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哪一条横贯山东省的铁路已经运营了100多年?

中国铁路胶济线,通称

胶济铁路,是联结中国沿海与内陆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也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铁路自东向西共经过青岛市、胶州市、高密市、潍坊市、昌乐县、青州市、淄博市、济南市共8座城市。本线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煤外运的南线通道,也是青岛港的重要疏港通道。

哪一条横贯山东省的铁路已经运营了100多年?

铁路沿线有数目和种类都非常多的工业基地,例如胜利油田和坊子煤矿等重工业基地,以及青岛啤酒等驰名轻工业厂家;另外,由中车四方生产的铁路车辆在出厂及回厂大修时,都会经过胶济线。同时,沿线也是粮食和诸多经济作物的产地,更有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和旅游景观。

本线始建于1899年,1904年全线通车,1990年完成复线改造,2006年完成电气化改造。2008年胶济客运专线建成后,胶济线上只剩下普通列车运行。截至2013年,铁路为国铁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正线营运里程384.2公里,共设有各类车站36座。

最早提出铁路概念的是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一位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科学家。他在实地考察山东时曾提出胶州到潍县地势平坦,适合修建铁路;后来,他又在自己的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正式提出了修建一条从胶州湾出发、连接山东的煤田、途经济南府通向北京和河南的铁路。

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统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张。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了胶澳地区;1898年3月6日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9年6月14日,德政府据此特许德国14家大银行集资5400万马克,修建胶济线和胶沂线路(青岛经沂州至济南,后未动工)。同年9月23日,胶济线开工,德国亨利亲王在青岛主持开工典礼。

德国于1898年夏分段进行初测,1899年春进行定测。线路设计为单线,按照轻便铁路标准建成,并预留以后铺设双线的条件。

整个工程施工由在德国柏林成立的山东铁路公司总办和总工程司负责,德国人组织中国工人施工和担任技术指导、监督。参加筑路的中国工人每日约2.5万人,采用包工形式,包工费按土方量计算。

施工中,路堤填土不打夯,用预留沉落量来保持标高;除石质路堑采用爆破方法外,均用人力挑抬土方。1899年9月23日始,施工方在青岛、胶州铺设码头线运输轨料,由两地分别向西铺轨,铺至潍县后,改由一个铺轨队继续施工。桥梁工程多由德国钢桥制造厂承包;拱桥就地砌筑,小跨度钢桥随铺轨进展就地拼装架设,大跨度钢桥则先铺设便线,便线通车后再就地拼装。所用器材、设备大部购自德国,计值2300万马克。全部轨枕采用钢枕,桥梁基桩亦多用工字号钢或钢枕。砖瓦石料就地采购。

施工方在修建期间,采取“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策略,使已经建成的区间先行通车;最终全线及张博支线于1904年6月1日建成通车。改由济南局提出娄山至四方站施工设计资料。1960年11月,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部分区间施工设计。济南局于1959年开始修建;1960年12月,黄台至历城段建成后停工。

1974年复工时,由交通部第二设计院先期一年提出北关至青岛站间新建双线的初步设计。1974年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完成岞山至南流站等四段部分产路基和桥涵工程。1977年因调整计划停工。1978年由济南局在张店至益都站间施工。1980年2月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参加济南至蓝村段一期工程施工。在双线施工中,原潍坊站至坊子站间的14.1公里正线被改为坊子支线。1983年12月,按铁道部的决定,二院变更了部分设计。

为组织、指挥施工,山东省政府和铁道部组成山东省胶济复线工程指挥部,沿线各地市、青岛铁路分局也成立指挥部和办公室组织施工。各相关机构也派出技术人员承担各个区间、领域的任务,其中济南局5800人承担济南至谭家坊段,铁道部第三工程局7000人承担谭家坊至蓝村段,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承担电力、通信、信号、工程施工。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共投入民工3.5万人承担土石方工程。1984年3月至1985年3月,济南局又参加了沧口至沙岭庄站间一期工程增加项目的施工,并建成通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