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書永遠都有新的,我卻只有一輩子”

“書永遠都有新的,我卻只有一輩子”

“書永遠都有新的,我卻只有一輩子”

前段時間,理想國在線上發起“書之痛”(讀書人的扎心時刻)話題活動,大家的參與出乎預料。微博1200萬閱讀,成了豆瓣熱點話題,閱讀130萬。

理想君不忍心看著不錯的留言和故事淹沒,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或許,你在這些喜怒哀樂裡頭能找到諸多共鳴。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01@亥爾旺:買書兩萬塊。賣書三千元。

02@晨曦英雄:我很喜歡讀書人,當他們搬家時,每看到一箱書,我都會很高興跟他說:“搬這個得加錢。”

03@遲與緩:“你平時喜歡做什麼?”

“看書。”

“哦,那我以後可以找你要資源嗎?”

“……我看紙質書。”

“哦,你好有錢啊!”

“……”

“不是有個什麼閱讀器,專門用來看書嗎?”

“嗯。kindle的話我買了。”

“那你幹嘛還買紙質書?”

“……我喜歡。”

“喜歡看紙質書可以去圖書館吧,為什麼要買呢?”

“我樂意。”

“那我以後可以找你借書嗎?”

“不可以。”

“你買這麼多書看得完嗎?”

“每天看。”

“你看這麼多書有什麼用?”

“我高興。”

“你每天就宅著看書,什麼活動都不參加,難怪一直單身。”

“要你管。”

“我看你書架上的書好像都是小說,大部分還是日本的,好像也不怎樣,質量太低了,怎麼不看些有深度有分量的書?”

“……是我看書不是你看書。”

04@七月:和前男友買房後準備結婚的這一年,想著以後不用租房了於是拉出書單肆無忌憚地買買買,然後對方出軌,覺得十一年的感情真的捨不得,苟延殘喘了半個月,還是不能忍,分手。上百本書只能打包進黑漆漆的紙箱放到朋友家,離家三百多公里,在想著怎麼把他們搬回家,現在進退兩難,無所適從,扎心。

05@西米:我是心懷作家夢開實體服裝店的青年,收銀臺上除了二維碼,放的都是最近讀的書。顧客常常以為,我的店除了賣衣服,還賣書。還是不在意別人說什麼吧。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06@理想國: “你們如果是要行騙,千萬別找那些在生活中經受過打磨的人,你去騙那些讀書人,讀書人其實是最好騙的,有兩滴眼淚掉的就把錢給你了。”(閻連科,《速求共眠》2019.3.3分享會 )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07@凌茗Yay:很煩這些情況,碰上了都很扎心:

①一拿起書看馬上有長輩說我在學習;

②以為我看的都是“幫助學習”的書,對小說嗤之以鼻;

③把上學說成“讀書”,把學習說成“讀書”(在我看來,上學、學習、讀書這三個概念沒什麼必要聯繫,真對這些人對教育的認識感到失望)

④碰到教師沒收書籍的時候,而我的同學笑嘻嘻的、幸災樂禍的交上一堆網絡小說;(這些人就不會反抗嗎!感覺他們完全是把讀書當成是開玩笑的事兒)

⑤藐視我從小從教科書接受的道德教育,等我長大後用所謂的“社會現實”的壞勾當罵我“讀書讀傻了”。

08@朱嶽:我的一個作者也是年輕導演,我說你的書要是賣不完最後就只能化漿了。他說,太有意思了,到時我一定得去拍。

09@大清國的貓託邦:高考後,我把所有書打包回家,然後就出去跟朋友一起玩了一週。回來後發現,家人讓小外甥過來挑書,把我的好多書都挑走了……

10@默爾索:我媽來到我的房間,看著已經滿了的書櫃對我說:你就整天都在搞這些??有啥意思的?把心思放在尋尋覓覓上好過啦。我回了一個冷笑給她。

11@醜娃阿軒:書看的越多越找不到對象。成天看書,跟你都沒有話聊。

12@安夜的山居生活:不該讓你讀那麼多書,不然早就結婚生孩子了。

13@以我明德:看著麼多書就不能斯文點,脾氣好點嘛?

14@艾荀:因為學習或工作需要,我會買很多學術書籍,告訴自己“你得讀這些書”。

買回來之後也有很努力地讀。每一個字都進了眼睛,但就是不進腦子。一頁要讀上兩三遍才能理解個大概“噢,原來講的是這個。”但沒多久又忘記了。

所以很羨慕那些學術理論信手拈來的人,理論結合實際對當下某些現象分析地十分透徹。我只在一旁瞪眼:他說的那本書我讀了呀,寫了這個內容嗎?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畢業要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書多,大學期間幾次搬宿舍已經給腰落下了毛病;便沒有請搬家公司,和當時的男友一起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到了他宿舍。

分手後,千里迢迢趕回來收拾東西。好在我有一個開書店的朋友,便把一行李箱的書寄放在了他那裡。不想再和書互相拖累,便下決心:如有人喜歡,可售。把每一本細細翻過,在每一本上貼標籤給下一任主人留言。這千里託孤的滋味啊,再也不想經歷了。

眨眼一年多過去了。不知道我那些寶貝書還剩多少。什麼時候接他們回來呢?這份工作之後我會在哪裡都還不知道呢。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15@開膛手貝塔:第一種人。讀書約等於吃米其林。覺得看書神聖,非我輩能享用,於是不看、不查、不關注。

第二種人。讀書約等於吃火鍋。這個翻翻,那個看看,淺嘗輒止,而且還要氣氛做足,咖啡書店落地窗都是好調料。

第三種人。讀書約等於喝奶茶。什麼火看什麼,哪個暢銷買哪個,動不動就是好嗎好的我不摸摸頭,要不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第四種人。讀書約等於吃快餐。覺得自己要看點書,但不知道看啥,那迷茫的表情就跟看麥當勞菜單的時候一模一樣。

這幾種人其實也不扎心,人家看自己的,跟咱沒關係,談不上扎心。

只不過我覺得書要是有心,他們倒是挺扎書的心。

16@明修:出差時和同事聊到閱讀。他說”我十幾歲那年痛哭一場,因為我終於意識到好書太多,這輩子都看不完。"

17@阿蕖:我:我想買書。。。

眾:不,你不想!(書:缺架。架:缺地兒。地:缺房。房:缺錢。錢:不多讀點書想掙個錘子錢!)

18@八月:換燈管的師傅看到書架上有本《日本的未來》,冷笑道:哼,中國的未來都不知道還關心什麼日本的未來。

19@石頭:幾年前和前女友吵架,因為這本書的書名和一個女性姓氏重疊,前女友奮而撕書,幸虧搶奪及時,沒有撕成粉碎,當即決定和她分手。果然,分手沒多久,她就結婚了,她顯然不是我想找的那本書。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20@^_^@:我和我朋友說我對婚姻沒什麼期待,覺得婚姻是一種枷鎖,自由被縮小,還要處理各種親戚關係。他說,誰讓你看這麼多書,被書毒害得不淺……

30@蝠蝠:最討厭不愛護書的人,每次看到有人粗暴翻書,用剛沾了水的手摸書,而且還是我的書時,都會想衝過去戳他的眼睛……本來這本《羊之歌》是有書腰的,被一個大叔給當著我的面直接撕掉,但奈何他是我客戶,又不能發作脾氣,只能告誡自己以後要把新書放進自己的包裡。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31@坐以待幣玥小餅:書借給別人,拿回來封皮破了,仔細一看發現有不少折角的痕跡,有被水泡溼的,還有油點子……

32@低俗小說家:收到快遞,

家屬:“這是什麼?”

我:“書……”

家屬:“前幾天買的看完了嗎你就買新的?”

我:“那不一樣。”

家屬:“哪兒不一樣?”

我:“……”

家屬:“真是的!買了又不看,家裡都是你的書……以後看完一本才能再買下一本,聽到沒!”

我:“誰說我沒看?而是那都是不同類型的……”

家屬:“翻了幾頁那叫看?”

我:“……”

家屬:“這麼些書我倒要看看你準備什麼時候給它看完!”

我:“哦……”

33@ZinK:我的書籤,如果是放在客廳沒有夾在書裡,我父母就會用背面來記電話號碼。

我親眼看見我媽吃飯的時候,拿著我《百年孤獨》裡的書籤看了又看,我剛想跟她講講這本書,接下來就看見,她把書籤抻平嘍,放在桌子上,把嘴裡啃剩下的骨頭吐在上面。

34@笑嘆詞窮:我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看小說:

同學:“你天天去圖書館,去自習室,考試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啊”

我一次買了兩三本小說帶回宿舍:

室友:“你看不完”

(我每一兩個星期都去影院看次電影:

同學:“你可真有錢!”)

35@Knight:當有人向你借書的時候,就要做好了把書送給對方的心理準備。因為往往一借無回。

36@石頭搖籃:借出去的書還回來時,在你用鉛筆做的標註或筆記旁,那人用水筆與你進行了全面探討。實在無分歧之處,也會寫上贊同、對、是的。

37@楓楓lam:1.借出去的書再也回不來;

2.借出去的書回來時已面目全非;

3.借出去的書要求還時還被說小氣;

4.借出去的書再三要求還回來時還被說應該送給他;

5.借出去的書…

從此,我明白了——喜歡的書不能借

38

@開膛手菲歐娜:初三上晚自習的時候,我做完了作業,複習了該複習的。想要放鬆一下就開始看哈利波特,被班主任看到沒收了,說期末再給我。中考完畢後,我去問老師要書,她輕描淡寫的說“借”給另外一個同學看了。我跑去找那個同學,他說“落在家裡了,回頭還我。” 那個時候快遞還沒那麼發達,他和我又不熟,我離開學校之後才發現我既沒有他的QQ,也沒有他的手機號。故事就結束在我自己又買了一本。但至今我想到這件事都有一種咬牙切齒的恨意。

39@為:是的,這是我現在大學宿舍的枕頭邊。北師大宿舍賊小,沒有空位,上床下桌更是免談。午夜夢迴,總是被枕邊摞得太高的書無情地活埋了我的大腦袋。

再不敢往宿舍買書了,不然遲早有一天真的為書殉情。於是開始成箱的往家裡網購,委託一天天工作歸來疲倦之極的老媽媽抬上二樓。

40@ermit:網友推薦了臺灣里仁書局的《金瓶梅詞話》,在內地買特別貴,公司正好有一個臺灣的同事每個季度都會回家一趟,想讓她幫我帶一套回來,結果被一臉鄙視。認真讀過《金瓶梅》的人很多對這本書的評價都很高,我是真的想認真的去品讀,咋就被想的那麼猥瑣呢。

41@親愛的爺爺奶奶:#扎心時刻1#某鄰居:讀那麼多書,不還是找不到好對象!

#扎心時刻2#某領導:讀那麼多書,不還是沒我賺得多!

......

人認為的好與有用僅為讀書反應在現實層面的某一個符號,認同還是否定,都會形成當下對一個人的判斷,對於此刻這是一個短期效應。用辱罵或反感對方來想象長期,僅僅是痴人說夢。不要為三觀不合的人扎心,畢竟那是自己的心。

人家僅是順嘴一句話的事,如果是自己也這樣認為,那則是流血飄櫓。別讓一場不同維度的戰爭成為一場對自己的殺戮!

42@不說話:花大價錢買來的收藏的書,被我媽十幾塊錢賣給了收廢品的。

43@蒙.:好不容易買的書

絕版了都

被家裡人當廢紙賣了

44@sssummer:剛畢業的時候,工作面試侃侃而談,輕鬆過關。

可是那時候第一次上班 和同事相處的時候 總覺得自己有點力不從心 他們聊的內容我不瞭解 我喜歡的領域他們不涉及

直到一天 我的同事告訴我 “你還是適合回去在象牙塔裡讀書!”

“书永远都有新的,我却只有一辈子”

45@Frusswilov:六年前在彎彎清華交換。同組有個學生物的小夥,當時已經保廈大了。同組討論的時候,我覺得無聊,臭老九做派犯了,拿著pad讀《後漢書》。這小夥半是不理解半是瞧不起地問我:你們讀這個有什麼用?成果能創造多少GDP?能出國麼?我當時真的就只笑了笑,繼續讀了。正好那天讀的是黨人傳。其實我覺得是我不理睬的反應紮了他的心。

46@魏知白:我媽:“你有沒有想過以後要做什麼?”

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一生做個讀書人。”

我媽:“百無一用是書生。”

47@自由以太:我每年都要寄回家一兩箱書,我媽每次都要埋汰我幾句,說買這麼多書有什麼用,其實兩箱書實在也沒有多少,也就幾十本吧!有些事情我們一定要學會適可而止,老一輩往往只知道埋怨和斥責,很少懂得支持和鼓勵,希望以後的父母們能夠更進一步吧!

48@春秋:大學時省吃儉用,存一些錢,遇到買100減30,買300減100的時候就買書,書到後就特別開心。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書每看。我不大願意借書給別人,因為我怕別人借我的書看完後也不還給我。如果要送書給別人,也不會從這些書裡拿,而是另外買再送。

49@簡一: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熱愛讀書的人,直到發現書櫃裡還躺著三年前買的並沒有開封的書......大概我只是一個喜歡被書包圍著的人吧。

50@Nicole:好多人都認為文學類的書籍都是風花雪月,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徵友啟事,當事人描述自己愛看書,希望友伴也愛看書,但文學類的書就算了……

當時我一看到這話對這個人印象分就減低了,文學類的書怎麼了?難道不是書?

文學類的書包含了人世間所有的情感,描述了世間百態,從中洞察一些人性使我們看待問題更加透徹不好嗎?即使沒有,就是享受書中的情感不也是樂事一樁嗎?

51@eitmotif:高中花了二十幾萬買了課外書,大概幾千本,還有很多現在都是絕版了,家裡書櫃裡三層外三層都放滿了,還有櫃子裡都放滿了,然後沒有考進名牌大學,我爸就把我的書都扔了,到現在都還很傷心,走不出來。陰影很重,時常懷念我那些書。

52@Virginia Tiger:讀研時,一個讀社會學研的男生(注意,真的是社會學的)喜歡上我同屋的麗麗。一天我們一起陪麗麗去找這個男生玩,麗麗問男生:你知福柯嗎?男生一臉詫異:誰?你們同學?…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53@野生數學家:當我看到年邁的奶奶和對岸的老婆子對罵的哪一天,我對自己上過的學,讀過的書以及我自己產生嚴重的懷疑,她們明明沒讀過書,為啥罵人的詞彙比我這個讀書人還多,不帶重複的你來我往的罵了半小時,我在旁邊腦袋空白。

54@沉鐘的廣播:看著書店裡滿牆的書,想到:書永遠都有新的,我卻只有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