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会不会办文,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办理公文,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鸿毫之轻,无阻微风之力;如椽之重,大可劲透乾坤。”绝大多数有成就的机关干部,都有伏案疾书的经历。无妨说,机关干部的成功人生自办文始。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机关公文是各级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的规范文书,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答复问题,报告交流情况的工具。依靠文件指导工作,是领导机关的重要方法之一。机关公文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机关的工作水平。办文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是参与领导决策和谋划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机会。没有这个本领,机关干部在机关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就会受到限制。机关干部要想在职位上获得提拔,就得有所作为。练就看家本领,是有所作为的首要条件。因此,办好文是对机关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机关干部的基本技能。

写前“四问”

一要问写的是什么。文体不同,写法也各有不同。讲话、指示、通知、谈话、请示、报告各有自己特定的写作要求,如果不加区分,写出来的东西就可能不对路。比如领导讲话中的论述性内容与理论文章的论述性内容,请示中的部署性内容与指示中的部署性内容,计划方案中的政策性内容与指示中的要求性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混淆了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不伦不类。

二要问给谁写的。写东西首先要搞清楚稿子的主体身份是谁。中央领导、部委领导、司局领导,正职、副职,机关干部,等等,不同的身份,在思维层次、考虑问题的角度、内容重心、详略取舍、说话口气等方面,都应当有所不同。中央、部委领导讲的东西就不能太琐碎,一般干部讲的东西就不能口气太大。对上的材料不能像老师教学生一样“白乎”一通道理,局领导讲话不能尽是“原则要求”。写领导讲话,要学会运用反映领导职务身份的语言、反映领导性格气质的语言、反映领导个人经历亲身感受的语言,尽可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领导的口气,而不是机关腔。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三要问写给谁看的。也就是说稿子是讲给谁听的,要搞清楚,我们写的材料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还是对部属讲话;是给机关干部讲课,还是给基层搞教育。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口气。比如,对上级汇报要简洁干练,对群众讲话要亲切通俗,重大活动的战前动员要斩钉截铁……讲话只有增强针对性,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

四问稿子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要搞清楚,你写这个材料的目的,是对重要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总结、指导,还是对重大问题进行请示、报告、说明、解答;是对重要理论决策进行宣传、阐述、辅导、讲解,还是一般场合的称赞、祝贺、希望;是新话题还是老话题;是例行的讲话还是敏感的话题;是一般的表态性内容还是重大实质性问题。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这是机关写作最重要的关节。

写中“四防”

起草公文应遵循以下原则规定:一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二是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三是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四是开门见山,文字精练,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五是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规定;六是文种、格式使用正确;七是杜绝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在起草公文中要做到“四防”: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一要防就事论事。公文是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共事物、进行公务往来所使用的应用性文体。它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应用性、政策性。所以,在公文写作中要避免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避免只见事不见人,或者只见人不见思想的弊病。要注意增强公文的战斗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公文中阐述事物,要倾注鲜明的理论指导,把叙事与明理结合起来,使人们看过以后既了解如何办理某些具体事项,又明确为什么这样办,达到心明眼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一是在陈述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二是在一定理论观点的指导下,陈述某些具体事物。三是归纳概括,提出原则性意见。有些公文不一定谈及太多的具体事例,要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如果这些意见贴合实际,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和说服性,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四是字里行间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指导,使人领悟到某种道理。如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这篇公文,就是用的这一手法。这篇仅200余字的公文,从第一段中,人们就能感受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实行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取得斗争的胜利。读了这段话,就可以领悟到“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深刻道理,增强自觉遵守纪律的紧迫感。

二防要点不明。公文在篇章结构上,最好采用分列的表述手法,即从始至终,只用几个序号排列成几个若干段落,省却前言和后语。这一表现手法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层次清楚。人们一接触这样的公文,便从序号上就能了解到该公文谈了几个问题,无须经过阅读才能理出头绪。这样,就节省了阅读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公文效率。其次,篇章干练。这种结构方式,使文章显得枝干明确,异常精粹。清代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谈论文章写作时,形象地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写得必须精粹,不能写得枝繁叶杂,文理不清,要像秋天落叶的树木一样,让人看得清晰明白,要像二月的鲜花敢于标新立异,清心悦目。使用分列手法,可使文字不枝不蔓,井然有序,使文章显得紧凑干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再次,要点突出。这一表述手法要求在分析任何一种事物时,要善于从繁乱的现象中,提炼若干个问题或要点,并对这些问题逐条进行分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三防角度不准。任何一篇公文,在叙述内容上只能表述件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件事情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表述。这就是说的一文一事或一事多角度。在一篇公文中,不能同时说几件互不相干的事情。例如,向上级写“请示”,一篇请示里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同时写两件以上的几件事。这是公文写作的共同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在一篇公文里,如何写好一件事,或者围绕一件事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写,这里面大有学问。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真切地看清某一具体事物。否则,只能看到局部的一点。起草公文比较成功的做法是,把某一件事情放在与该事相关的整体范围中去处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陈述某一具体事件。简而言之,就是从全局着眼,在局部落笔。这样表述的好处有二: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公文中某一具体事件的重大意义,提高处理这一事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在公文中全面分析某一具体事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增强公文的说服力。

四防主旨不明。开宗明义,是包括公文在内的一切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所以,我们在具体起草公文时,应追求开门见山,主旨明确。首先,直陈其事,开宗明义。也就是在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说明文章的意图,干净利落地切入主题,使人们阅文见义,得其要领。其次,提出问题,理出思路,逐一阐释。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任何一项事业,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进行社会工作解决存在问题的客观规律。作为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公文,在写作思路上亦可采取此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起人们思考,然后再依次加以阐释,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再次,交代总体旨意,分别加以说明。在公文的开头部分,首先交代本文的基本内容,使人们对文章内容有个总体印象,然后再将基本内容展开,分别加以说明。这种从全局到局部的结构方式,给人以完整、和谐、匀称的感觉,便于人们从宏观到微观全面领会文章内容。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写后“四看”

材料写完之后,不要头脑发热,拿起来就给领导看,要跳”出来,凉下来,回头看,自己当听众和读者再验收一遍。一看到位不到位——层次、态度、思想、语言是否符合要求;二看得体不得体——是不是做到了符合讲话人的角色,维护发言者的形象,顾及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火候分寸,照应到相应关系;三看严谨不严谨——是否经得起检验、推敲,有没有立不住的说法和提法,有没有引用不实不当的数据、事例和情况;四看细致不细致——关键处有无文字错漏,有没有明显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装订、页码、报送范围等是否恰当。总之,要完美就要“磨”。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起草小组的同志修改了多少次不说,单是毛泽东同志就前后亲自修改了七次,有些改动还比较大。他后来曾特别讲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学会了谨慎这一条。搞了一个历史决议,三番五次,多少对眼睛看,单是中央委员会几十对眼睛还不行,七看八看看不出许多问题来,而经过大家一看,一研究,就搞出许多问题来了。”所以说,“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集思广益、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机关干部讲,一个方案或一篇文稿的形成,要仔细推敲,反复琢磨,不要轻率出手。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何其芳先生列举了一些文章、文件存在的问题,至今也还是存在的。我们在修改、推敲时,可把这些当镜子照一照:

(1)抽象笼统,叙事不具体,说明不清晰;

(2)根据不足,就下断语,我要怎样说就怎样说,信不信由你;

(3)强调一点,不加限制,反驳别人,易走极端,没有分寸,不够周密;

(4)大家知道的事情说得很多,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5)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说得很少,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应该知道;

(6)许多事情或问题,随便放在一起,没有中心,没有层次,逐段读时也还可以,读完以后一片模糊;

(7)写到下句不管上句,写到后面不管前面;

(8)信手写来,离题万里,偏又爱惜,舍不得割弃;

(9)抄书(抄报、抄他人材料)太多,使人昏昏欲睡;

(10)生造词句,乱用术语,疙里疙瘩,词不达意;

(11)没有吸取说话里面的单纯易懂、生动亲切等好处,只剩下说话里面的啰嗦重复、支离破碎等缺点;

(12)没有学到外国语法的精密,却模仿翻译文字造长句子,想把天下的事情一口气说完,一个逗点到底。

讲究程序

机关公文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程序问题。公文起草,要有令而动,有据可依;公文审批,要层层把关,按级负责;联合行文,要自下而上,协商一致;公文办理,要逐级请示,遵示而行。如果不按程序办,不仅办不了、办不好,甚至可能办出问题,小则延缓某项工作的进程,大则影响机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比如,应按规定程序报送部机关的公文,不是走正常渠道通过职能部门,而是绕过规定的程序,直接送领导本人或通过其他方式报送。这些公文,往往不是没有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就是没有按规定进行审核,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甚至出现矛盾。正确的方法是,办理每一份公文,都必须逐级呈送、层层审签,确保公文处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尽可能避免公文漏传、误传、横传等问题的发生。

你会办文吗?请记住写前“四问”、写中“四防”、写后“四看”

公文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对其熟记是有助于按程序和要求办的。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对公文格式的具体规定以及党、政、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要求,为便于理解、记忆和应用,有人编写了如下歌诀,笔者感到极有参考价值:

公文格式十六项,标题三项不可忘。

代字年份序号有,签发姓名应写上。

下发文件多单位,上送机关只一方。

附件附注有区别,发文机关要周详。

成文时间须注意,切记莫忘盖印章。

标明抄送主题词,两项都在印左旁。

秘密等级应讲究,紧急程度要恰当。

印发机关和时间,位于末页最末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