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結合人工智能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科技創新中心

“當你熱愛一座城市並且時常漫步探索其間時,不僅你的靈魂,就連你的身體,也會對這些街道極為熟悉,以至於多年之後,在一股或許因為憂傷飄落的輕雪所引起的哀愁情緒中,你的腿會自動帶著你來到最喜愛的一個山丘。”——當代作家奧爾罕·帕慕克曾在他的作品中這樣說過城市與人的感情。現在隨著科技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崛起,城市還會發揮著怎樣的紐帶角色?

結合人工智能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科技創新中心

提及城市群,不得不提珠三角地區,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為核心向外輻射的城市群,在珠三角地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在這個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則要跨出當前的發展“圓圈”,不斷實現跨區域的多元化發展,才能帶動珠三角周邊更多的城市發展,實現“圓圈”的最大化,對這種發展的需求,使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脫穎而出”,成為未來城市、產業發展的焦點。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為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對於大灣區提升到戰略發展層面,有助於加快推進各個產業往更美好的未來發展,同時,又能夠反哺大灣區的強大。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國務院於2017年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產業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規劃指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結合人工智能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科技創新中心

據瞭解,廣州市政府已將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創新產業確立為全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正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而在政府報告中,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世界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並且依託大灣區擁有足夠的行業數據和行業應用作為支撐,在發展和推廣人工智能落地方面的巨大優勢,縱觀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快速增漲。賽迪公開數據表明,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橫為1683.9億元。麥肯錫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1270億美元,可以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必將會推動大灣區成為世界科技創新中心。

毋庸置疑,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會給該城市群及周邊地區帶來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城市與人的情感紐帶以科技創新、智能城市等核心技術,而得到加強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