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汽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為你不知道他減了多少配置!

為什麼汽車越來越便宜,你不知道他們減了多少配置,高速都不敢上

汽車減配已經算得上是行業中公開的秘密,始作俑者已經無法考究,說起偷工減料大家先想到的都是建築行業中的那些豆腐渣工程。其實最近幾年由於汽車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單車利潤越來越低,汽車的減配風(偷工減料)也越來越嚴重,其實減配也具有一定的兩面性,一方面拉低了車價,對部分消費者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是減少了功能,有的消費者很不爽,各類車型的售價也在整體拉低,5萬多就能買到SUV,當然對於老百姓來說的確是件好事。但真實情況是,很多車型都實施減配,降低車價,提高競爭力。看似便宜了,其實很多配置也沒有了,吃虧的還是消費者。但從安全角度考量,涉及到安全性部分不能也不應該減配。但是人世間的事莫過於得失,何況汽車?再說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樣的價格,看得見的地方更有面兒了,那看不見的地方呢?下面就來和大家說說車企減配的那些事

車身材料。

車身材料減配是車輛減配中最常見的方式之一,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主要出現在中高端車型上。因為中高端車型比如捷豹、路虎、奔馳等為了降低車身重量,都喜歡用鋁這種材料。但是鋁的價格貴,外加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又激烈,所以部分車企就將車身覆蓋件從鋁換成了鋼。

比如國產後的新奔馳E級,就把國外奔馳E級的鋁製機器蓋、前後翼子板、車門等覆蓋部件全部換成了鋼製,還美其名曰根據國內的情況,換成鋁製部件是為了降低車主的修車成本。

汽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為你不知道他減了多少配置!

後懸掛系統

大眾速騰的斷軸事件相信不少人還記得,其實汽車後懸掛的減配不只有速騰,還有高爾夫,同時期的海外版車型使用的都是獨立懸掛,而到了國內全換成了扭力梁懸掛,說的好聽點是降低成本,不好聽就是直接減配。

防撞鋼樑

防撞鋼樑是國人非常在乎的安全配置之一,一般高端些的車型會採用鋁製的防撞鋼樑,普通車型會採用鋼製的防撞鋼樑,不同價位的車型防撞鋼樑所用材料薄厚也有非常大的區別。

由於防撞鋼樑位置隱蔽,並不能被消費者直接看到,部分車企就對防撞鋼樑進行了減配。比如材料厚度變薄、只有前防撞鋼樑沒有後防撞鋼樑、鋼樑變鋼管等,部分廉價車型甚至不配備防撞鋼樑!

非全尺寸備胎

如今大部分品牌都會使用非全尺寸備胎,有的人覺得使用非全尺寸備胎就是減配,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備胎,顧名思義就是備用的輪胎,平時用不到,還要天天在後備箱裡面放著,很重,久而久之增加了不少的油耗,還影響車內空間,所以非全尺寸備胎算不上是減配。汽車霧燈。很多車的低配車型都取消了霧燈。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霧燈採用鹵素燈,在陰雨和大霧天氣穿透能力最強,完勝疝氣大燈和LED燈組。很多人表示用日行燈替代霧燈,其實根本沒有作用。霧燈絕對是一個必須的配置,沒有霧燈在大霧天氣就是相當於沒有眼睛,即使開大燈也無濟於事。

電瓶

電瓶同樣也是大家最不關心的車輛部件之一,即使是老司機也就看看這電瓶用了幾年,是不是該更換了。其實隨著車輛電子裝置越來越多,電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很重要但是電瓶也會被車企減配,比如縮小電瓶容量,某款車舊款車型使用的是12V 72Ah的電瓶,新款車型的電瓶減配成了60Ah甚至51Ah。

胎壓監測。我認為胎壓監測這個配置必須為強制標配,因為爆胎或輪胎問題引發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裝上胎壓監測,當胎壓不足或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提前預警,對於司機來說相當重要,為了節約成本把這個配置減掉,很不厚道。

底盤懸架

底盤懸架位置隱蔽,自然也成了車輛減配的重災區。常見的減配方式有獨立懸架減配成非獨立懸架,這種減配方式最好的例子就是當年斷軸的速騰,2012年新速騰上市之初把老速騰的獨立懸架減配成了非獨立懸架,造成了新速騰後來的斷軸,最後改款後的新速騰懸架又換成了獨立懸架。

安全氣囊

減配安全氣囊的多為廉價車,各個品牌都有,以自主小車佔多數,它們中的多數僅僅是主駕駛位有一個氣囊,完全忽略的車上其他成員的存在,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又回到了成本這個問題,一輛車的售價一共才三四萬塊錢,要什麼自行車!如果這些車都裝上6個8個的氣囊還能賣這個價格?

汽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為你不知道他減了多少配置!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說實話,現在的配置花樣多,極力迎合年輕的喜好,新增了像是一鍵啟動、全景天窗等配置,很多都是可有可無、華而不實的配置,但是卻減掉了保命的安全配置,尤其是ESP,ESP可以防止車輛側滑或甩尾引發交通事故。可惜的是很多車企為了博眼球增加一些看似高大上的高科技配置,卻把ESP減掉了。減配ESP的車多是10萬元左右或以下的車,在不少國家ESP電子穩定系統是有法律要求的,每一輛新車必須要裝備ESP系統才能上市銷售,而我們國內呢,則沒有法律強制要求安裝,所以不少品牌都對其進行了閹割,或者中高配車型才裝。這一點也是受制於成本限制,物價一直再漲,而大部分汽車呢?則是在降價,那麼車企為了保證利潤多少就要對配置下手了,ESP就是其中一個。

輪胎

雖然輪胎是車輛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部位,更是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們往往並不重視輪胎。既然不重視車企們的機會又來了,部分車企開始在輪胎上做文章。輪胎減配方式常見的有:降低輪胎規格,更換低端品牌輪胎。比如同樣都是本田CRV的原廠尺寸輪胎,米其林品牌的輪胎價格在600元左右一條,而某韓國品牌同規格的輪胎只要300元左右一條,二者價格相差300元。

輪胎輪轂

以14款2.4升思域為例,美版使用的時候18寸的輪轂,225寬的輪胎,而到了我們國內呢則變成了17寸輪轂,205的輪胎,有的車企會說了,為了適應中國路況,所以較薄較大的輪胎輪轂都換成了又小又厚的。不要解釋了,這分明就是控制成本!

同品牌的低端車型或者低配車型減配

有些車最低配車型不給配置電子穩定系統、而有些車除了沒有電子穩定,諸如輪轂,一鍵升降,車燈等等等等,幾乎全都不是消費者想要的。正所謂存在價值只是壓低了入門門檻而已,其實到了買車時才發現,靠譜的配置至少還得從中配起。這樣做,就是變相合法合理的加價提車,正所謂買的不如賣的精,牆都不扶就服你。

內飾材料

內飾的材料雖然同價位車型看著基本差不多,但是這裡邊的貓膩可大了。部分廠家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劣質的隔音材料、劣質的“真皮”、劣質的粘結膠水造成車內甲醛、苯等致癌物嚴重超標,影響消費者健康。

起亞K2

指導價:7.29-10.39萬

低配車型不僅沒有ESP、剎車輔助,而且只要能減的安全配置全部省了。與陽光一樣,這款車也是事故致死率很高,高到被譽為“死亡率最高的車型”。不要說上高速公路了,就算在省道上出點問題都是大麻煩。

車身生鏽的情況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新車提回家不滿一年,車身就會出現鏽跡。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廠商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沒有選擇在噴漆之前上一道防鏽底漆,反而把最外層的車漆直接噴塗。

汽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為你不知道他減了多少配置!

車身防鏽性大大下滑,車身在很短的時間就會出現鏽斑。如果是嚴格按照標準的上漆流程,車體在5到6年內都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假如有些車主已經受到這類問題的困擾,可以尋找汽車銷售部門或者走法律途徑維權。

當你發現您的愛車在試駕期間隔音效果很好,開關門聲音很小,但是買車之後的隔音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聲音會很尖銳。很可能就是廠商對你的密封膠條動了手腳。密封膠條是連接車門以及鈑金接縫的配件。

很多車輛使用再生棉已經是歷史悠久了,再生棉呢,我們一般都通俗的叫它黑心棉。

黑心生產廠家把這些黑心棉放到小夥伴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車輛的地板、防火牆等位置進行填充。平時還好,如果車輛不巧發生了自燃,這種材質不僅不能起到阻燃的作用,還會助燃。如果是那些走量的車型,每臺車都可以節約三位數的成本呢!利潤這麼大,小夥伴們在購買那些銷量比較高的車型時,要尤其注意囉!

10萬元以下買車,你會選擇什麼車?我相信大部分的客官寶寶們都會對比至少不下3款車,其中大部分都是咱們的國產車型,更甚至7萬以下的,幾乎是沒有合資車能與國產車對比的。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價位中,國產車無論是從配置還是設計上,合資車幾乎都不是對手。

因此,國產車的高性價比,也不斷的拉低著一些合資車的價格底線。但是這個價格降下來了,車上卻有一些配置被減配了。但為了不影響銷售,還得在一些並不重要,或者看不見的地方去減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