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场疫情,让企业彻底明白为什么要“居安思危”

疫情风暴突然来袭,让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一下子被按下“暂停键”。一场意外疫情,暴露中国企业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中国企业为何多昙花一现?


中国经济四十多年来高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根据公开数据,至2018年末,全国已有民营企业1561.4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84.1%。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3-5年时间,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短寿”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为过于乐观、急功近利导致企业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以受疫情影响而倒闭的第一家企业——兄弟连为例,由于缺乏战略规划,盲目烧钱致失血而亡。

早在2016年5月,兄弟连就获得了1.39亿元投资,最多的时候公司账上有1.5个亿现金。但是弟连开始出现战略方向错误,选择大量投放网络广告,单是广告费用就先后投入5000万元,加上高达750人的运营团队,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现金流急剧下滑,不得不断臂求生。本来准备放手一搏,恰逢突发疫情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只是中国企业众生相的一个缩影,这样“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中国企业的创业者多是英雄主义式的,管理风格随意,没有居安思危意识,在业务发展顺利时易极度膨胀,从而极易失败,酿成人仰马翻的悲剧。

品牌层面上“居安思危”,才能真正成就大业

“居安思危”语出《左传》,原文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可见古人对居安思危有极深刻的认识。中国仍有大量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运作风险毫无认知,更别提在品牌层面占领用户心智了。

2019年10月,知名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突然倒闭,数以千计的家长无法退费,在全国引发喧然大波。韦博英语曾在全国60多个城市150多家学习中心,在全国大概有五六千名员工,上海总部有五六百员工,平均每人被欠薪四五万元。韦博教育集团现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实控人也收到近百条限制消费令。

一场疫情,让企业彻底明白为什么要“居安思危”

而著名培训机构新东方成立20多年以来,顺利度过数次危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有一句经典语录:“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里,居安思危只是生存的必备条件。”

这句心得来自新东方在2003年非典的非常经历。当时疫情越来越严重,报名学生突然大量退费,新东方的现金流突然出现了2000万的巨大缺口。面对巨大的压力,俞敏洪恪守诺言,借款近千万元,并千方百计方便学生退费。

当学生们发现找新东方退款完全没有障碍时,反而心里变踏实了,后来就很少有人退款了。非典过去以后,大量的学生蜂拥而至,一些倒闭机构的学员也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培训班,学费如雪片一般汇入新东方账户,新东方起死回生!

后来新东方立下一个规矩:新东方必须随时保证账面有充足的现金流,学生可以随时退费。新东方用行动保护了新东方品牌,更成功占领了新东方在用户中的心智——新东方值得信赖,选新东方没错。现在新东方已是市值1400多亿人民币的教培行业巨头。

一场疫情,让企业彻底明白为什么要“居安思危”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居安思危”?

1、注重市场调查,随时关注消费者心智变化

对于新东方来说,2012年是多灾多难一年,先是被美国浑水公司做空,股价在美股一落千丈。2013年新东方又陷入盲目扩张又大量裁员关店的第二次危机。之后新东方的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口碑变得越来越差。而在2014年滚滚而来的“互联网+”和“双创”热潮,又使新东方不知所措。

的确,当时新东方高管不断出走、另起炉灶,其中不乏与新东方有正面竞争的“黑马”不断出现,一时间“颠覆新东方”、“新东方不行了”的声音甚嚣尘上。但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没有受急功近利的心态左右,他注重市场反馈,关注新东方消费者的学习体验,最终决定坚守“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的教育服务理念。

新东方高管坚持狠抓教学产品、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最终带领新东方摆脱了危机。2020年新东方年营收已迈入300亿元级别,股价在中概股中脱颖而出,市值达200多亿美金,成就一段广为流传的创业传奇。

2、特别关注“灰犀牛”

“灰犀牛”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企业管理者应该特别关注随时冲过来的“灰犀牛”,随时迎接行业内部和外部竞争者的挑战。

行业内部的竞争者相对容易识别,及时采取措施,而外部竞争者可能是一只没有受到关注的“灰犀牛”,造成的冲击往往令人意外。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早已经被消费者抛在脑后的一代手机之王——诺基亚。一位诺基亚前高管认为诺基亚手机业务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它对苹果iPhone“看不上,瞧不起”的“傲慢与偏见”,他认为“市场对于傲慢者永远会说不”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

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直接竞争对手很可能来自根本想不到的“降维打击”!如线下店铺被电商颠覆、方便面市场饱受外卖冲击等,无不证明了“灰犀牛”的厉害。

3、特别关注竞争对手

已经取得主导地位的企业不应固步自封,应特别关注有巨大威胁的竞争对手,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强势手段,要么击垮、要么收购竞争对手,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华为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市场地位,与任正非采用的将竞争对手消灭在摇篮之中的策略不无关系。电信行业都知道华为并购港湾网络的案例:华为最年轻有为的副总裁李一男成立港湾网络,与华为直接竞争,给华为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当时,离开华为创业的员工达到3000多名,华为一时岌岌可危。

一场疫情,让企业彻底明白为什么要“居安思危”

为此,华为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打港办”的机构,专门负责研究港湾的行动,然后调用重兵争夺客户,给港湾以沉重打击。在华为不计代价的围追堵截下,港湾高速增长势头果然被遏制。后来华为仍然穷追猛打、直击要害,港湾网络眼看回天无望,不得不被华为收购。

以上是笔者在总结多年的企业咨询经验基础上,选取最“硬核”的几条建议,供读者参考。当今世界一切都充满变数,唯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企业如何才能“有备无患”?企业有成熟的战略发展思想支撑,临阵自然从容不迫。数十年来,“定位”理论指导无数企业重新崛起,就是指导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定海神针”。关于更多“定位”理论的阐述,欢迎各位关注笔者更多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