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文丨龐宏波 來源丨第一院線(ID:dyyx360)

導讀:6年籌備、7.5億製作成本、目標30億票房。當這一切放在一部國產片身上,這部電影得多牛啊?

但是當看到電影的物料時,擔憂(客氣地說法)隱隱而來。好吧,或許是真的很努力,但結果似乎早就註定。當姜文的《邪不壓正》和大爆的《我不是藥神》把它夾在中間時,年度最虧損電影,是不是可以直接頒獎了?縱觀2018年,哪部電影和《阿修羅》一樣投資達到了7.5億,而哪一部目標30億的電影預售票房不足500萬?

單從電影所處的檔期、主創班底、製作水準來說,《阿修羅》基本穩坐年度最虧損的電影。

之前,當我們去苛責小鮮肉演技時,他的粉絲會說“你知道他們有多努力嗎?”來回擊我們。現在,當我們去質疑國產大片時,它的投資人會給我們拉一個消費單“視效團隊花了多少錢、服化道花了多少錢、搭景花了多少錢,演員真的沒花多少錢”。

我們不能去懷疑任何一個人的初心,當他的心是希望做電影時,即便失敗也值得鼓勵。所以,不去提前定義任何一部電影是不是爛片。

但從目前所有的市場趨勢來判斷,《阿修羅》的“悲情市場結局”已經寫好。這個從開始到臨近結尾都極具戲劇性的“劇本“,只有兩個結尾。一是,電影主創很用功,立志於提升國產重工業的高度,然而口碑突出,卻因為檔期競爭激烈,失敗了;二是,投資7.5億,票房目標30億,花了所有能花的錢,但口碑不突出,排片沒優勢,最終慘敗。

至於是哪一個結尾,不急,電影總歸會上映得到大家的檢驗。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投資7.5億,

是鋪張浪費還是物盡其用?

從種種信息來看,《阿修羅》投資7.5億屬實。這不是媒體的胡亂猜測,而是監製楊真鑑親自蓋戳。

在此前諸多采訪中,電影的監製楊真鑑都會提到《阿修羅》耗時6年,投資成本達到了7.5億。

按照楊真鑑的說法,成本高昂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1)拍攝期視效環節啟用北美團隊;2)籌備期採用全球設計頂級人才;3)製作週期長、團隊規模巨大。

從電影的公開信息來看,服裝顧問僱用了打造《指環王》三部曲服裝造型的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師Ngila Dickson。據楊真鑑介紹,對方在劇組親自工作了1年以上,整個服裝單元支出達到3000萬元。美術方面,聘請的20位設計師在全球概念設計師網站排名前40位,酬勞不菲。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曾參與《霍比特人》、《環太平洋》的美術總監Oscar Chichoni,《速度與激情7》的視效總監Charlie Lturriaga都是《阿修羅》的幕後團隊成員。電影片尾有長達9分半鐘,多達7000人的片尾名單。

再加上56公里的藍布系統,萬米棚、8000萬成本的光設備、“白花錢”的CG動畫預覽,7.5億製作成本並非不可能。楊真鑑也認為,《阿修羅》的成片效果,是好萊塢同等成本難以企及的。

《阿修羅》的確用了最頂級的團隊、最昂貴的技術。但電影不是數碼合成,觀眾不是數學家,觀眾看的是故事本身。《阿修羅》一連串的“奢侈組盤”,最後還是得回到電影本體。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電影講述了一個完全架空的奇幻故事,本身沒有任何現實維度的考證。從市場的角度來說,“輪迴”、“天界”等奇幻概念,一直沒有培養起核心受眾。

前兩年,無論是《鮫珠傳》還是《勇士之門》都在市場表現不佳。而尚且成功的《尋龍訣》、《盜墓筆記》背靠大IP,本身具有穩固的核心受眾;《捉妖記》系列主打全家歡,電影巧妙地規避了純奇幻電影的風險。

從電影本身來說,從前期發佈的預告片和物料來看,缺乏足夠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演員,缺乏足夠具有代入感的故事,僅憑眼花繚亂的特效,其實際作用並不凸顯。

也正因如此,讓電影的“高消費”面臨著“低產出”的空前危機。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夾在“藥神”和姜文之間,

票房目標30億預售僅500萬?


關於今年暑期檔,預測鋪天蓋地。從最早期對於《西虹市首富》、《四大天王》、《邪不壓正》亂戰的期待,到《我不是藥神》“一騎絕塵”。暑期檔和去年無異,基本回到了“一家獨大“的格局裡。

縱然今年剩餘國產大片口碑再好,也充其量是“一超多強”,《我不是藥神》基本穩拿暑期檔冠軍。因為從市場的深度來說,短時間內爆發另一部30億甚至40億單片基本不可能。

去年,在《戰狼2》拿下暑期檔三分之一票房時,整個暑期檔沒有一部票房破10億的國產片。今年,在《我不是藥神》票房超30億後,《邪不壓正》、《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愛情公寓》基本會瓜分掉剩餘市場空間。

可以看出,今年暑期檔依然延續了市場的頭部化趨勢,中小成本影片很難取得合理的市場空間。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對於《阿修羅》來說,票房目標30億是必要的。畢竟7.5億成本在身,單回本就需要23億左右。但市場的殘酷在於,《我不是藥神》先入為主,在其上映的第二週迅速彈出另一部30億量級的電影,幾無可能。

就算今年的市場彈性足夠大,但《阿修羅》得好看成什麼樣,才能超越同日勁敵《邪不壓正》,後期經受住一輪又一輪的堵截?論想看指數,《阿修羅》中游水準都算不上。論市場熱點,《四大天王》的徐克、《西虹市首富》的沈騰、《一出好戲》的黃渤,哪一個比《阿修羅》差?論口碑、論核心受眾,《阿修羅》處處處於劣勢。

雖然市場主張口碑突圍的“驚喜”,但《阿修羅》的驚喜在哪?現在的主力觀眾,對於現實主義作品空前飢渴。剛剛從數字堆積的國產大片裡抽身,是否會因為一部《阿修羅》回去呢?

從目前的預售票房來看,《阿修羅》預售票房僅為500萬左右,不及《邪不壓正》的三分之一。其排片佔比不出意外會落後於《邪不壓正》和《我不是藥神》,其中前者有華語“封神”的姜文,後者有16年未見的豆瓣9.0,這樣的競爭環境裡,《阿修羅》靠什麼突圍?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哪部票房破30億的大片,是在這樣的競爭環境裡起航的?沒有,從來都沒有。《阿修羅》的命運註定是這樣,想贏極其困難,敗的理所應當。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國產重工業,

補“心”還是補特效

國產重工業,這個類型曾一度被看作是趕超好萊塢的“標配”。貌似當我們去拍出《阿凡達》、《指環王》時,就可以追上好萊塢。

但幾年的時間裡,真正成功的幾乎沒有,失敗的則數不勝數。我們無法預判《阿修羅》最終的結局,說不定是口碑突出,進步喜人的“犧牲者”呢?說不定其超一流的製作,徹底征服電影觀眾呢?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在這個神奇輩出的電影市場,什麼都可以去想象,雖然絕大多數是假想。

目前,國產重工業並非沒有成功者。《戰狼2》、《紅海行動》這樣的軍事重工業成功了;《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這樣帶有強烈個人喜劇色彩的重工業也成功了,都是30億票房的代表者。

主打合家歡的《捉妖記》可以賣20億以上,背靠大IP的《尋龍訣》也可以賣出15億以上。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對,重工業有成功者,但每一個成功者的核心都有一個市場無法拒絕的“核武器”,或是愛國情懷;或是華語頂級喜劇人才;或是主打合家歡的萌寵亦或者本身就有非常紮實受眾的文學IP。

總之,能夠達到超高票房的重工業,特效永遠是添彩的分支,不是賣座的主因。

曾經的重工業大片,大家都習慣性把“錢”掛在嘴邊。上千個特效鏡頭,串成串的流量明星。後來的重工業,大家對“錢”避而不談,絕不公開具體數字,只提電影的高度、深度,恨不得把華語電影的未來扛在肩上。現在的重工業,人人提情緒,提情懷,因為情緒遠比電影本身更快傳播。

這是重工業電影5年,所總結的教訓。但《阿修羅》依然在標榜:“《阿修羅》由好萊塢華裔導演張鵬執導,歷時6年打造,耗資7.5億,全片2400多個特效鏡頭“。

的確,這是《阿修羅》的優勢,但這樣的優勢在觀眾眼裡已經不再是優勢。觀眾經過爛片的“培育”,懂得了不為多年努力去觀影,不為幾億耗資去觀影,也不為多少明星,多少特效去觀影。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觀影的標準只有兩個,一個是讓人無法拒絕的IP和明星搭配,這個“冷兵器”依然有效;第二個是絕對的超神口碑,這個“核武器”絕對爆炸。

在《阿修羅》的身上,或許我們能看到努力,但努力不代表結果,它只代表過程。楊真鑑說的話,多少真多少假,他自己清楚。我們不否認他的初心,起碼不能提前否認。

暑期檔,同樣是重工業,同樣去探索新類型的《動物世界》,儘管票房成績沒有完全符合外界的期待,但這部電影的努力有目共睹。不過,導演韓延還是在微博上發佈長文,坦然面對,虛心接受。


7.5億投資,僅500萬預售票房:年度最虧損電影已出爐?


國產重工業大片,早已可以利用好萊塢一流技術服務自己。它的市場困局,也早已不再是技術侷限。如何端正電影創作的態度,拍出最好的電影,是最需解決的“心病”。

7.5億的鉅額投資,如今真的被逼上了懸崖。就算不計成本,不看得失,這部電影之後,也足以楊真鑑用心去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