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什麼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什麼”。估計這次疫情經常出現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以讓很多人對這個平時幾乎沒聽說過的機構有了興趣。當時大概回答了一下,想了想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所以就趁晚上有時間,寫一寫兵團。本文所有內容都是本人對收集到的公開發行的資料進行自我理解消化的產物,並不表示兵團就是這個樣子,只是提出一種通俗易懂的認識兵團的模式方法。

首先明確“生產建設兵團”並不是新疆獨有的,在新中國歷史上存在過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安徽生產建設兵團,江蘇生產建設兵團,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山東生產建設兵團,福建生產建設兵團,湖北生產建設兵團,福州軍區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等。這些兵團大都在1974年到1975年撤銷,成為地方農墾系統。而“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也是在1975年撤銷的,1981年恢復,但是名稱改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去掉了“軍區”兩個字。

首先明確一個認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跟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任何隸屬關係,兵團有軍事部,就相當於其他省級行政區的省軍區(不能說一個省有省軍區,它就跟解放軍有隸屬關係吧),武警兵團總隊就相當於其他省級行政區的武警總隊。

關於百度的那些“黨政軍企合一”,“自行管理內部事務”,“雙重領導”,“新建集團”,“屯墾戍邊”本文都不解釋,有興趣可以自己看百度——因為越解釋越亂。

簡單說,列位就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理解為一個特殊的省好了。兵團有司令部,有14個師(其中13個農業師,當然現在在有意弱化農業的痕跡,一個建工師,就是第十一師),有近200個農牧團場,數不清的連隊,還有建築施工企業,其他各種類型的企業。

(1)首先

首先說司令部——師——團——連隊。司令部就相當於省委省政府,師就相當於市委市政府,團場就相當於縣委縣政府,連隊就相當於村。司令部在烏魯木齊市,第一師在阿克蘇地區,第二師在巴州,第三師在喀什地區和克州,第四師在伊犁州直,第五師在博州,第六師在昌吉州(五家渠,這個待會兒說),第七師在伊犁州直的奎屯市和塔城地區,第八師在昌吉州和塔城地區(石河子,這個也待會兒說),第九師在塔城地區,第十師在阿勒泰地區,十一師在烏魯木齊市(建工師,沒有團場),十二師在烏魯木齊市、昌吉州和吐魯番市(221團在吐魯番市),十三師在哈密市,十四師在和田地區。把十四個師當做十四個地級市,他們正好分佈在全疆各個地州。

問題到這兒就出來了,我們說的是相當於省、地級市(地區,州),縣和村,但是其實它並不完全是。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行政區劃上沒有司令部、師、團、連,這就比較尷尬了——兵團以什麼身份對外呢?團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個經濟實體的身份出現,兵團序列的普通人其實是團場這個“國企”的農業工人,但是團場所在的縣市又不會去幹涉團場內部行政……其實我寫的都覺得很彆扭。在2017年年底成立兵團人大工委,授予兵團行政執法權之前,兵團其實是沒有行政執法權的。但是各個師又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出臺一些行政文件,畢竟建制齊全,什麼發改、工信、公安、農業、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教育、交通人家都有。但是這些文件與地方發生衝突的時候,所在地的行政機關又不認可(兵團和地方的關係,本文不說了,反正沒想的那麼好)……所以再說一次,我寫的都很彆扭……說回團場,團場既然是一個經濟實體,所以那就要交稅,問題是團場和兵團所屬的企業稅交給誰呢?顯然交給國家和新疆地方——因為團場沒有行政權,自然也沒有收稅權——然後新疆地方再把那部分稅款返回給兵團。兵團當年建設的時候,提出的一個口號就是不與民爭地,所以兵團在新疆這種綠洲農業區,除了少數師之外,其他大部分師佔據的其實都是綠洲下游邊緣不太好的地方(當然經過這麼多年兵團開發有些地方已經很好了,但是這並不等於那些地方一開始就很好),本身就比較貧困,而又沒有稅收,所以就更困難。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2)其次

不敢妄加揣測國家政策,但是我個人覺得解決兵團經濟困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設立自治區直屬兵團縣級城市。最早是石河子市,後來陸續設立了五家渠市、阿拉爾市和圖木舒克市,然後大概沉寂了十年左右,設立了北屯市,再往後就設立的比較多了。

目前基本上是按照一個師,一個縣級市這樣來設置的。第一師,阿拉爾市(阿拉爾市是兵團南疆中心城市);第二師鐵門關市;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五師雙河市;第六師五家渠市(接前面,因為五家渠設立的比較早,所以很多人以為五家渠市就是第六師的全部,實際上第六師有好多團場分佈在昌吉州,這就是前面寫第六師在昌吉州的原因);第七師胡楊河市;第八師石河子市(石河子市是兵團中心城市,與五家渠一樣,因為設立非常早,所以很多人以為石河子市就是第八師的全部,實際上第八師有好多團場分佈在昌吉州和塔城地區,這就是前面寫第八師在昌吉州和塔城地區的原因);第九師小白楊市(目前國務院好像還沒批准設立,籌備中);第十師北屯市;十一師是建工師,好像沒有設立;十二師北亭市(目前國務院好像還沒批准設立,籌備中);十三師紅星市(目前國務院好像還沒批准設立,籌備中);十四師崑玉市。

這些縣級市名義上屬於自治區直轄,實際上實行的是“師市合一”的體制,歸兵團各師管理,縣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級行政區,所有縣級市擁有的權力,這些市也全部擁有,當然也包括收稅權,除了農墾還有兵團企業以及市域範圍內的其他工商業稅收。這部分稅收由師市稅務局交自治區局,然後再轉回來。不多說,自己想……

(3)第三

一師一市(甚至有的師還要建立第二座城市)解決了行政區劃的一些問題,但是並沒有解決全部,畢竟上有司令部,下有團場,都比較尷尬。2017年年底,兵團設立了人大工委,授予了兵團在所轄區域內的行政執法權,個人認為算是初步解決了兵團這個彆扭的問題,兵團各個團場的稅收,理論上以後應該交給所在師市的稅務部門,司令部應該成立兵團稅務部門(目前沒有,屬於我瞎想的內容),師市的稅務部門把稅收直接交給兵團稅務部門。

而有了行政執法權,除師市之外的兵團各個團場、連隊其實更像傳統意義上的縣和村了。這也是我說以後可以越來越多的把兵團當做一個省,師當做地級市(地區、州),團場當做縣,連隊當做村的理由。

大概寫到這裡,我認為把兵團是什麼,兵團的行政體系大概說清楚了。

(4)第四

兵團的法院和檢察院系統,跟行政沒啥關係,咱也不懂,不亂寫了。

(5)第五

還有一個建工師的問題。

第十一師和建工師,是一個實體兩塊牌子。建工師以前下屬的叫工幾團,工幾團的,現在改為兵幾建,兵幾建的,比如兵四建,兵七建,兵八建……都是建築施工企業。現在這些單位好像都是兵團建工的全資子公司,而建工師(十一師)是兵團建工的國有企業出資人代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當然建工師(十一師)下屬還有其他勘察設計施工單位。

兵團下屬也還有很多類型的工業企業,由兵團國資委管著沒必要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