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跑步筆記:跑步的精神性

跑步筆記:跑步的精神性

梁東方

每天跑步,何為動力?是什麼支撐著跑步者的心?僅僅是運動帶來的多巴胺分泌?僅僅是運動以後的渾身舒泰?抑或真的是被不跑步的人命名的所謂偏執?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另一個問題:我們住在一個地方,一住就是很多年。怎樣在一個長期居住地一直住下去而不感到乏味?

解決之道大概有幾種:搬家;偶爾出行;建立精神生活,在自己的頭腦裡進行有創造性的對於另一個新鮮的廣闊的世界的描繪與探索;還有就是改變自己在這個地方的生活狀態,或者叫做生活姿態:平常總是開車坐車,現在不妨走路騎車,而這其中的跑步就更是一種強烈改變,一種幾乎是可以換個角度看世界的改變。歸根結底,這是一種改變了自己也就改變了世界的方法。

從這個意義上說,跑步是對庸常生活的一種超越。也許這種超越在外人看來不足為道,因為不明顯,還是沒有離開地面,沒有展翅高飛,僅僅就是姿勢或者狀態不同於走著的人、坐著的人而已;依然受著地球引力的控制,沒有離開本地甚至還因為跑步而快速消耗了能量和精力,反而在單位時間裡比坐車走得更近了;不管怎麼跑步,也依然在這個大環境裡,沒有去到高山大漠,沒有去到天涯海角,沒有抵達所謂詩與遠方。

的確,外在的東西其實沒有變,變了的是跑步者的心,是跑步者內在的感受。這種感受的改變源於跑起來以後視角的變化,速度和顛簸讓周圍的一切不再是原來固定的圖像,在快閃一樣的節奏裡,在模糊的一帶而過的視野之中,一切都因為與日常狀態的對比而擁有了嶄新的意味。從這個角度上說,跑步是對庸常生活,是對日常狀態的一種調整乃至超越。

跑步筆記:跑步的精神性

但是跑步絕非僅僅是一個生活姿態的改變,看世界的角度的改變;因為要想長期堅持跑步的話,在跑步過程中就一定需要有一個精神性的旗幟,在身體姿態改變的過程中有一個精神性的創造內核在其中。這樣,跑步才會行雲流水,才會不乏味,才會常有常新,廣有其趣。

跑步的過程是自我刷新的過程,是回顧與展望的過程。跑步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想,也可以什麼都想。所思所想幾乎很自然地就會與學習與生活中需要攻克的難題、需要寫完的文章、需要反覆鑽研的項目結合,成為一個自由的想象之境。在這個有肢體配合的精神場合裡,可以將意識和潛意識打散以後混合,往往會在片段的神經對接之中,偶爾產生閃現的火花,產生靈機一動的念頭。這些火花和念頭大大促進了頭腦中的那些創造性的工程,使思路新鮮起來,使斷掉的念頭重新以嶄新的方式勾連起來。

只要曾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以後的跑步就會更加樂此不疲,就會有一種習慣性的重複欲,在重複的跑步裡以期收穫每次都不一樣的靈感。有了這樣的精神性的引領,跑步也就不再僅僅是身體本身的條件反射式的習慣,而更是內在的創造性的心靈需要了。

跑步是身體的姿態,更是精神的高蹈。用身體的姿態來表達精神的高蹈,用精神的高蹈來引領身體的姿態。這在如今這個身體被空調暖氣沙發轉椅彈簧床電梯汽車電動車高鐵動車飛機之類的“舒適”包圍著的環境狀態裡,實在可以稱為一個奇特的異數了。

它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感受著、體會著的諸多妙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它其實就是詩和遠方中的“詩”,甚至也是“遠方”。

跑步筆記:跑步的精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