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安家》這部劇調動起了觀眾的各種情緒。一會兒從安家天團輕鬆的工作氛圍中忍俊不禁;一會又在房似錦、嚴叔他們的親情傷害中悲從中來;有對他們賣房遭遇感到生活不易、城市冰冷,也有在他們彼此溫暖以待中讓人倍感安慰。

新劇情(23集-24集),是最讓人動氣、動怒卻又無奈的兩集。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房似錦的媽,潘貴雨又來了,這個蠻橫無理的女人拿手戲就是撒潑放賴,完全不顧及臉面一說,而且以專門讓自己女兒難堪為榮,以能壓榨出女兒辛苦賺來的錢為勝。有一個這樣的媽媽確實任誰都無法忍受。上天給出的母女緣份中,原來有一種模式是母親對女兒不死不休的索取與折磨。

潘貴雨這次來找房似錦是帶著鋪蓋捲來的,她是準備好了要不出80萬就賴著不走。所以,她強勢入駐,直接到門店就要打地鋪。未得逞後又跑到房似錦的出租房門口攔著門死等,擺出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特別在張乘乘的挑撥下,潘貴雨更是聚眾散播,反咬女兒不孝被趕出門外,不僅讓房似錦丟盡臉面,還被停職檢查。

真的,這樣一個母親形象是讓人絕望的,無語的,也是無奈的。所以別看房似錦在職場是位女強人,面對這樣無理取鬧的媽,她還真就束手無策。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潘貴雨在門店大鬧時,房似錦既氣憤又無奈。看著她睜大眼睛向上看,盡力控制即將要溢出來的淚水時,可以感受到那一刻的房似錦內心極度無助;

房似錦聽到被停職的消息,怒火中燒,衝動的要出去與潘貴雨理論被徐文昌攔住,房似錦幾乎崩潰的一句:我怎麼會認識她!讓人真切的進入到了房似錦的情緒中去。那一刻,她被逼到牆角,已無路可走。

還有要命的是房似錦一直護著的弟弟竟然也是個吸血鬼,只不過他用一種相對溫柔的方式找姐姐要錢。果然,潘貴雨和他兒子一出苦肉計外加軟磨硬泡、死纏爛打,房似錦還是答應給弟弟還房貸。潘貴雨才算做了收場。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徐文昌以為自己勸說有效,告訴房似錦潘貴雨走了的時候,房似錦的一絲苦笑讓人心疼,因為她太瞭解潘貴雨的為人:不見到錢,她怎肯罷休!

這個故事是冰冷的,無望的。痛苦是房似錦生命裡的常態,她怎麼也無法掙脫無休無止的,來自親情的傷害。以至於,她差點也是個冰冷無情的人。所以,當她看到門店小夥伴們快樂友愛時,她最初的眼神是難以置信的。因為人間溫情,她無比陌生。

其實,在大多數正常家庭成長的人,難以相信這世間還有這樣的母親。可這種原型,去除掉藝術誇張手法之後,即便少也是真實存在。而且她帶給人的傷害和影響不可估量。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同時,潘貴雨的事例還在揭示另外一種社會現象,也許真正如潘貴雨這般極端的個例少見,但重男輕女思想、為滿足個人願望,強勢折磨、折騰子女的自私父母不在少數。雖然我們最不願看到父母形象受損,但是有些父母實在應該反思。或許無意或許有意,但傷害已經產生。

有時發生一些事情以後,真得就發現原來傷害自己最深的竟然是最親的人。

入戲太深,是因為劇情真實,同時也是因為演員的代入感太強,讓觀眾沒機會出戲。

潘貴雨與房似錦的母女糾纏中,其實兩人真正對戲的戲碼並不是特別多。她們分別獨立的表達這個事件的個人態度、感受以及應對,可是演員孫儷與飾演潘貴雨的老戲骨丁嘉麗卻通過高超的演技形成了兩個角色的對立關係。

今年61歲的國話一級演員丁嘉麗,曾給觀眾無數經典角色,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飛天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等等獎項,丁嘉麗拿個遍,她的精彩傳神就在於能把角色吃透,然後成為那個角色。所以你怎麼看角色的行為,眼神、語言方式都是通順的。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就像潘貴雨,她的一系列“作”極其符合人設,就是要通過無理取鬧、死皮賴臉來達到目的。

再看孫儷,她把房似錦人設中的強硬、軟弱、無奈都把握的精準,尤其上文中幾個表情的細化處理,讓房似錦內心世界與情緒變化如若透明般呈現給觀眾。

所以,高手過招在表演中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可以沉下心來入戲,跟著劇中的人物喜怒哀樂,同時能引發思考。

包括由韓童生飾演的嚴叔。嚴叔老夫妻倆的故事是用自己辛苦一輩子賺來的錢全都拿出來給兒子買房,最後卻沒有入住資格。而他們雖然寒心,卻仍然理解、惦記,並且繼續為了不孝的兒子充滿希望的活著。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安家》23-24集:養兒無法防老,有媽不得母愛,嘆息人情冷暖

一面是親情之冷,一面是街坊鄰居的友愛之暖,這兩集的故事通過一眾演員的精彩表演,讓觀眾感受的便是人情冷暖。嚴叔夫婦辛苦養兒卻不能防老,他那狠心的兒子竟然將父母拒之門外;房似錦明明有媽,相反,她得不到一絲母愛。

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或許每個人都該考慮如何去善待這一生一次的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