有河自西北向南,到朝案,拐向東方,並在朝案前結湖。具備以上幾點,就是風水寶地了。

覓龍→山脈總體走勢→口訣“託送護纏”群峰起伏,山勢奔馳。

察砂→周圍小山形勢→口訣: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象俱全。

觀水→水口水勢水質→口訣:敞入閉出,曲中有情,認氣嘗水。

點穴→住宅位置→口訣:藏風聚氣,人居兩旺。

2、理氣方面的流派 

風水流派更多的是在理氣上,風水術的理論基礎是周易“人天和諧”“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易學的應用分支雖然很複雜,但在大範疇上無外乎是八卦陰陽五行體系和陰陽五行體系兩個大的分支。由於理氣方法的差異,在理氣的方法上,大致可分成兩個大的流派,下統諸多分支。

理氣學,也叫理學、方位學。是以四維、八卦、九星、廿四山、六十透地、七十二穿山、六十四卦、一百二十分金、三百六十五宿度、三百八十四爻等為依據,以龍穴為主,審定內外四面的砂水,按其互相作用與影響,來論定穴位及方向的吉凶。

其中論砂水方法的學派很多,主要的有下列幾派:

1)三合派:一十二局、二十四局、四十八局、七十二局等。

2)九星派:向上起輔、對宮起貪、挨星消砂。

3)三元派:天地人三元、上中下三元。

4)玄空派:小玄空、大玄空、蔣氏玄空、沈氏玄空等等。

理氣學的代表作有:青囊經、天玉經,直指元真、鉛彈子、地理五訣、陽宅三要、羅經透解、沈氏玄空學等等。

玄空源自於三元。三元自從蔣大鴻之後便眾說紛紜,最多的時候甚至有成百上千種理論,不過現在連最基礎的原理如到底是三元九運還是兩元八運都互相爭論得不清不楚。

理氣方面,玄空學現在港澳臺地區的確是比較流行。所以玄空學術肯定不能代表全部理氣學,這是毫無疑問的。由於學術流派的不同,關於形勢與理氣的書籍也各有不同。

形勢派代表著作:楊筠松的《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清時的《地理五訣》,講究龍,穴,砂,水,向。

理氣派代表著作:《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宅經》《葬經翼》,明蔣平階的《水龍經》,提出了平陽之地,以水為龍,解決了平原地尋龍的理論問題。

人們習慣把風水分陽宅風水和陰宅墓地風水。陽宅風水包括人們生活或工作的各種場所,包括村居、房屋、樓房、工廠、商鋪等為陽宅風水;陰宅墓地風水是人死後埋藏的地方,包括皇家陵園、百姓祖墳、大型公墓等。

三合風水 5

周福生三合風水體系

3、理氣流派簡述

1)三合派: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理論為理論依據的理氣風水術,主要是以十二地支的三合局,三合理論是風水術消砂納水的主要理論依據。有文字記載的生旺墓三合最早見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

宋代賴布衣的新三合派風水術,在沿襲了唐代楊益的三合理論基礎上又有了大的突破。在原有的天地二盤基礎上引入二十八星宿,增設人盤用於消砂,從此中國風水羅盤三才齊備。地盤格龍、立向;人盤消砂出煞,天盤收山納水,各得其所。

2)三元派:三元派主要有龍門八法,玄空飛星,玄空大卦三個派別。三元玄空風水典型的理氣派。其要點為:排龍立穴;飛星布盤;收山出煞。

3)命理風水術民國時期出現,以主人命局調配風水,推出命主喜忌神。

4)八卦派:以八卦理論為主,不用去現場,靠起卦預測,如搖鞕派、六爻風水、奇門風水、六壬風水等。

5)有幾個分支:八宅派、納甲派、金鎖玉關、命理派等。

八宅派,主要來自《黃帝宅經》,適用於陽宅的內部佈局。

納甲派,也叫淨陰靜陽水法。認為向、水,陰陽不混為吉,否則為兇,以宋代靜道和尚為代表。

金鎖玉關,又叫過路陰陽,與奇門遁甲有一定淵源。理論依據是洛書河圖與陰陽八卦。以簡單實用著稱,不用羅盤。


三合風水 5

三合形理風水體系


正本清源 弘揚國學 博愛惠民 善行致遠

文化是人民的,是大眾的,不是哪個人的發明與創造,更不是哪個大師的私有物。為了發揚與繼承易學風水文化絕學,滿足廣大易友同仁的學習需求,曲阜三合堂將定期發表周福生老師所編寫的《三合形理風水》全篇內容,以供天下有知厚德之師參閱;如有不同觀點的老師,三合堂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或真誠交流。


三合風水 5

曲阜三合堂

三合堂易學應用策劃中心,隸屬於曲阜三合堂文化傳播公司。該中心是以國學文化為思想理論根源,為個人和企業提供信息預測、策劃諮詢、環境佈局為主體的策劃平臺。以專業帶動服務,致力於環境策劃學在現代城市建設、企業運營管理、環境佈局策劃等領域的實踐應用。

三合風水 5

孔孟之鄉 禮儀之邦 曲阜三合堂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