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在山東戰區,日軍籤降代表寒川吉溢呈上受領證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回望那段歷史,日寇鐵蹄踏遍中國大地,中國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當中。無數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歷經14載,終於迎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再次回望歷史,那些不能忘卻的犧牲和勝利,鑄成了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不斷激勵著後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今天,我們強調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從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的這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民族革命戰爭,是中國在100多年來無數次反抗帝國主義的戰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不僅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歷史上,而且在世界被壓迫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1945年“三天三千”廣北大參軍運動。圖為廣饒縣廣九區參軍大會盛況。

山東是近代以來遭受日本侵略最早最深的地方,作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省為主體的抗日根據地,山東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800萬齊魯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以巨大的犧牲,取得殲敵60餘萬、解放山東92%國土的偉大勝利,在全國抗戰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危急關頭,中共山東黨組織毅然擔負起領導山東人民抗戰的重任

平津失陷後,沿津浦鐵路南犯的日軍第十師團於1937年9月30日入侵山東,大舉進犯,國民黨主力部隊節節敗退,最終撤出山東,地方武裝大部分偽化,山東全境淪陷。侵入山東的日軍,燒殺淫掠,無惡不作。9月30日,日軍一進入山東境內,就在德州的於莊、後趙殘害平民22人。11月13日,日軍攻進濟陽城後,屠殺中國政府徵集的1800多名壯丁和200多名逃難百姓。在城內的7天時間裡,日軍又殺害居民402人,重傷19人,燒燬房屋550餘間,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濟陽慘案”,山東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中。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冀魯豫區山東部分八年抗戰損失調查統計表》

危急關頭,中共山東黨組織毅然擔負起領導山東人民抗戰的重任。根據黨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山東省委迅速恢復、發展了山東各地的黨組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大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廣泛組織各種抗日救亡團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從最早的冀魯邊抗日武裝起義開始,山東先後爆發了魯西北抗日武裝起義、天福山及膠東抗日武裝起義、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濰北抗日武裝起義、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魯中南抗日武裝起義、泰西抗日武裝起義、湖西抗日武裝起義等數十次抗日武裝起義,抗日的烽火燃遍了齊魯大地。鬥爭中,各地的抗日武裝迅速擴大。同時,山東各地黨組織創建並不斷壯大了遍佈全省的抗日根據地,中共領導的山東敵後抗戰有了立足之地。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標誌著山東人民抗日武裝成為黨領導的戰略上統一指揮的遊擊軍團。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1945年9月,煙臺軍民召開慶祝勝利大會。

1938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領115師師部和686團進入山東,與山東縱隊並肩作戰,迅速壯大了山東人民的抗日力量。同時,在山東黨組織的號召下,各地相繼建立了抗日自衛團,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鬥爭的需要,自衛團中逐漸形成了機動性較大、戰鬥力較強的民兵,有的地方稱基幹隊或遊擊小組。在黨的領導下,全省民兵和自衛團在組織和軍事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和發展,在對敵鬥爭和根據地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民皆兵的人民戰爭在各戰區迅速開展起來,山東形成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面對日偽軍的“掃蕩”“蠶食”,中共領導的山東軍民運用“翻邊戰術”打擊敵人,成效顯著。同時,運用地雷戰、伏擊戰、交通破襲戰等群眾性游擊戰的鬥爭形式,將敵人徹底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黨政軍民共同築起抵抗外來侵略的銅牆鐵壁

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山東的共產黨組織深深紮根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黨政軍民血肉相連,生死相依,共同築起抵抗外來侵略的銅牆鐵壁。

1942年11月9日,數以千計的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淄博馬鞍山發起進攻,為了保護群眾,在此養傷的八路軍魯中軍區第二團副團長王鳳麟指揮山上的戰士、傷病員、家屬等40餘人,同敵人進行了2天1夜的搏鬥,消滅敵人100餘人,王鳳麟等30多位八路軍戰士壯烈犧牲。1942年11月23日,日軍將約3000名群眾驅趕到威海地區馬石山下,形成對馬石山區的網狀合圍,膠東軍區第五旅第十三團七連二排六班10名戰士同地方幹部、民兵一起,掩護近千名群眾衝出火網安全轉移。當他們第4次衝進包圍圈時,遭遇敵人合圍,全部壯烈犧牲。從此,“馬石山十勇士”的事蹟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每進一村,都會先把大街和院子掃乾淨;轉移時,做到地淨、缸滿、借物歸還、損壞賠償。黨組織還幫助群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減租減息、減輕群眾負擔,創建北海銀行、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資金支持,出版報紙、開辦識字班、提高群眾文化水平。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山東黨組織帶領軍民開展大生產,婦女們紡線織布為前方。

共產黨贏得了人民的全心擁護和愛戴。山東沂蒙老區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歌謠:最後一把米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馬鞍山保衛戰中同王鳳麟一起犧牲的益都縣參議長馮旭臣,家中6人隨黨抗戰,全部壯烈殉國,被魯中行署參議會譽為“一門忠烈”。“沂蒙母親”王換於在東辛莊創辦戰時託兒所,先後撫養了86位革命後代,自己的4個孫子卻因照顧不周而夭折。1944年冬季反“掃蕩”結束後,山東廣北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群眾擁軍參軍活動,1945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短短3天,就有3000多名青年報名應徵,創造了載入史冊的“三天三千”廣北大參軍運動。根據地廣大群眾積極參軍入伍、支援前線、送衣送糧、救助傷員、傳遞消息,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築起了堅強的後防線。

帶領根據地軍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各軍區展開攻勢作戰

由於日軍長期瘋狂進攻和殘酷“掃蕩”,再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1941年開始,抗日革命根據地遭遇了嚴重困難。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山東黨組織帶領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首先大力發展農業,努力開墾荒地、增加生產。清河區的墾區1942年開荒44萬畝,較1941年擴大耕地4倍;膠東區1942年開荒3.6萬畝,同時,各區掘井開渠,大力發展水利灌溉。其次是發展紡織手工業、生活日用品工業和漁鹽業生產。紡織手工業方面,1942年山東抗日根據地獲得了巨大成績。膠東區1年中紡紗6.56萬斤,織布25萬匹(每匹2丈),布匹可滿足膠東軍民需要的1/4;魯中區1年織布1.933萬匹,濱海區1年織布2.2516萬匹,均可滿足軍隊需要。濱海、膠東等沿海地區還都致力於鹽業和漁業生產,膠東區1942年產鹽644萬擔,有漁船3272只,生產能力大幅提高。隨著大生產運動的開展,山東革命根據地的經濟狀況日漸好轉,為進行攻勢作戰做好了準備。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1944年,八路軍在日照海邊大搞鹽業生產。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開羅宣言》的簽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曙光露出了地平線。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解放區戰場擺脫了嚴重困難局面,陸續進入恢復和再發展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形勢也發生了明顯好轉,到1944年初,山東抗日根據地轄2.5萬餘個村莊、約847.7萬人口,面積佔山東省津浦路以東地區的35%。根據地軍民已在山東擔當起驅逐侵略者、爭取民族解放的歷史重任。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濱海區朱家窪的民兵在日軍“掃蕩”的必經路上埋伏地雷。

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1944年春開始,在山東分局、軍區統一指揮和適時部署下,各區黨委、軍區積極主動地開展了攻勢作戰。1944年春至1945年夏,濱海軍區、魯中軍區、魯南軍區、渤海軍區、膠東軍區均開展了多次針對日偽軍的大規模攻勢作戰,共殲滅日偽軍和頑軍12萬人,解放了沂水、利津、樂陵、臨邑、南皮、文登、榮成、莒縣、蒙陰、泗水、邳縣、郯城、蒲臺、濱縣、沾化、德平、慶雲、費縣等18座縣城,將解放區面積由1944年初佔山東省津浦路以東地區的35%擴大到80%以上,使膠濟路以南3個戰略區完全連成一片,膠濟路以北的2個戰略區也擴大了聯繫。敵人多年苦心修築用以分割、封鎖、“蠶食”各個抗日根據地的許多據點、碉堡、公路、溝牆、封鎖線紛紛垮掉,“重點守備”也宣告破產。八路軍山東部隊發展到21.7萬餘人,並且改善了裝備,為展開大反攻、爭取抗戰最後勝利準備了強大的力量。

抗戰期間,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敵作戰2.6萬次,斃傷俘日偽軍60多萬人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卻置之不理。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聲明“最後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8月10日、11日,延安八路軍總部朱德總司令連續發佈七道進軍命令。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雖然日本已宣佈投降,但是在山東的日偽軍拒絕向共產黨投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命令,中共領導下的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統一編組為五路野戰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拒絕投降的日偽軍發起了戰略大反攻。五路大軍配合作戰,不斷取得勝利。至9月底,共計解放縣城46座,解放煙臺、威海衛等港口城市6處,攻佔火車站35處,山東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日偽軍被壓縮到鐵路沿線及孤立的城市中。11月6日,中國政府成立戰爭罪犯處理委員會,對日本侵華戰犯和漢奸進行調查和審判。12月27日,國民黨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為受降主官,在濟南接受日軍投降。

不能忘卻的偉大勝利——中共領導下的山東抗戰

1945年9月6日,濱海部隊攻克諸城,受到群眾夾道歡迎。

在山東抗日戰場上,中共山東黨組織發起了遍佈全省的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山東區域形成了魯中、魯南、渤海、膠東、濱海五大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抗戰期間,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敵作戰2.6萬次,斃傷俘日偽軍60多萬人,繳獲各種槍支21萬多枝、各種炮900多門。抗戰結束後,山東解放區和冀魯豫解放區的山東部分,擁有15.3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擁有人口3500萬,佔黨領導的解放區人口的1/3;人民軍隊發展到33萬餘人,佔全國人民軍隊總數的1/4;全省黨員由抗戰前的2000餘名發展到30餘萬,約佔全國黨員總數的1/4,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乃至贏得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山東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因戰爭因素造成的山東境內傷亡人口至少在600萬至653萬之間。其中,有姓名可考的死難者為347884人。日軍造成山東財產損失摺合1937年法幣達8476455.7萬元。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我們回望歷史,那些不能忘卻的犧牲和勝利,鑄成了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不斷激勵著後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策劃:張明慧 劉豔 文圖由山東省檔案局提供 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