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快遞業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撐電子商務、服務生產生活、擴大就業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新增長點。快遞產業園區作為快遞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推動快遞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載體,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了重要角色,是鏈接快遞行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紐帶。

總結近年來全國運營較好園區的創新做法與示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一,規劃科學,選址合理。

多數快遞園區均已納入當地物流發展規劃,符合城鄉建設規劃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園區的選址定位從快遞需求發生地與送達地、流向與流量以及區位綜合交通條件出發,多數臨近或嵌入商品集散地(如商品批發市場、電商產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如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和口岸(自貿區、綜合保稅區)等,儘量貼近快遞需求。許多園區位於貨物來源方向的城市邊緣區,便於分撥集散。多數園區距鐵路貨場、航空場站、港口碼頭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3千米範圍以內,個別園區初步具備了多式聯運條件,對於開展公鐵聯運、公航聯運提供了先決條件。一些地方整合改造既有資源,集約、節約用地,對老舊倉儲設施升級改造,形成集城市配送、城際快運、電商物流、進出口貿易、供應鏈管理於一體的新興快遞園區,使閒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二,功能多元,佈局協同。

快遞園區建設多數經過市場調研,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謀劃“定製化”的功能佈局;從服務、輻射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設定功能佈局,避免同城同質低水平重複建設;從設施設備綜合利用、物流組織合理配置的角度考慮,優化功能佈局,儘可能提高設施設備利用率;從園區內外交通運輸組織順暢,生產、生活區域分隔,車輛通行停靠裝卸作業有序的角度來考慮功能佈局。根據市場需求,設定電子商務與快遞、現代物流、保稅物流和多式聯運等多個板塊,形成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格局;有的園區與周邊產業形成了功能互補、產業聯動、效益疊加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三,多業聯動,集群效應。

發揮快遞產業園區樞紐作用,服務區域主打產業,完善以快遞服務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集群,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商貿業融合發展。如天津空港物流快遞園區內已經聚集了15 家快遞企業,重點服務國內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冰鮮水產、進口醫藥、苗木花卉、進口水果等高時效性、高附加值貨品的冷鏈快遞、航空快遞及跨境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鹽城電商快遞產業園重點招引快遞物流企業、電商交易企業及互聯網技術研發等電商服務企業,促進快遞與電商、製造業等多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快遞企業發展倉配一體化,積極扶持本土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致力打造為立足鹽城、輻射全省、面向全國的快遞集散中心和電商物流基地。並提出以快遞產業為核心,促進電商交易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集聚,吸引傳統制造企業和農產品企業入駐園區並帶動其向電商轉型,從而實現園區及周邊地區一、二、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四,模式多樣,配套齊全。

快遞園區各有特色,異彩紛呈,有這樣一些普遍性做法:一是利用設施設備集中配置優勢,提供集約化的快遞分撥服務。如快件到發、中轉、裝卸、搬運、儲存、配送、信息服務、分揀、包裝等。二是利用各類快遞企業集聚的優勢,提供供應鏈式的增值服務。如金融物流、貨運代理、諮詢與方案設計、市場交易、貿易代理、商品展示、設施設備租賃、保價運輸、保險代理、中介與擔保、報關報驗、監管保稅等。三是利用佈局集中的優勢,提供基礎配套服務。如物業管理、工商、稅務、保險、郵政通信、銀行、停車、綜合維修、加油加氣、住宿、餐飲等。四是充分利用園區集聚效應,提供跨區域、跨運輸方式、跨業態、跨國界的創新服務。如義烏快遞集聚中心的電商倉儲、辦公配套、快遞分撥、創業孵化互相配套,共同發展。在功能規劃上實現倉儲、辦公、生活配套、快遞分撥共同發展,以創業孵化帶動電商發展,以快遞分撥促進倉儲經營發展。鹽城電商快遞產業園依託區位與交通特徵,推進園區高起點戰略佈局。藉助鹽城位於中國東部沿海、江蘇省北部、長三角洲地區,是新京滬線樞紐城市的地域優勢,利用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四位一體的現代交通網絡,結合鹽城是韓國在華投資的重要窗口城市的地緣特點,集聚多家全國快遞品牌,同時引進 100 多個規模電商項目,並招引京東、淘寶、蘇寧、南京大學等在鹽城建設電商研究院,與中郵 EMS 共建跨境電商園、順豐電商園,形成了政產學研的有效結合。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五,技術先進,裝備精良。

快遞園區運用“互聯網+高效物流”相關技術走在行業前列,物流強度、勞動生產率等主要運行指標處於領先地位。園區通過政府主導、園區自建或與政府共建公共信息平臺,表示網頁等級的PR值(Page Rank,網頁級別)指標遠高於同行水平。許多園區倉儲、運輸、配送等業務信息系統有效集成,物流信息上下游透明共享,設備與貨物基本實現條碼化管理,自動識別、無線傳輸、集成傳感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已有應用,業務操作可視、可控,為運營管理提供了實時數據支持。多數園區搬運裝卸設備、輸送分揀設備作業效率與管理水平較高。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六,管理高效,機制靈活。

多數園區都有統一的運營管理機構,為園區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保障。多數園區通過政府設立平臺型公司,負責園區前期土地開發,“七通一平”招商入園。有的園區設立管理公司或產業基金,幫助入園企業共同發展;也有的引進區域合作伙伴,共同投資管理。個別園區與周邊園區在跨區域聯動、產業轉移、招商引資、貿易物流、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全方位對接;還有的引入政府監管機構,將海關、檢驗檢疫融入業務流程,創新監管模式,有效促進業務工作。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七,創新引領,特色鮮明。

一些開發建設較早,運營管理穩定的快遞園區進入連鎖複製階段。有的園區利用自身節點作用,鏈接農村物流網絡。如義烏快遞集聚中心內企業迎合義烏特色產業,電商發達的現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趨勢,根據當前電商發展的問題,多數創建了創客孵化空間。同時搭建了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和微商城,甄選義烏周邊特色的農特產品進行線下展示和線上交易,以促進農產品的推廣、銷售。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第八,關注綠色,思路長遠。

多數快遞園區均關注貫徹綠色物流理念,統一規劃建設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等地下設施,採用節能環保綠色倉儲技術,支持推廣新能源使用,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如新沂市快遞電商產業園始終將綠色環保列為重要目標,積極推行電子面單使用、包裝循環利用、使用節能燈具、推廣新能源汽車使用等多種方式,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綠色環保的生態園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高度重視綠色環保工作,在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一是在項目規劃設計審查方面,嚴格對有關設計把關;二是加強建設過程監管與工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程驗收,確保建設按規劃進行;三是高度重視綠色環保檢查工作。園區太陽能使用面積達到16900平方米,新能源汽車總計106輛,每年可節約用電245萬度(根據鄭州光照情況,按照1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每年發電145度計算),每年可節約燃油140萬升,減少4361噸二氧化碳排放(按照1噸柴油排放3,115噸二氧化碳計算)。

但是伴隨我國園區一些政策優勢的推動作用逐步弱化、用地日趨緊張、快遞園區稅收不顯著、產業機構驅動等因素的影響,越多越多的問題逐漸開始制約快遞園區的進一步發展。從目前的地方經濟發展趨勢看,快遞園區確實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帶動著區域整體實力提升。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由於產業地產開發及運營剛處於起步階段,開發企業和運營商的經驗不足,加之在開發過程中會面臨地方政府的干預,容易出現過度追求稅收、缺乏對園區系統科學的專業規劃、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稅收的產業進駐等問題,容易引發區域集聚效應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忽視構建產業環境、配套不平衡、產業帶動作用不明顯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園區地位普遍趨同、缺乏特色;園區產業附加值低,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有限;政府幹預過多、園區社會功能和園區創新不足等等。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未來,快遞產業園區建設將圍繞以下四方面發力。

1.繼續深化產業聯動

產業生態圈是根,快遞業是枝葉,無根則枝葉不繁茂,無枝葉則根系無生機,快遞業要與製造業、商貿業、農業以及金融業深化聯動融合,構建產業鏈支撐體系、供應鏈服務體系和價值鏈增值體系。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2.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以快遞園區為樞紐載體,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線路與節點之間實現合理分工、順暢銜接,不同要素資源、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3.推動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

供方、需方及第三方,政府、企業及行業協會,省內、國內及國外,各方協同共享,強化快遞園區發展的凝聚力。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4.促進園區圈層建設。

把快遞園區打造成為產業服務的開放平臺,吸引各類主體爭奇鬥豔;通過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支撐功能完善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智慧快遞,促進快遞園區提檔升級;構建運營主體及各利益相關方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快遞產業“生態圈”,保障產業與園區可持續發展。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中心專家研究員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蘭豔麗

市場監管研究處高級統計師、經濟師

快遞產業園區建設淺談

主要從事快遞市場研究,

參與規劃、政策、發展戰略研究,

在戰略規劃、園區建設、冷鏈快運、

多式聯運等領域見解獨到。

中心法律顧問單位: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