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長安福特|講好“中國化”,止跌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長安福特|講好“中國化”,止跌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自我求索,革而治之”。“事不過三,2020年長安福特絕對不會再下跌”,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楊嵩,在年初長安福特媒體交流會上如是說。而在楊嵩事不過三的背後,是長安福特在2019年繼續遭遇滑鐵盧的事實,全年累計銷量18.4萬輛,同比下滑51.3%;如今的長安福特,已不足其巔峰銷量時兩成的“功力”。“變革”,迫在眉睫。不容置否的是,自去年以來,長安汽車和福特中國為提振這家合資公司銷量,做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意圖擺脫目前所處的銷量泥潭,而2020年正是檢驗“自救”措施效果的關鍵時間節點。

其中,以福特中國2.0戰略,產品330計劃為代表的企業級戰略措施,其核心內容正是圍繞“本土化、中國化”的標籤為主題,在此基礎上,長安福特研究院在2019年9月26日正式落成,其將著力福特產品的中國本土化設計。

顯然,汽車企業因生產地和銷售地實際消費和使用場景的不同而作出“因地制宜”的調整已是慣例,例如奧迪等豪華汽車製造商,為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後排空間需求而進行軸距加長處理,這一改變在當時尚不成熟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中備受好評。然而,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年輕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改變,單一的本土化設計正愈發走向衰敗。例如,被市場詬病車型不符合中國用車習慣的標緻雪鐵龍,近年來也開始迎合中國消費者在空間、配置乃至售價上作出本土化調整,但效果不甚理想。此外,在本土化頗有設計經驗的北京現代,在2019年也遭遇了“本土化”閉門羹,針對中國年輕消費市場推出的昂希諾、菲斯塔以及定製化外觀的第四代途勝均遭遇“慘敗”。

長安福特|講好“中國化”,止跌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早期的本土化設計是企業選擇在產品特性改變上的“主動出擊”,而現如今“倒逼升級”的結構下,部分本土化設計已成為解決產品“癢點設計”而非“痛點設計”的產物。

同時,在消費環境更加透明,可替代產品也更多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痛點設計”也大有成為產品“槽點”的趨勢。其中,上汽通用泛亞中心計劃在2020年,將新產品逐步切換四缸發動機,而在此前,作為三缸發動機市場的主要推動者,上汽通用為旗下不同級別的多款車型更換了三缸發動機。然而,尚不成熟的市場環境讓這一做法未能得到消費者認可。有業內人士稱,福特正是想讓長安福特研究院發揮泛亞中心之於上汽通用的作用。

儘管長安福特已在“自我革新”的路上,但事物的發展是螺旋上升的,尤其是在消費結構更加成熟的當下,“中國化”絕不是一刀切,消費者的真實用車需求也與20年前有著天差地別的變化,標緻雪鐵龍的例子尚未遠去,長安福特能否講好“中國化”仍需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