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真的會影響孩子智商嗎?

沈春陽粉絲團


父母的語言暴力與其說影響孩子的智商,不如說是對智商能夠更好的發揮和運用的方向和程度的影響。

比如說有一個孩子本身智商就很高,可是由於父母的語言暴力,讓這個孩子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自卑,怯懦,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有些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從而影響到他智商的發揮和運用。在我日常諮詢的過程中,我就遇到了很多智商很高,學習一直優秀,年級第一,班級第一的孩子到了中招高招,沒法上學了。因為他們內在有了嚴重的心理衝突,害怕萬一不成功體驗那個失敗的感受,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這某次考試失利,他們就認為自己到了世界末日。就是說抗挫折能力很差。那他的智商是完全發揮不出來的。

另外一個方面父母的語言暴力,孩子長期在這種語言暴力攻擊下,他也學會了用這種方法來跟別人互動。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很多智商很高,成績很優秀的人,他們會去攻擊他們的同學和同事,甚至攻擊和殺死他們的老師。那高智商對他們來說是完全沒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智商高是天生的,但是這個高智商怎麼運用卻是後天家庭教育的結果。

只有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平等的溝通,給孩子愛鼓勵,認可接納,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全的人,說成為一個情商高的人,能跟人合作,能夠理解和接納,懂得別人的人。將會促進他高智商的發揮。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父母長期對孩子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反映遲鈍,心情不好,很緊張,沒有安全感。

下面就來說說我的原生家庭吧


我的經驗

  1. 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早睡早起,學習要好,家務活和農活要幹得漂亮。如果沒做好,要捱罵,有時也會捱打。母親倒是不會打人,但也是罵孩子的一把好手。所以我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太願意和她們說心裡話,更不肯和別人敞開心扉。我骨子裡是開朗的,但由於長期在父母的壓迫下,我很內向,不願意和人交流, 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 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我親身的體驗,我就知道我是原生家庭,家庭暴力和語言暴力的受害者,於是我對孩子們就很寬容的政策,讓他們自由,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什麼都由他們自己由長大。膽子是大了,也自信,但是也有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什麼話都敢講,禮貌也不夠。我現在知道我和父母完全是兩個極端,我不想讓孩子吃我吃過的苦。但是他們上幼兒園後我才知道,他們和人相處脾氣也非常不好。我知道原來是因為我平時的語言,給他們做了一個壞榜樣。

其實孩子真的做錯了什麼嗎?

  • 其實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不夠理解他。也沒有教會他如何表達。所以造成了父母對孩子的誤解,就經常使用語言暴力。
  • 還有當今社會,父母都有很大的壓力生存和社會壓力,也有很多的事不如意,工作不順暢,很多父母把這些生活上的垃圾倒向了我們的孩子,對生活的種種抱怨指向了孩子。因為他是你自己家人,所以你首先第一個就是傷害的是他,因為你傷害她,對你付出的代價是最小的。你去傷害別人,別人會責怪你,還會記你的仇。

我就經常生活上有不如意,會拿孩子出氣。孩子當時很鬱悶和生氣,但過段時間他又原諒了我。因為我是他最親最愛的人,他不會給我太計較。

事後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太不公平了,孩子是毫無反擊能力的群體。他對我們最信任,也是目前最愛我們的人,而我們卻對孩子相愛相害。其實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更好的方式,把我們的生活垃圾倒到那個地方去,而不是指向我們最純真的孩子。爸爸媽媽們平時可以寫日記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憤怒,或者去做一些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垃圾倒完才跟孩子接觸和交流,儘量傳達正能量給孩子。


鬧米媽媽


我身邊就有一個,孩子的爸爸比較忙 三個孩子都是媽媽一個人管 ,媽媽脾氣比較暴躁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在校經常發脾氣 掀桌子,然後老師又打電話回來,回來又是一頓暴打。所以還是已溝通為主,父母的一言一行真的影響著孩子。



會吹的雪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真的會影響孩子智商嗎?我的答案是:肯定會。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叫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家庭中的語言暴力。“你怎麼這麼小氣”、“這都不會,真笨”、哭什麼,沒出息”、“別這樣,我不喜歡你了,我不要你了”、“我揍死你”、“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怎麼就是記不住呢?沒記性”、“你看看人家小朋友多聽話,看看你”……這樣的話太多了,出現在了很多的家庭。


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語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樣,會立刻產生傷害,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這些傷口,有些人一輩子都好不了。”

那麼,語言暴力對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呢?

  • 影響孩子智商

有調查顯示,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言語理解能力越差,言語智商只有112分,而沒有經常遭受言語暴力的人言語智商是124分。

  • 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執的傾向,就會將家長不經意的這些話語放大,認為爸爸媽媽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從而產生一種憤怒、逆反的心理。 這種不良的心理將影響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後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憤世嫉俗,甚至窮兇極惡的人。


  • 親子關係疏遠

父母經常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就會使孩子不願意與父母親近,產生疏遠感,甚至抗拒與父母相處。長期下去不僅會使親子關係受到影響,孩子由於不愛說話也會造成自閉症等疾病的產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比我們想象中要大的多,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傷人的話脫口而出,也許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即使說過難聽的話過一段時間也會忘記,真的是這樣嗎?孩子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內心卻是敏感的,尤其是家長對孩子的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影響著孩子性格和未來。親愛的各位家長,孩子是我們的寶貝,請不要用語言暴力去傷害他!



我是@謙謙媽育兒,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與孩子一起成長。


謙謙媽育兒


“你再這樣的話,就不喜歡你了。”

“你看看你,每次都考這麼差,就不能用點心嗎?人家為什麼就考那麼高分?”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用的東西?”

“玩,玩,玩,一天到晚啥事不幹,就知道玩。”

“你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撿破爛去吧”

…….

為人父母者,相信對這些話一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氣或者責罵孩子的時候,這一句句不經意的話,往往就脫口而出了。

這一句句看似父母不經意說出來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卻隱藏著極大的傷害。很多父母都會將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將其作為榜樣,掛在嘴邊,這看似是父母一句句的嘮叨和埋怨,一旦將它放入到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就是一種傷害性極大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使得孩子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語言暴力往往來自於父母和孩子雙方之間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孩子作為受害者往往處於弱勢的一方,其中低齡兒童遭受到的來自於家庭的語言暴力現象尤其突出。

父母語言暴力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問題,而且很多家長覺得罵孩子是為他好,並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會覺得:我罵你是因為你做得不好,如果你做好了,用得著捱罵嗎?自己做錯了事情,說你幾句都不行了?

這或許正是語言暴力隱藏的可怕之處,傷害已經造成,而施暴者卻不自知。

什麼樣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是具有暴力傷害的?

①、具有威脅性色彩的語言

“再不好好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下次再不考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中國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喜歡用“你再不……我就……”這樣的話,來對付孩子,他們以為這樣聲色俱厲地把孩子唬住了,孩子就變得聽話了。殊不知,這樣日常的口頭禪,其實是對孩子傷害最深的語言暴力。



②、帶有攀比性的比較式語言

“你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我們隔壁的誰誰,考試考了第一名,你怎麼就不能爭氣呢?”

“你看看你一天到晚總是讓我操心,你看人家鋼琴都過了10級。”

有一種存在,叫做“別人家孩子 ”,好像不論學習成績還是脾氣性格,甚至小到吃飯穿衣,都能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評價一番。

③、具有詆譭辱罵性的語言

“你是豬腦子嗎?”

“你腦子裡裝的是漿糊嗎?教了這麼多遍都不會”

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是,我們也無可否認,這些一句句話辱罵的話,也都是從父母的嘴裡出來。

蘇珊.福沃德教授曾經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到過:“小孩子總是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且將它變為自己的觀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習慣性的否定、批評等語言就像一把把軟刀子,深深地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

可能在父母看來,我不就是說你兩句嗎?又不打你,能給你造成什麼傷害?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的語言暴力究竟會對孩子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1、 語言暴力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暴力中的孩子,對其性格的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些從小總是被父母責罵的孩子,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讚揚,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父母口中那樣的人,從而慢慢地就會變得凡事膽小、懦弱,容易發展為退縮型人格。

2、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引發孩子的心理疾病

心理學上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到底,都是由於童年時的遭受到的傷害,而造成的。父母那一句句看似嘮叨、責罵的言語,其實就像一把刀子一樣紮在孩子的心裡,長期以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出現抑鬱、暴躁等偏差行為。

心理學家調查顯示,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因為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會有殺人盒自殺的行為。

調差研究顯示,長期生活在語言暴力的孩子們,一般都會有自我否定,懷疑自己,自卑膽小,自我厭惡,積累大量負面情緒,嚴重的會通過犯罪或者自殘的行為來發洩。



3、 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影響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受語言暴力影響最大的大腦區域有三個,一個是胼體(這是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之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一個是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一個是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中,如果他們總是生活中充滿語言暴力的環境中,這些壓力會改變這些大腦區域的發育,從而影響智力的發育。

據美國布爾什海大學的研究員史特勞斯和帕斯查爾共同主持的一項研究指出:從小捱打、捱罵的孩子在智商測驗中平均得分為98分,而那些不常或者不被打罵過的孩子平均得分為102分。

父母總是把“笨蛋”、“蠢豬”、“沒用”等詞語用在孩子的身上,時間長了,孩子就真的變成為了你口中的“笨蛋”。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父母對是愛孩子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這麼大。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對孩子使用這些充滿暴力性的語言?

1、父母難以管控自己的負面情緒

“我不是不愛你,只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剛好做錯了事,讓我有理由來罵你。”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難受就把腳邊打滾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貓逃到街上,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中國兒童權益聯盟2017年的調查,有超過半數51.2%的父母曾經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特別當父母情緒不佳時,兒童最容易成為遷怒的對象。

2、暴力循環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傳統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為人父母的,自己從小就是在這樣打罵的教育中長大的,所以等到他們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地就會把當初自己也曾經極其厭惡的那些話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最可怕的就是“曾經無比痛恨,可是長大後我就成為了你。”



3、 親子間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和技巧

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總是對孩子進行言語的責罵,是件非常錯誤的事情,但是,他們會說“沒辦法呀,我忍不住呀,每次想好好地跟孩子說的,可是話到嘴巴就變成這樣了。”

這是因為父母跟孩子之間沒有正確的溝通方式,導致親子之間一開口就會變得火藥味濃重,沒說幾句就開始爆發。

語言暴力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作為父母的稍有不注意,隨口而出的話都有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傷害。

那麼怎麼才能避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

1、 父母需要做好自我情緒的管理

現實生活中,父母既要工作養家,又要管孩子,經常會有很多壓力和負面情緒。但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讓自己總是成為傷害孩子最深的那個人。

2、 學會低聲教育,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心理學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父母批評孩子,用低聲調來跟孩子溝通,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在《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因為兒子Jasper光著腳下地,馬上對他地問:“你幹嘛呢?”!

Jasper眼睛膽怯地看著爸爸,連回答的話都說不出來。知道陳小春放低自己說話的音量,問他:“你想做什麼?”他才解釋說:“我想穿鞋子。”後來陳小春告訴兒子,如果想拿鞋子的話可以告訴他,爸爸會幫他拿,地上太髒了。Jasper點點頭,說自己知道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話,可是如果轉換一下自己說話的聲調和音量,收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這句話用在父母教育孩子身上同樣適用。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父母多聽聽孩子的聲音,不要總是大聲地呵斥他,這樣能既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又能不給孩子造成傷害。

3、 換位思考,接受犯錯的孩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孩子犯錯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成長起來的。所以不要對孩子的錯誤大驚小怪的,只會採取謾罵呵斥的辦法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我們要做就是幫助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下次改正過來就行了。沒有必要每次都對孩子的錯誤上綱上線,嘮叨不斷。

一句話的力量有多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不經意的一句句話,可能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中國式的父母,缺的從來不是愛,而是好好說話的能力。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再“口不擇言”,有話好好說才是愛孩子第一步,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遠不止影響智商這麼簡單。


家有萌娃學育兒


父母的語言暴力何止是影響孩子的智商,還會波及孩子的“三觀”的建構,波及孩子的自我建構等人格的自我建構,以及嚴重影響孩子性格、情感等的發展。

先說語言暴力,其特點在於夾雜輕蔑、不懈、不滿、凌下的情緒,表現為居高臨下的指責、斥責、謾罵、詆譭、蔑視、嘲笑、侮辱、戲弄、威脅等殃及人格的病態溝通方式。

如果想知道這個對孩子的智商是否構成影響,“兒童哲學啟蒙”也不需要再例舉那麼多實驗心理學的案例,我們只需要“換位體驗”就能得到切膚之痛。

假設這天單位開會,你作為公司一員,需要在會上對年度工作做一個自我總結述職,但會前上司把你叫進他的辦公室一頓臭訓——

你是幹什麼吃的!?沒有腦子嗎!?這個客戶我們跟蹤接洽多久了,煮熟的鴨子讓你給放跑了!為什麼不早早彙報情況?這個責任你擔得起嗎?不想幹就早說,不要拖累大家,我真是把你看走眼了!!!

不用多說,上面這段話就是夾雜著部分事實、情緒和人格指向的語言暴力。經過折磨一番“洗禮”,你覺得你上會時的智商、情商還會向曾經榮耀煥發是那樣揮灑自如嗎?

……。

當天晚上,單位又組織年會,這對你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煎熬,你無法擺脫既有事實打擊,又有情緒打擊的重壓,你的思緒情緒都隨之調入冰窖,曾經排好的節目現在成了你最大的考驗,頓時你會覺得“人間萬苦人最苦”。

……。

毫無疑問,人的一切認知都是在和環境的互動中產生的,很多環境瞬間可以把你的意識打入地獄,這可能還算比較“文明”的。

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對此又會怎樣呢?

因為語言暴力是以洩憤、打擊為主,所以一句話就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掉入冰窖。

這種語言暴力可能是“笨的跟豬一樣”非常直接的,也可能是“這道題講了多少遍了,還都不會做”半遮半掩的,還可能是“你的腦子要活一點,不久想到了”隱藏更深的冷暴力、冷暗示。

這三種語言都是因為或明或暗包涵“前提”,所以都具備無情的言語殺傷力,至少會讓孩子有種自不如人的強烈感受,繼而大腦神經活動會被負面情緒抑制,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在孩子的自我建構上,孩子的情緒、性格以及與之相關的人格建構,都會因為長期曝光在這種環境之下,吸收負面能量而變得陰鬱起來,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對孩子來說或明或暗的語言暴力都是不可取的,更嚴重的會導致精神與心理的疾病和抑鬱自虐自殺傾向和行為。因為,這種夾雜語言暴力的“教育”就是“逆人性”的。


就像前面所舉的例子,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以上簡而言之希望能對那些看不清“語言暴力”危害的父母提個醒,希望能引發大家的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

儘管語言暴力不想肉體暴力那樣硬傷可見,但因為他對一個人意識潛移默化的暗示和殘剝,足以把一個天真無邪、萬般可能的孩子打入地獄。

千萬不要因為無知或僥倖,不斷傷害孩子。


兒童哲學啟蒙


你好,瀋陽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李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用言語來攻擊他人,特別是孩子心靈成長期的孩子,他們的心靈更容易受到影響。那麼為什麼這些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呢?

1.言語侮辱的影響當孩子受到情緒傷痛的時候,他們的神經系統承受到的痛苦和身體一樣嚴重。大腦處於發育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對於言語暴力調節的能力遠不及成年人。

2.壞影響很難消除家長不要認為自己一時激動而產生的言語暴力,可以用愛意的言語抵消。所以,父母中如果有一方情緒很激動,經常辱罵孩子,那麼也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那些溫柔的時候是無法來抵消孩子受到攻擊時的心理傷害的。

3.故意侮辱更嚴重故意性質的言語侮辱遠比無意間的中傷更加嚴重,相比後者,它痛苦持續的時間更久,程度也更加嚴重。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經常受到來自身邊人的故意言語攻擊,一定要及時地制止,不然將對他們的心理造成無法估計的惡劣影響。


4.孩子會變得自卑經常受到言語侮辱,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敏感,經常會在內心不斷地責備自己,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當孩子在這種成長路上不斷受到外界的指責與批判,他們消極的一面就會不斷地擴大,容易將自身置於一個“反自我”的模式之中。

所以家長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對孩子過於苛刻,可以經常鼓勵與讚美孩子。這樣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勇敢。


兒科專家李闊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一種焦慮的心理,乃至發展成怒罵吼叫。這些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一般會有如下表現:

1、 自卑、膽小怯懦

因為長期被吼叫,彷彿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孩子變得很膽小自卑,經常露出驚恐、不自信的眼神,心裡想著既然做什麼都是錯的,那就索性不去嘗試,反而不會出錯,挫敗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步伐,乃至影響一生。

2、與父母關係疏遠,不會甚至恐懼社交

經常被吼罵,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恐懼和疏遠,容易自閉,有心裡話也不遠和父母說,跟父母的關係越來越淡。等到孩子長大,自己談朋友乃至工作中跟同事相處的時候,他們也會產生天然的恐懼感,不會自然自如的表達自己,肢體和語言皆不自在,因為他們沒有感受過跟父母自如的溝通,所以就自然的把這種恐懼的模式帶到了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造成人際關係障礙。

3、 叛逆、反抗的行為方式

當父母吼叫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眼中含淚,立馬安靜了下來,但是他們的內心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被充分尊重和抒發出來,這股被突然截住和打壓的情緒淤堵在心裡久了,孩子也會變得暴躁。他們或許會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伴,甚至大打出手。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父親脾氣不好,小時候經常打我,我後來就變得很叛逆,這種叛逆延伸到了工作中,對領導的權威經常不屑一顧,但這並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4、影響家庭生活中夫妻的相處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那這個孩子長大後99.9%的可能性,會複製到自己跟另一半的相處模式中。拿我自己為例,因為童年時期,父親經常訓斥我,所以我長大後也經常訓斥我的老公,不尊重他,說話不給他留面子,這嚴重的影響了夫妻相處。

所以綜上所述,經常吼叫孩子,不僅孩子的智商會受影響,情商也會遭受很大的影響。如何改掉經常吼叫孩子?以下四種溝通方法或許會對您有所幫助:

1、 用情緒陳述代替暴躁

把“你滾遠點,我要累死了”改為“媽媽忙了一天了,真得好累,讓媽媽休息半小時可以嗎?”

2、 用溫和的語言代替吼叫

比如:“趕緊把衣服穿上!天這麼冷,光著身子跑來跑去,是想凍感冒嗎?”改為:“雪花婆婆來了!雪花婆婆不喜歡不穿衣服的小孩,我們把衣服穿上好嗎,免得凍感冒了”。

3、 用生動擬人言語代替打擊批評

比如“玩具又到處亂扔,說過你多少次了,就是不改!你沒長耳朵嗎”改為“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起來好嗎?否則玩具找不到家了,玩玩會哭的,它們想回家”;

4、 用提建議讓孩子選擇的方式代替不停的嘮叨

比如把“怎麼又把袖子弄溼了,跟你說過多少次,洗手時要把袖子擼上去!”改為“下次洗手可以把袖子擼上去再洗嗎?天冷了,袖子溼了很涼的。”。


奧特曼歡樂園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都會放在第一位,雖然說有時候不知道怎麼正確教育孩子,但是這份愛是無法替代的。

很多人都會覺得孩子很小的時候聽不懂爸爸媽媽的話,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能夠從語氣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就像我家寶寶在被家人誇獎的時候,她也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而說她不乖的時候,也會皺皺眉頭之類的,總之情緒會隨著父母說的話去變化。

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影響孩子智商嗎?

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就有人專門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經過研究所證實經常被責罵的孩子普遍學習能力很差。

如果說父母長期對孩子責罵、斥責、詛咒、貶低、威脅、侮辱等等,這樣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於是就會造成大腦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開始下降,在學習的時候無法集中精力。

經常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有哪些危害?

  • 自卑

當父母對自己吼叫的時候,會顯得手足無措,就好像在父母的心中,無論是做的怎麼樣,都是用吼叫這樣去解決的。從而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沒有信心,尤其是到了學校不敢主動的和同學打招呼,覺得會低人一等。

  • 恐懼感

孩子做每件事都是畏手畏腳的感覺,尤其是在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時候,明明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害怕出錯就不敢去做,或者是擔心做不好受到批評。

  • 逆反心理

雖然說父母能夠用語言暴力讓孩子聽話,但是在孩子的心裡是不服氣的,他會把這種怨氣憋在心裡面,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暴躁。比如會在學校欺凌同學來滿足自己的快感,或者是揹著父母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頂撞老師等。

  • 疏遠親子關係


這種處理模式一定不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友好,即使孩子有心裡話想找父母說,他也是寧願和別人去說的。漸漸的你也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理想是什麼,總之會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 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

他在語言暴力的環境下成長,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相處,即使是戀愛結婚生子之後,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開始用暴力對孩子,這樣的家庭也絕對是不幸福的。

結語

總之語言暴力是很危險的,對孩子的一生都有所影響,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理智一點,不如把語言暴力換成是誇獎,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或許會更好呢。


藍貓說育兒


湖南衛視的節目《少年說》最近很火,節目旨在鼓勵孩子們說出心中的想法。 其中有一個女孩對媽媽說的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女孩和她媽媽說:“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我已經很努力了,你為什麼不看一下?”說完女孩淚流滿面。

結果女孩的媽媽說:“你的性格需要打擊,要不你會飄。” 當女孩反駁的說:“我不適合激將法打擊”時,女孩的媽媽仍固執己見,堅持自己的觀點,她言之鑿鑿的說道:“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你;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要推你一把。”

最後女孩的媽媽沒有得到任何改變,最後哭著跑下了臺。

什麼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更別提親生父母嘴裡說出來的話,會對孩子造成多麼深的打擊。



語言暴力的危害

1.形成“退縮型人格”

長期下去,孩子會對自己沒有自信、膽小、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徵,幹什麼事情都要看別人的臉色。

2.形成“攻擊型人格”

孩子會性格暴躁,行動具有攻擊性,內心充滿仇恨、憤怒、不滿,嚴重時會傷害他人,危害社會。

語言暴力都有哪幾種

1.宣洩型

父母通常會帶著髒話、猥褻字眼或者詛咒,長時間在這種語言暴力的影響下,人會變得麻木,俗語叫“死皮賴臉”,任由你怎麼罵,我也習慣了。因為,宣洩型的語言暴力,用詞陳爛,缺乏針對性,對孩子傷害比較小。

如:“你都幾年級了,還不會”



2.侮辱型

父母會對孩子的身體特徵、性格等作出侮辱,會對孩子造成自卑的心態,認為生活就是得過且過,嚴重了會有厭世情節。

如:“你笨的像頭豬”



3.威脅型

當孩子的所作所為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會用一些令孩子害怕的語言來教育孩子。 如:“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4.嫌棄型

通常這種父母屬於不負責任或者是離異家庭,像“踢皮球”一樣把孩子踢來踢去。孩子長期下去,會覺得自己是個拖累,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怎樣避免語言暴力

社會在不斷進步,作為家長,也要對自己提高要求,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要嘗試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要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強力後盾,幫助孩子解決生活難題。

老舍先生懷念自己的母親時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兩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影響最大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我的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可見一位有良好素養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的重要。

如何用語言鼓勵孩子?

《銀河補習班》上映後,口碑爆棚,很多父母直擊淚點,有一位母親感動的說:“一定要讓孩子的父親也過來看一下,因為這裡面,有我想對孩子說的話。”

以下內容摘錄自《銀河補習班》

1.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2.只要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幹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3.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我們自己。

4.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5.你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

這部電影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也檢討了他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


如何用語言來鼓勵孩子?

1.用精準的話語來表揚

例如:孩子生病了還堅持上課學習,媽媽要對孩子進行鼓勵,鼓勵孩子堅強,孩子聽後會動力十足,這種表揚的話,能準確的找到孩子的優點,有利於塑造孩子堅持不放棄的品格。

2.用試探的話來表揚

當孩子造成一件事時,家長可以用疑惑的話語來問孩子,是怎麼做到的?是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 這種方式可以極大的鼓勵孩子的好奇心,會鼓勵孩子去挑戰更多困難的事情。

3.用真誠的話來表揚

朋友小李的孩子有一次考試成績很差,孩子爸爸認真看了試卷後,耐心的和孩子說:“考試沒考好是不是很傷心,但爸爸看到了你這段時間的努力,只要努力過就行,跌倒了不怕,咱們下次再接再厲。”


有些家長只會抱怨孩子如何不好、和自己不友好、不好好說話,但他們從來不想想問題出在哪裡?做父母的,也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一種說話方式,學會用愛與包容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只有用愛慢慢澆灌,小樹才能茁壯成長,變成參天大樹。

希望每位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都可以說:“別怕,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