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愛爾眼科“白馬”基因:併購閉環下的布點加速度

證券時報記者 邢雲

15年,是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青蔥少年的時間。

對愛爾眼科而言,15年間,公司從一間僅有4個醫生的小醫院,到今天成為全球最大、業務量最多的眼科集團,累計服務量超1億人次。

截至目前,愛爾眼科旗下在中國30個省市區先後建立240餘家專業眼科醫院,覆蓋全國人口超過10億人;與此同時,愛爾眼科在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開設有百餘家眼科中心。

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也儼然“白馬王子”。登陸A股9年間,憑藉其迅猛的發展速度和良好的財務業績,愛爾眼科迅速崛起為A股市場的明星公司,其市值也從最初不足70億,到目前突破700億,名列創業板市值前五。

即便如此,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仍說,公司現在才18歲,成長剛剛開始,“未來眼科市場會有15%~20%的增長,作為非公眼科醫療龍頭,未來愛爾眼科應會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預計保持30%增長”。

陳邦將愛爾眼科的發展主因很多歸結於“天時”和“地利”,即國家醫療改革和巨大人口基數的紅利。但作為後來居上的經營範本,愛爾眼科的“分級連鎖”、“合夥人計劃”等創新都為後來者爭相模仿,與此同時,愛爾眼科人才梯隊,科研水平早已躋身第一軍團。

此中發展脈絡,顯然不是一句“時勢造英雄”可以概括。因此,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大型系列報道採訪團日前走進愛爾眼科,以期從多個維度來剖析公司成長土壤和空間,從而深度解碼愛爾的“白馬”基因。

訪談期間,陳邦向證券時報採訪團談起往日創業的篳路藍縷,語速淡然平穩,並未有所談內容的跌宕與起伏,更多的是浸淫醫道已久的從容與堅決。

15年醫療路,愛爾眼科從一家小醫院起家,起初面臨資金、人才、執照等種種問題 ,而其中更重要的是當時市場逼仄,陳邦回憶,以前很多公立醫院裡,眼科都是個小科不受重視。

時至今日,現代眼科醫療將眼科學和視光學兩者結合在一起,除近視眼、白內障、眼底病等多種眼疾外,醫學驗光配鏡也納入眼科範疇,眼科市場開始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

陳邦認為眼科市場的快速增長,還與國內目前人口老齡化,以及應試教育、電子產品普及有關,特別是手機端微信等應用的風靡,讓眼科需求不斷擴大,他笑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愛爾眼科也是微信受益股。

隨著眼科醫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格局演變,陳邦認為行業發展10年內沒有瓶頸,“中國地、縣級基層人口基數巨大,但醫療條件較差,公司現在重點戰略是壯大人才隊伍,重心迅速下沉,完成網絡佈局,掌握眼病醫療入口,符合國家分級診療的發展導向。”

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患者就醫意識增強,讓眼科醫療的自身增量很大。比如白內障手術,中國內地去年白內障每百萬人口手術量2200臺,而在美國和歐洲都達到了10000臺,中國臺灣地區達到8000臺,印度達到6000臺。按照陳邦估算,眼科市場未來按照整體發展每年應該15%到20%左右的體量增長。

數據顯示,現在國內眼科病市場700億左右,但這並未算上更為廣闊的眼病前端市場和視光業務。

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屈光項目收入19.31億元,同比大增69.23%;白內障項目實現收入14.17億元,同比增長44.43%。除去併購項目並表因素之外,這主要受益於境內各醫院手術量的快速增長。

據公司測算,以武漢愛爾為例,根據人口體量和潛在需求測算,武漢愛爾營收應能達到7億元至8億元,但實際上武漢愛爾2017年營收約為4億元。

按照規劃,公司把北上廣及武漢、長沙、瀋陽等此類區域性重點省會作為“旗艦”醫院,每個城市的營收以後都可能達到8億元以上,以此看來,公司布點的“老醫院”仍處於成長期。

陳邦介紹,中國14億人口,大量的人不一定非要做手術,比如老花、配鏡、乾眼等等。為了能給中國14億人打造眼健康管理生態圈,愛爾已經探索了3年,如線上諮詢問診,線下(如社區、鄉鎮)建立眼睛健康小屋,負責一個社區幾萬人的眼健康管理,普通眼病,與醫院的業務發展相輔相成。

“所以,公司未來如何擴展到14億人的眼健康管理,將是實現業績爆發式的增長點。”陳邦說。

領頭羊與追趕者

從當下的市場格局來看,陳邦此前一直將愛爾眼科定位成對幾家老牌公立眼科醫院的“追趕者”角色。

據公司介紹,由於開放社會辦醫較晚,國內眼科醫療的公立醫院仍佔了較大比重,公立、非公市場比例大概是7∶3,特別是在國內一線城市,還是以公立醫院為主,像北京的同仁醫院,廣州的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上海的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無論是當地市場份額、技術底蘊、學術科研,在中國來說都是翹楚。

但是,非公醫院對患者需求更為敏感、主動,決策機制更為靈活,特別是愛爾眼科這樣的非公龍頭的飛速發展,陳邦認為眼科醫療的市場格局將逐步易勢,未來非公醫療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邦表示,愛爾眼科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很多省市,手術量、門診量、營業收入,包括學術科研能力已經在趕超當地的公立醫院。

得益於口碑和運營能力的提升,目前愛爾眼科新增醫院的培育週期從原先的3年左右逐步縮短。

從證券時報記者瞭解的一些數據來看,國內局部眼科醫療市場格局轉換節點已經到來。長沙愛爾黃土嶺店2017年營收2.8億元,已經遠超當地著名公立醫院眼科;武漢愛爾去年營收已是當地最好公立眼科營收的3倍。

公司董秘吳士君為此提到一個“醫療品牌加速度”的概念。他說,愛爾品牌經過多年培育提升,已逐步形成“口碑驅動型”增長。假以時日,整體上到達“南湘雅,北協和”的品牌量級,那將意味著公司營銷成本將顯著降低。

吳士君表示,當越來越多愛爾醫院成為當地最好的眼科醫院,帶來的門診量催化將是幾何級增長的。

據介紹,去年上市公司及併購基金旗下所有愛爾眼科門診總量700多萬,今年預計會到1000萬,未來愛爾眼科的門診量能達到幾千萬。

現以,愛爾眼科已經是非公眼科醫療的領頭羊,當下市場內第二到第十的體量總和仍不敵愛爾眼科。公司目前是A股唯一一家眼科醫療企業,陳邦坦言希望同行共同發展,把中國眼科行業做大做強,“有一個適當的良性競爭,會刺激你加速奔跑,一起努力把中國眼科做成世界的醫療高地”。

併購閉環下

的布點加速度

在市場高速發展期,愛爾眼科藍圖宏大。按照此前規劃,公司將在3~4年擁有1000家縣區級醫院。即在2020年,愛爾眼科網點基本覆蓋全國主要縣域。

自上市以來,愛爾眼科通過推行“中心城市醫院-省會城市醫院-地級市醫院-縣級醫院”的“分級連鎖”模式,在全國迅速擴張。公司認為這種模式很好切合了中國醫療資源分佈現狀。因為國內醫療資源都是往大城市集中,地級市、縣區域則是資源缺乏,而75%的人口都分佈在地縣市場。

陳邦介紹,在未來的10年,公司都將致力打造眼健康生態圈,而此舉最基礎部分是眼科醫院布點,未來要佈局到絕大部分地級市、縣,覆蓋到絕大多數人群。

公司同時加快建立起同城分級診療生態系統,以當地愛爾醫院為主體,在區、縣設立分院或眼視光中心,在社區、鄉村設立愛眼e站,形成多層次、多業務形態的醫療網絡毛細血管。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眼科服務,這將是愛爾眼科的生態基礎。”陳邦說。

陳邦預計通過上市公司和併購基金兩個平臺完全可以實現目標。併購基金培育的網點,將在達到一定盈利指標後陸續導入上市公司。

為加速網點的擴張,自2014年起,愛爾眼科與中鈺創投等專業投資機構共同設立了數只產業併購基金。利用併購基金在體外新建或收購醫院,為上市公司儲備了一大批優質項目,同時也規避併購前期的風險。

2017年,公司以27.60元的高發行價完成定增,募集資金17億元。其中,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認購60%定增股份,一舉躋身公司第六大股東。

愛爾眼科運用部分定增募集的資金,收購了滬濱愛爾、朝陽眼科、東莞愛爾、泰安愛爾等9家培育醫院項目。通過定增項目的成功實施,公司實現了愛爾產業併購基金從項目培育到注入的首次閉環運行。

截至目前,愛爾眼科旗下已有5只產業併購基金,合計規模約為50億元,基金內已有150餘家連鎖醫院,加上上市公司體內的醫院,合計超過240家。愛爾併購基金儲備的大批項目陸續成熟,未來有望進一步推動公司業績的高速增長。

陳邦介紹,公司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家通過與併購基金合作,歷經募資、投資、投後管理到併購納入體內運行,最後形成網絡布點閉環的上市公司。

有此“閉環”支撐快速擴張,陳邦坦言:“很多投資者問我公司的股價現在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我所知道的是,只要你持有愛爾眼科,拉長時間線來看,公司的回報不會讓你失望。”

合夥人計劃

突破人才瓶頸

許多連鎖業態最先遇到的往往是人才瓶頸,人才也是制約連鎖企業快速擴張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合夥人計劃”則是愛爾眼科解開這一難題的核心模式。

“合夥人計劃”就是指在由愛爾眼科牽頭的併購基金新建一家醫院中,20%~30%的股權讓所在醫院的核心主力以及上級醫院的骨幹持股,讓他們平價投資,且不收取品牌溢價。

以中山愛爾眼科醫院為例,中鈺愛爾基金佔股比例為70%,剩下的30%為2014年成立的廣州視線持有,廣州視線的股東多達45人,大多是都是當地的愛爾眼科骨幹醫生。

通過這一模式,愛爾眼科把大量大牌教授、醫生納入麾下,而一旦醫院孵化成熟,上市公司收購醫院後,這些醫生合夥人將獲取股權增值收益。

“目前來看,合夥人計劃效果非常好,把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共創、共享、共贏的合夥人文化。”陳邦說。截至目前,愛爾眼科合夥人已超過2000人次。

與此同時,愛爾眼科在人才儲備方面是早有佈局的。

據介紹,公司的眼科醫生一方面是引進,另一方面是培養,目前越來越注重培養。公司的培養體系有幾塊,一塊是教學,有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愛爾眼視光學院,目前愛爾眼科學院在讀碩士博士140多人。

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對醫療人才和管理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培養,2017年培訓數量達20萬人次。吳士君說,行業中鮮有像愛爾眼科這樣注重員工培訓的公司,未來公司也會更加註重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公司在堅實的人才基礎之上高速發展。

同時,公司在體系內推行高度醫聯體,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目前醫院培養體系的建設已日趨成熟。

陳邦介紹,打造連鎖醫院的網絡,眼科醫生是重點,現在愛爾眼科的全職眼科醫生共3000多人,中國3萬多眼科醫生,愛爾眼科佔10%,“未來的比例肯定會更高,可能達到20%、30%”。

打造眼健康生態圈

按照愛爾眼科的戰略規劃,計劃打造國內醫院網絡、國際化、移動醫療+社區、科技創新、醫療金融和健康保險五大生態。陳邦表示,公司正處於實現戰略演變的標誌之年,“十三五”期間,愛爾眼科將打造“眼健康生態圈”,逐步實現從“做大”到“做強”的戰略演變。

其中,遍佈全國的分級醫院體系是構建眼健康生態圈的子生態之一和基礎設施。實際上,其他幾個子生態已經近年來在總體佈局、分佈落子。換言之,醫院只是航道之一。

與此同時,公司國際化“航道”已經初具規模。

2015年底,愛爾眼科將香港亞洲醫療集團納入麾下,首個海外併購項目落地。此後,愛爾眼科在美國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愛爾(美國)國際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將其作為整合全球資源的平臺之一。

2017年3月底,愛爾眼科順利完成對美國高端眼科中心AW Health care Management,LLC 75%股權的收購;緊接著2017年8月底,愛爾眼科完成了最大的一筆海外併購交易,以1.52億歐元的對價收購了歐洲眼科龍頭Clínica Baviera。

拿下Clínica Baviera之後,愛爾眼科成為了橫跨亞、歐、美的全球最大眼科醫療集團。陳邦介紹海外併購的目的,第一,通過併購獲取海外先進眼科技術,並迅速移植到國內;第二,因為國外醫療做得比較早,國外項目可以幫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第三,海外項目的財務指標都不錯,可以增厚上市公司的業績。

愛爾眼科目前的定位還是“有限國際化”,陳邦說愛爾未來5年,將是利用全球眼科資源來支持中國市場發展;5年以後,公司各方面成長至國際頂尖水平,再向全球發展。

移動醫療方面,據公司方介紹,愛爾的線上服務平臺“目鄰”已經上線,線上商城也將逐步上線,使老百姓能便捷購買到各類眼健康產品;為解決基層醫生不足問題,愛爾將打造“天眼系統”即遠程問診、遠程驗光和遠程教育;愛爾大力發展智慧醫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推出了首款眼科可穿戴設備——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雲夾”;愛爾還將依靠每年數百萬的門診量,建立人類眼科大數據中心。

另一個百姓所抱怨的問題則是“看病貴”。隨著國家醫保的普及,大部分基礎眼病屬於國家醫保的涵蓋範圍,但眼病患者仍需自己支付大額醫療費用。愛爾控股股東計劃發起設立眼健康保險公司,形成眼健康生態圈的支付閉環。

陳邦透露未來愛爾將與醫保聯動,開展更多的眼科領域醫療金融業務和創新,減輕老百姓醫療負擔。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