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提起抗疫一线,大家都会想到层层包裹的防护服或是争分夺秒的抢救。但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临床幕后、坚守在“红区”边缘,虽然没有亲自上阵与病魔短兵相接,但也凭借一腔热血,默默保护着前方战友的后背。今天,请一同走进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的辅诊科室,看看这些幕后英雄们的别样抗“疫”历程。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感染控制科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感染控制科组织感控考核。

感染控制科——疫情防控的“尖刀班”

感染控制科担负着制定医院感控流程、监控各点位感染风险的重要职责。在这里,刚毕业的“新人”黎大鹏和有20年工作经验的“老手”周立坤是一对配合默契的黄金搭档,他们进驻医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筹备感控培训考核。从选择场地、制定计划,到教学培训、逐个考核,“新人”的旺盛精力和“老手”的火眼金睛密切配合,采取普训普考和随机抽考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完成了600余人的培训考核任务,为医院按时收治病患奠定了坚实基础。收治展开后,黎大鹏还承担着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任务,每天更新的精确大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感控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成果。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检验科核酸检测。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检验科核酸检测资质认证。

检验科——刀尖舔血的“侦察连”

为了准确筛查新冠肺炎患者,制定精准的诊疗方案,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像是一个个武艺高超的侦察兵,利用核酸检测等技术,准确找出病毒的藏身之所。谢志雄是光谷院区检验科主任,他带领团队彻夜奋战,很快获得了湖北省认定的新型冠状病毒独立核酸检测资质。同时,又拓展检测手段,增加了出院患者抗体筛查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出院患者的阳性率。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放射科闫宇涛带领团队第一个进入红区。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放射科闫宇涛脱下防护服。

特诊、放射科——精确制导的“雷达站”

特诊科和放射诊断科的存在,给了每名医生“开挂”。放射科副主任孟庆良,先后参加了1999年大阅兵、抗击非典,以及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等多项任务,是团队中的老大哥。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指导下,第三放射组组长闫宇涛第一个进入“红区”为入院患者进行CT检查,十天后又在“红区”筛检出第一批符合标准的出院患者。这两个第一背后,是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自己的每一个操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医工科段浩在清点物资。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医工科段浩在维和战场。

医学工程科、消毒供应科——永不断供的“军火库”

医工科和消毒供应科,分别负责医疗物资的发放和医疗器械的消毒,为救治一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光谷院区医工科技师段浩,是一名刚刚结束南苏丹维和任务回国的老兵。医院刚组建时,来自各界捐赠、地方调拨、队员自带的医疗物资种类繁多、数目较大,段浩从入驻第一天起就迅速切换到了维和战场上的战斗状态,两天内完成4万余件物资的盘库、入库,以及先期展开科室所需物资的出库工作。面对看似枯燥的工作,他诚恳地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搞好医疗保障,让一线战友手里有‘武器’,身前有‘屏障’”!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信息科安装调试设备。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信息科组织信息化系统操作培训。

信息科——上下通联的“机务站”

光谷院区信息科主任高明,在到达武汉后的48个小时内,带领团队迅速完成了为全部科室安装电脑、调试信息化系统、开展信息化培训、开通医护人员工作账号等一系列工作,而这每一项的背后,都是“数百台”“千余人”的巨大工作量。在做好基础信息化保障后,高主任还参与建成了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移动护理查房、完成了手持护理系统和移动医生站系统的上线应用。让医院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了现代化“智慧医疗”要求。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药剂科的“外卖小哥”。

直击抗疫一线|“红区”边缘的守护者

药剂科精心调制中药。

药剂科——高效保障的“炊事班”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院药剂科就是一支保证全院医生“有米可用”的“炊事班”。收治患者前,全科在夏伟主任的带领下,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先,以最快速度完成上万药品的入库、信息录入工作。同时,采取汤剂+颗粒两种剂型,精心熬制中药,随时调配剂量,保障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控风险,他们还全面推行“送药下科”模式,成为了医院人见人爱的“外卖小哥”。

这群由联勤保障部队官兵组成的辅诊科室战士们,战场上,他们后勤不后、打仗先行,战“疫”中,他们恪守职责、默默无闻。台前幕后一样精彩、临床辅诊同等重要,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奋战在“红区”一线的战友们,守住了一扇温暖的“绿色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