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在萬仙山第二天的行程是遊覽南坪的“龍潭溝”和“丹分溝”。早飯後,導遊即開始聯繫景區的遊覽車。足足20多分鐘後,第一輛中巴才來到我們所住的賓館。由於我們這個團的人員比較多,需要分乘兩輛中巴,我在第一輛中巴上。中巴朝著觀景臺的方向一路蜿蜒下山,許多路段都是異常驚險。司機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士,駕駛技術還不錯。但這位司機的電話好像格外多,不時會有電話打給他。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最初幾次,司機都是先把車停在路邊再接電話,我還想這是個很講究職業道德的夥計。可接二連三的電話,讓這位司機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開始邊開車邊打電話,讓我們這些坐車的人膽戰心驚。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南坪的停車場就在那塊神奇的“日月星”石旁邊。所謂的日月星石,是一塊外形似魚頭的大石頭,其神奇之處在於上面自然形成的太陽、彎月和星星圖案。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與神奇的石頭相比,那座安放石頭的小亭子就顯得有點粗鄙可憎了。本以為第二輛中巴隨後就可以趕到,卻不想,這一等就是40多分鐘。接下來,去一家賓館寄存行李,節奏也是慢慢的,讓我這個急脾氣人幾乎要發瘋。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我們隨團的導遊人不錯,但總感覺她時間觀念不太強,不像多數導遊那樣把時間掌控的非常緊。遊覽丹分溝和龍潭溝,可以選擇乘電瓶車上山,再走下來,也可以徒步走上去,再原路返回。之前看了一位網友最近遊覽萬仙山的攻略,她在攻略中特別強調一定要坐車上去,既節省體力,也節省時間。但讓我莫名其妙的是,導遊卻一反常規地極力勸導我們都徒步上去,並強調難度很小的。因為有了之前網友的強調,加之我一向不喜歡登山,我堅定地選擇了坐車上山;好幾位團友在一番猶豫之後,也跟我上了電瓶車。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電瓶車上有一對兒老夫婦,大叔的腿腳不太利索,上底盤那麼低的電瓶車也費了好大勁。先是大姨向我們這些晚輩“炫耀”:我已經坐過27次飛機了;嘴巴子也不太利索的大叔也不示弱:我已經坐過31次飛機了!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電瓶車在盤山路上狂奔了足有20多分鐘才到達山頂,大家都覺得這10塊錢花的挺值。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電瓶車到達的這個地方是丹分溝的終點,由此向西還可以到達“黃龍洞”。那對兒老夫妻和我們一起下車後,原地未動,原來他們的遊覽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他們要坐下山的車回去了。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我相信這是對兒幸福的老夫妻,但那樣的身體狀況,如此“到此一遊”會有很多的樂趣嗎?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極力勸說我們不要坐車的導遊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指著遠方的大山告訴我們:那邊就是山西了。山腰上也有掛壁公路,但那是近年用機械施工建設的。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我查了一下百度地圖,知道這條公路叫“崑山”掛壁公路,始建於1992年;2009年動用大型機械進行了技術改造,成為一條與郭亮洞相類似的旅遊公路。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丹分溝是一處溝谷景觀,岩石類型與紅石峽基本屬於同一種,只是峽谷的規模比紅石峽小了一號,是縮小版的紅石峽。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這種溝谷在地質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嶂谷。關於丹分溝名字的來歷,有太上老君在此給各路神仙分發仙丹和紅色山崖因水而分兩種說法。我以為,前一種說法有望文生義的嫌疑,應為今人編的新神話;後一種說法與實際情況比較吻合,應是正解。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由於溝谷狹窄,陽光很難照射到溝谷底部,加之前一天萬仙山景區普降了大雨,此時的溝谷格外陰暗潮溼,石壁摸上去都是溼漉漉的。在炎熱的夏季走進這樣的溝谷,如同進入了空調房,而且是加溼的空調房。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潮溼的空氣和巖壁上不時飄落的水滴,在讓遊客享受清涼的同時,也讓遊客手中的相機經受了考驗。我每次舉起相機的時候,都要仔細觀察周圍有沒有水滴落下;一旦有水滴噴濺到鏡頭上,又要趕緊掏出麂皮及時擦拭。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和其它溝谷景觀一樣,丹分溝裡也有許多飛瀑和跌水,但溝谷裡不甚理想的光線讓這些水景顯得不夠明快。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景區裡的棧道有多種形式,既有水泥欄杆、石板的,也有欄杆和臺階全金屬的。棧道採用不同的材質,可能有因地制宜的考慮,或許還有安全性的考慮。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但在一個不太長的溝谷裡,多種材質的棧道混雜,在觀感上不是很好,特別是金屬棧道與環境不夠協調,破壞了景區美感。小心翼翼走上懸索橋,掏出相機剛要拍照,兩個開玩笑的小夥子突然衝上橋,一陣狂晃,差點把我晃趴下,好歹手中的相機沒撒手。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穿過一個應該是人工開鑿的石洞,眼前豁然開朗,居高臨下,可見一高達數十米的瀑布奔湧而下。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沿棧道一步步下行,回身看,發現剛才鑽出來的那座山體上鐫有“丹分溝”三個大字。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我們是逆向遊覽的丹分溝,如果從山下正方向遊覽至此,穿過那個石洞就進入了丹分溝景區。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接下來的這個景點叫龍潭溝,也是個溝谷景觀,但溝谷的規模比丹分溝要大一些。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在未進行旅遊開發之前,丹分溝和龍潭溝應該是相互獨立的,是那個人工開鑿的山洞把兩個溝谷聯繫起來,讓兩個都不足矣獨自撐起半日遊的景點湊成了一個半日遊。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從丹分溝起點到龍潭溝終點應該有幾十米的落差,一連串的棧道,讓遊客實現了從天而降。下到谷底,本想直奔那掛大瀑布,卻發現與大瀑布斜對著的山體上還有一掛氣勢不凡的瀑布。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這掛瀑布叫“白龍潭瀑布”,由流經丹分溝的流水匯聚而成,堪稱丹分溝和龍潭溝聯繫的“紐帶”。我一般不喜歡冒險,但看到白龍潭瀑布前面的水不是很深,就大著膽子連蹦帶跳地躥到了瀑布的對面,穩穩當當地拍了幾張白龍潭瀑布的全身照。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有白就有黑,白龍潭瀑布斜對面的這掛身材修長、流姿曼妙的瀑布自然就是“黑龍潭瀑布”。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黑龍潭瀑布落差高達64米,水量豐沛,是龍潭溝裡最壯觀的景緻。在雲臺山和萬仙山都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天然瀑布都比較窄,很少形成寬幅面的瀑布。究其原因,和構成這些山體的石英岩狀砂岩有關。石英岩狀砂岩質脆、韌性差,容易發生斷裂,但硬度較大,耐風化和抗沖刷力較強。岩石的這些特點,決定了雲臺山和萬仙山的瀑布很難在橫向上迅速發展。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走近黑龍潭瀑布,瀑布飄起的水霧把周圍灼熱的空氣降溫了好幾度,人站在附近感到格外的清爽。瀑布下的黑龍潭大致呈圓形,水碧綠而深邃,宛若一塊澄淨透明的玉璧。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1998年夏,曾經有潛水員潛入潭裡,試圖探查潭的深度,卻發現潭並不是通常的井狀或深鍋狀,而是罕見的螺旋狀,很難潛到最深處。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潭體形狀,也與石英岩狀砂岩的特點有關。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觀賞完黑龍潭瀑布,順流水下行,人工疊起的石壩讓水面寬闊如垠、平穩如鏡。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兩岸一座座矗立的山峰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讓金剛般的山峰更顯雄壯。儘管我已經退到了所能退的最遠距離,我的24毫米廣角還是無法完整拍到山峰和其倒影。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一個女孩子也像我一樣是個“獨行客”,一路上非常認真地用手機拍這拍那,但很少自拍。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遊道右側的山坡上堆滿了巨大的紅褐色石塊,有些甚至搖搖欲墜,讓經過的人禁不住加快了腳步。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漫過人工石壩的流水,再次迴歸它的本來狀態,繼續在亂石叢中跌宕穿行。走出龍潭溝的時候,時間是11點10分,遊覽完丹分溝和龍潭溝用時只有兩小時零10分鐘,距離導遊和我們約定的集合時間還有差不多3小時。直到這個時候,導遊早上從郭亮村出發時不緊不慢和一再引導我們不要坐車上山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丹分溝和龍潭溝再怎麼遊也就是3個小時左右。不到12點,團友們陸續都回到了寄放行李的賓館,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因為3位來自香港的遊客此時在景區裡玩的正嗨。差15分鐘兩點,最遵守集合時間的3位香港朋友終於回來了。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丹分溝和龍潭溝的景色不能說不美,非常值得細細遊覽,但由於遊客不瞭解整個遊程的長短,往往不敢過多停留,導致本來富裕的遊覽被浪費。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對這種時間比較充裕的景點,導遊應該在遊覽前明確提示,以避免寶貴的遊覽時間變成無聊的等待。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返程的前三分之一路程一切正常,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旅遊大巴的空調系統失靈了,車廂裡的溫度迅速升高。要知道,此時車外的氣溫高達36度!

萬仙山——丹分探幽谷 龍潭賞飛瀑

一車人在汗流浹背中堅持到了沁陽服務區,大家下車降溫,旅遊大巴也敞開了後機蓋散熱。停留了大約30分鐘,“桑拿”大巴繼續上路。面對遊客的不滿,司機師傅的表現非常好,始終保持了溫和的態度,讓遊客的發洩溫柔回彈,不至發生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