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如何理解“知足常樂”這種心理呢?

農夫老嶽


知足就能常樂嗎?未必。

我覺得正確對待的知足常樂是現實生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和答案,在自己竭盡全力去實踐後所得到的壞結果時,因而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安慰自己要知足常樂,這才是不負自己的,而不是無所作為,安於現狀的告訴自己要知足常樂,要滿足,我認為這才是在給自己找藉口罷了。

知足常樂就是要知道滿足,選擇快樂。 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那麼我認為知足常樂對於碌碌無為的人來說就是逃避。問問你自己:

  • 第一,你努力了嗎?竭盡全力了嗎?
  • 第二,你過上你想要的生活了嗎?擁有利益和地位了嗎?如果你想要的都還沒有實現,那就不要以這樣的心靈雞湯來毒自己,因為你不會開心,只會麻痺自己要做一個隨緣,佛系,內心寧靜的人。

一般情況有以下兩種類型的情況:

(1.)對於追求的事物得到了滿足以及成果,那麼這種經歷了相對多的事情,有一定的領悟能力的人,他們會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的時候,那這時的知足常樂就真的滿足了自己,選擇快樂生活的人,就真的是還原了知足常樂的原來價值。

(2.)一無所有,庸庸碌碌的人,只知道空口說大話,夢想比天高,什麼事都不去努力,最後卻要安慰自己要知足常樂,懂得滿足,這就不符知足常樂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知足常樂並不真的就是知足了就能快樂,它不是碌碌無為者為說服自己無能的說辭。


忠嫻兒


我父親就是這樣很好的一個人,很能吃虧,知足常樂得一個人,十幾歲為了弟弟給人抗麻袋救弟弟,長大了了賺錢養父母,路上見了村民就讓到家喝茶發煙,村裡的路上有雪都他掃,有草他處理,誰家要幫忙都是第一個幹最後一個休息,自己做生意給顧得人幫忙幹活特別賣力,寧願自己吃虧一輩子不虧別人,別人今日給一個🍎他明日給一箱,積了很多福,雖不大富大貴,但平安健康。


艾爾ning


我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沒有見到過太陽。

為什麼不快樂

因為我買不起房子

那你天天風吹雨淋風餐露宿嗎

沒有啊

那你應該快樂

為什麼不快樂

因為我工資少,從小光屁股長大的兄弟工資是我的三倍

那你吃不起飯穿不起衣上不起學了嗎

沒有啊

那你應該快樂

為什麼不快樂

因為我被領導罵很沒面子

那你會丟工作嗎

不會

如果你丟工作會再也找不到工作嗎

也不會

那你應該快樂


想要頭髮一直蓬鬆醬


知足常樂,重在知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句話便是對彌勒佛最好的詮釋。他是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因為總是一副笑臉和大大的肚子,所以又被稱為“大肚彌勒佛”。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寬容和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

現在對一些消極的態度稱為佛系。我覺得還是有些誤解啊!

生活中的壓力和誘惑太多了。現在的社會整體是消費型的,讓你不停的跟隨潮流,提升你的生活品質。你周圍的人都成了攀比的對象。別人換了新款手機,買了大房子,換了豪車,孩子上了個好大學等等。總之,你只要有不如別人的,都會讓你不快樂,甚至痛苦。對於身外的東西我們是無法控制的,能改變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知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其實不易。這需要智慧,這個可以在中國的佛教中找到,尤其是禪宗。《壇經》上惠能大師說過: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忙忙碌碌的我們,哪裡有時間靜下來思考自性呢?試問,你買了一件心往已久的東西,你會高興多久?答案肯定是快樂很快就會過去!我們現在的生活就像吸毒,一開始很容易就能獲得快樂,慢慢的,我們會變得越來越麻木。就像毒癮越來越大,最後把自己毒死了。有好多購物狂,他們買東西不是因為需要這種東西,而是需要買東西時帶來的短暫快樂。因為短暫,所以要一直買。最後帶來的不是快樂,是痛苦,是茫然,是“毒癮”。

只有我們能停下來,靜下來,能真的走進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那樣才能開啟智慧,真正的做到知足,而後常樂。

就先寫這些吧。


讀書留香







濟南靜靜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無論對任何心理狀態的理解都很難脫離這個人的生活現狀,而且需要辯證的去看待的。

我個人理解的現在社會中的“知足常樂”有以下幾種情況:

1、在面對暫時難以解決的難題或者難以達成的目標時候的自我安慰

每個人曾經有夢想,有希望,希望自己變成完美的人,但是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會受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學識眼界,家庭情況,人脈背景都會對我們達成目標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而當一個人設立了比較遠大的目標,但是他的能力的學識無法支持他完成,甚至連做好階段性規劃這種事情都很難做到,那麼那個遠大的目標帶給他的會是焦慮、煩躁與不斷的自我否定。沒有人在達成目標的道路上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逆境時,一方面需要找到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的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如果自身心理失衡,很難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很多時候,知足常樂便成了在這種環境下人用來自我安慰與排解的方式。希望用這句話來讓自己的心理狀態恢復放鬆與正常狀態,以便投入下一個階段的工作與學習。這種情況,大多是人的本能與自我保護,讓自己內心狀態遠離失衡的邊緣,保持對自我的肯定。 是非常可以理解甚至某些時候是非常正確的自我排解方式。

2、對自身懶惰不求上進的託詞與自我“催眠”

世界上對於成功這件事的說法不一,有認為努力重要的有認為天賦重要的,不過有一點大家是有共識的,就是大部分的努力程度,遠沒有達到需要拼天賦的水平。 我個人比較認可這句話,事實上有太多的人把隨遇而安,不求上進與知足常樂“劃等號” 很多事情稍稍動一下腦筋,或者稍微付出些許的努力就可以做到,但是因為自身的懶惰(包括肉體與頭腦)偏偏不願意去做。這時候知足常樂就變成了擋箭牌。 其中不乏許多令人扼腕的案例。 這種狀態我只能說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也不必過於強求,更不必橫加指責。畢竟人類的大腦和肉體都是本能的“趨利避害”對體力和腦力勞動都是本能的排斥。


3、取得成功後對於事物的深刻理解與豁達心境

這種人境界就比較高一些,他們在取得成功之後,明白了這一路走來的得與失,他們有能力爭取更大的成功,但是不願意再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於是選擇“知足常樂” 選擇適可而止。比如很多人繼續拼搏,可以晉升更高的職位,或者讓公司規模再上一層樓,但是很有可能以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或者失去父母身前盡孝的機會為代價。有不少人就會選擇放棄。他們並非沒有更進一步的野心,也具備繼續拼搏的能力,但是也許在他們眼中有比所謂“事業有成”更加重要的東西。或者乾脆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極限在哪裡,適時選擇停下腳步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無論你想要的是什麼,都需要付出相應代價,也許當人們認為代價遠大於收穫的時候,都會選擇知足常樂。我們看待這種心理也無需多言,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與選擇。

4、對自身慾望的剋制與自省

這種情況,是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慾望快速膨脹,用以自我提醒與剋制。這種情況很多見,小到看到自己支付寶或者信用卡賬單時候的懊悔,大到自己的企業盲目的擴張之後帶來的窘迫,都會讓人們不禁想到這句話。這也許更加貼近《老子 罪莫大於欲》的本意吧。

(老子作為道家的代表,所有的理論都是以辯證為基礎的,絲毫沒有人應當無慾無求,不拼搏不抗爭的意思)

我是未曾長大的孩子,我不知道你現在是否知足,但是我希望你常樂 (* ̄︶ ̄)


未曾長大的孩子


知足常樂,不用引經據典,這個詞本身非常簡單卻又異常難懂。

我們拆開來理解這四個字。

首先是知足,何為知足?很多人把理解為知足今朝有酒今朝醉,褒義上講,今朝有酒今朝醉是當下心情的高遠、豪放是一種詩情的恣意。現在社會貶義上理解是破罐子破摔吧,是隻管今日今時甚至只在意自身。是沒有責任心的託辭。而知足卻不同,知足是瞭解自身的現實狀況,並坦然接受。比如出身不好,健康欠佳,能力有限,容貌一般等等。能勇敢正視本身和自身隨處之處。並在此基礎上心態平和的走向未來。做母親的不拿孩子同別人家的比較並焦慮,做學生的只要全力以赴,不排擠優異的同學,做女子看得更漂亮的異性,並對自己的特點依然自信關鍵在於坦然接受,不以已悲,不妒他人。

常樂則是建立在知足基礎上,知足可以令人平和。性格決定命運,平和的性格通常會帶來不壞的運氣。常樂又有何難?

知足為因,常樂為果。


熱愛中醫美容的小娘子


人生而為人,多半是受苦的。在這或長或短人生歲月裡,經歷就是過程,過程就是人生!既然字好寫人難做,不妨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給自己放個假,充電,修正。不要總是急著趕路,放鬆心情欣賞一下身邊的美景,又有何妨?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生來就沒想著活著回去!所以,如何快樂就成了人生要解決的重要的事情。我們祝福人時常說幸福快樂,萬事如意云云,可見常樂有多麼的彌足珍貴!而知足作為快樂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成了許多人好說不好辦的事情了。心靈的滿足有它的時效性,客觀性。同時也有侷限性。佛系是許多現代城市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人知足常樂了,也不行吧。溫柔鄉里葬送的歷史教訓比比皆是。所以,知足常樂作為一個人一定時間的心靈驛站,無可厚非,但我們更倡導的是奮鬥的人生是幸福的!



阿海不揚波


學識方面,我們的追求是不能輕易停步的,如果停頓了,那就是退步,對於學識的追求就會前功盡棄。

但在對於幸福的度量方面,卻要求我們的容量越小越好,要求我們對世間的一些事情容易滿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足常樂。

人,如果能做到知足常樂這一點,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對於心態是很有好處的。首先,知足常樂能讓我們減少對於物質和享受方面的慾望,滿足於平淡寧靜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道路風平浪靜,無波無瀾,這樣的人生雖然平庸了些,但卻平平安安,一路順利;

其次就是知足常樂,學會用樂觀的眼光,滿足的眼光,看待這世界,不會因為一些小事瑣事去斤斤計較,破壞自己的情緒,始終用幸福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世界。我們感覺自己幸福了,那就相當於幸福的人生在一直陪伴著我們;

再次呢,知足常樂能及時有效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人活在這世上,會受著方方面面的影響,不管什麼樣的影響,樂觀的心態尤其重要——而知足常樂就能夠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把陽光熬成湯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境,知足常樂,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中如果有知足常樂的和平心態, 那麼就會少很多無謂的煩惱,會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生活中的要緊事。

知足常樂,就是要看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並且感受到所擁有的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知足常樂應就是還要盲目地和他人攀比,自己妥擁有的也是他人所沒有的。

有一則格言是這樣說的: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另一條腿;如果折斷了另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沒有折斷你的脖子;如果折斷了脖子,你就沒有什麼可再擔憂的了。所以,我們應該把不幸看作是我們進入另一種美麗的契機,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豐富和充實。

因此,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只要我們細細地清算上蒼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生活中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