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一、初春花正俏,“安全创新+”有望全面绽放

1.1、2019 年行业回溯:否极泰来,科创逢春

1.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安全创新大潮伊始

目前,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催化交织,中国的 IT 产业正经历一场以安全创新 为主要特征的大浪潮。即从过去偏重系统集成和软件开放的业务形态向偏重基础 软硬件产品自研的业务形态升级,具有规模效应的产品型公司正快速发展。安全 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政策红利正持续深化发酵。

从历史来看,我国的安全创新产业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核高基”项目试点阶段:1986 年~2013 年,国家开始重视 IT 基础软硬件产品 的自研,部署诸如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的科研项目。截止到 2011 年,共部 署相关项目 220 个,取得了诸如“天河一号”超算的阶段性成果,但主要是停留 在实验室阶段,产业化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

2)“棱镜门”与“去 IOE”储备阶段:2013 年~2017 年,受“斯诺登事件”的影 响,IT 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3)安全创新加速阶段: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以“中兴事件”、“华 为事件”为代表的美国针对中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限制不断发酵。

1.3、“安全创新+”将全面渗透,产业迎裂变

在产业侧:安全创新随着国产化产品性能提升、政府重视程度提升、外部因素倒 比,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思路为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沿着党政军、八大行业、 消费市场逐渐演进,产品也从桌面计算机、服务器向更多元化基础软硬件产品延 伸。其中,自 2014 年起,中办、国办即联合开展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安全可靠应 用试点工作,15 家单位参与了第一期试点工作。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安全创新产业化推广的不断演进,市场容量将逐渐扩大。 2018 年以来,党政军市场快速放量;经过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迭代,以及诸如 华为等更多 IT 巨头的加入,对产品和技术相对较高的八大行业市场将逐渐打开, 带来产业链更大的市场机会;未来,在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的性价比具备一定的 全球竞争力之后,海量的消费级市场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仅以国有单位为例: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 2017 年末,中国的国 有单位就业人员数量为 6063.8 万人,假设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的性价比具备一定 的全球竞争力,单独考虑 PC 单款产品,若人均一台 PC、分三年折旧、每台价值 6000 元,每年潜在的市场空间为 1200 亿左右。再考虑到配套的相关软硬件产品 的市场价值,则整体的市场潜力将更为可观。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从推进节奏来看:目前安全创新在八大行业的产业化推广已经开始,“安全创新+” 全面渗透值得期待,产业将迎来全新裂变。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力、民航、 铁路、海关、税务、广电网等非党政军核心应用场景,“安全创新+”的案例逐步 落地,预计在未来有望遍地开花,带来相关产业链公司更大的成长空间、更高速 的业绩增长,以及更显著的投资机会。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二、安全创新:业绩兑现正当时,成长无边界

2.1、产业先行军:“国家队”开始兑现业绩

自 2018 年以来,安全创新产业在此前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在行业需求最迫切 的党政军核心应用领域实现产业化爆发。产业链相关产品的成熟度快速提升,产 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张,产值规模高速增长。产业链中,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或者 CE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 科,或者 CET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或者 CASIC)为 代表的安全创新“国家队”,依托丰富的政府资源、以及前期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充分受益,并迎来了业绩兑现的元年。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工 三大央企集团在安全创新产业均有较强的话语权。 其中,中国电子(CEC)构建了以中国长城(000066.SZ)、中国软件(600536.SH) 和旗下的“PK”体系(飞腾 CPU 和麒麟 OS)为核心平台的生态链,具备从操作系 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整机到应用系统的全产品能力;中国电科(CETC)依 托太极股份(002368.SZ)、卫士通(002268.SZ)、华东电脑(600850.SH),以及 人大金仓、金蝶中间件、慧点科技、普华 iSoft 等,具有强大的解决方案能力; 航天科工(CASIC)以航天信息(600271.SH)、航天二院 706 所、航天网安为核心 实体,分别在以“金税工程”为代表的电子政务、整机开发、创新集成领域具有 比较优势。

在业绩层面,我们摘取了有可考财务数据在党政军核心领域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安 全创新核心产品线龙头公司进行比较研究,相对于 2018 年同期,均实现了高速增 长,验证了我们 2018 年以来提出的“2019 年是安全创新产业链业绩兑现元年” 的判断。目前来看,业绩兑现刚刚开始,未来的持续性和爆发性值得期待。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2.2、华为产业链:安全创新商业化的新脊梁

相较于美国的“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 ,中国也有相对应的“BATH”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分别对应着 AI 应用(谷歌—百度)、云计算与商业 (亚马逊—阿里)、SNS 与经济金融(脸书—腾讯)和计算机基础软硬件(苹果— 华为)。未来,安全创新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除了“国家队”的力量之外,也需要 上述科技巨头的协同发力。特别是在计算机基础软硬件领域具有深厚积累的华为 产业链,由于已经历过市场化的反复验证,具备更雄厚的产业积累,在中美贸易 摩擦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安全创新产业未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新脊梁。

华为公司聚焦 ICT 基础设施与智能终端,主营运营商、企业与消费者业务,通过 “平台+生态”建设,以实现“云+智能”万物互联战略。随着今年初鲲鹏芯片的 发布,华为正式开启 IT 产业链全面布局。在华为 2019 年开发者大会上,公司提 出 IT 产业发展设想,即通过开源+开放策略,“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使能伙伴成功”。 其中,在公有/私有云、主板/处理器领域,华为通过自研产品,聚焦华为云、鲲 鹏/昇腾芯片,进入生态;在部件、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领域,通过 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产业链闭环。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1)公有/私有云:自主研发。华为致力于 ICT 与智能终端协作,作为未来信息发 展“跑道”,云计算为华为实现 AI、IoT 和 5G 提供平台支撑。华为预计,到 2025 年,100%企业会上云、97%大企业使用 AI、77%云上应用使用 AI。截至 2018 年底, 华为公有云已经进入领导者象限,其中企业用户与开发者数量超过 100 万、提供 云服务、解决方案和上线应用分别超过 180、140 和 3500 个,政务云与金融云客 户分别超过 350 和 200 个,增长迅速。

2)主板/处理器:自主研发。与华为云一样,在主板与处理器领域,华为以自研 芯片为主,构建产业生态。其中,移动端 SoC 芯片以麒麟 980/990 系列为主,人 工智能领域以 AI 昇腾芯片为主导;服务器领域,华为于 2019 年首推鲲鹏芯片, 并开启“鲲鹏伙伴计划”,打造基于 ARM 架构服务器生态圈;5G 通信方面,则推 出终端巴龙与基站天罡芯片,打造全产业链处理器生态。

3)整机厂商:合作模式。2019 年 11 月 17 日,华为携手山西百信,联合生产台 式机“太行 220”并正式亮相。同时,该台式机已经部分投产,并于市场销售, 预计年产能可达 60 万台。“太行 220”搭载华为鲲鹏 920 处理器,拥有 4/8 核心, 主率为 2.6GHz,同时,PC 机支持安装“深度”和“中标麒麟”两种系统。

4)操作系统:伙伴生态。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近 30 年,为开源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 3500 余条内核补丁,贡献度全球排名前 5,并基于 CentOS 独立长期支持研发 OpenEuler 操作系统,为第三方商业操作系统提供支持。除了 自研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华为主要合作的生态伙伴包括:深度科技、中标麒 麟与银河麒麟等。

5)数据库:合作模式。根据自身需求,华为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服务于云计算领域 的数据库,包括 GeminiDB(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多模 NoSQL 数据库)、TaurusDB (企业级高扩展海量存储分布式,完全兼容 MySQL 数据库)、GaussDB(企业级 AI-Native 分布式,MPP 架构,支持行存储与列存储,提供 PB 级别数据量的数据 库)。此外,华为鲲鹏生态计划还广泛支持第三方伙伴提供的数据库,如国产达梦、 人大金仓、神舟通用南大通用等数据库。

6)中间件:伙伴生态。中间件方面,华为主要依赖第三方伙伴生态,以满足产业 生态需求,提升数据库处理效率,加快访问速度。其中,主要中间件公司包括东 方通、金蝶、中创、宝兰德与普元信息等公司。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除华为之外,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在内的其他国内 IT 巨头也不断在安全创新商 业化领域投入资源,加速产业的成熟。比如:百度聚焦于 AI 应用,与中国长城达 成战略合作,百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将与长城自主可控智能软硬件平台无缝 融合,为新一代智慧城市提供全套解决方案;阿里则聚焦于 AIoT 领域,阿里云已 为部分机关、行业提供了国产解决方案,且从芯片、云/端操作系统、物联网平台 到 AI 底层架构都实现了全面自主化;腾讯主攻金融业务安全创新,推出已达到金 融级应用水平的分布式数据库 TDSQL(Tencent Distributed SQL),该数据库此 前已应用于微众银行,且自 2015 年上线以来连续无事故运行了 4 年。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2.3、网络安全:三大驱动加速释放行业需求

网络安全与 IT 基础软硬件安全密不可分。IT 基础软硬件设备的国产化侧重于解 决 IT 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而网络安全更侧重 IT 系统的边界安全。随着安全创新 产业的不断推进,目前产业的着眼点也正在由强调 IT 基础软硬件设备的国产化, 向强调以“政务云”为代表的 IT 系统边界安全延伸。据 IDC 统计,2018 年中国 安全市场占 IT 市场的比重是 1.84%,远低于美国、全球平均的 4.78%、3.74%, 成长空间较大。根据工信部 2019 年 9 月 27 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 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从 2018 年的 495 亿增 长至 2025 年的 2000 亿以上,7 年复合增速为 22%。

驱动一:网安事件频发,贸易摩擦催化渗透率提升。

驱动二:等保跨进 2.0 时代,网安政策支持再升级。

驱动三:军改渐入尾声,网安订单有望“由春入夏”。

……

三、金融科技:“安全创新+”的下一个风口

3.1、安全创新与区块链双重赋能的核心场景

目前,金融科技正面临新的发展机会。一方面,金融行业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 域,是“安全创新+”渗透的核心场景;另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实用 化推广,金融 IT 系统的迭代升级也势在必行。除此外,云计算、5G 应用也将为 金融科技带来新的需求。预计 2020 年,金融科技创新相关的产业配套政策,以及 技术变革将层出不穷,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投资机会也相对显著。特别是 银行 IT 板块,考虑到其自身的周期性,未来两到三年的基本面边际改善预计将更 为明显,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投资机会。

在安全创新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安全创新+”正从党政军核心领域向以八大行 业为主的应用领域全面渗透。金融领域作为八大行业的重中之重,正成为“安全 创新+”的下一个风口。2014 年 9 月,银监会即下发了银监发[2014]39 号文件《关 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 导意见》中“可控”二字出现了 35 次,并明确将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战略 规划,提出“从 2015 年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以不低 于 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 2019 年达到不低于 75%的总体占比。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在区块链方面,2019 年 10 月 18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第二批共 309 个境内区 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正式发布,相较于第一批次,信息服务备案数量显 著增加,其中平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 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纷纷在列。另外,央行早在 2014 年期便 着手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并与 2017 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中国金融》2016 年第 17 期中,曾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研究与专题探讨,从发展方向、技术架 构及法律合规等多方面探讨推行可能性。直至 2018 年 8 月,央行官微发生并为群 众解读央行数字货币 DC/EP,或将于近期问世。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央行数字货币将驱动三个层级市场需求:底层技术层、运营层、数据应用层。1) 区块链技术将影响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层。尽管 DCEP 技术架构与纯区块链 技术有诸多矛盾点,但区块链技术(比如分布式账本等)仍有可能成为数字货币 发行和流通的技术选择。放弃“去中心化”特性后,强化高效和安全将是央行数 字货币的技术关键。2)运营层。从交易处理到数据区块化,银行 IT 存在迭代升 级新需求。整体 IT 投资力度加码,银行 IT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增速或超预期。3) 数据应用层。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企业支付解决方案框架将调整为“DCEP-收 单机构-运营层(商行等)-央行”。支付终端具备升级需求以适配 DCEP 应用及双 离线支付。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高速增长,DCEP 将抬高移动支付天花板。交 易流水放大与央行应用分流对冲,数字货币对支付市场影响偏积极。除此之外,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有望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和盈利模式。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3.2、银行 IT: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

中国的银行 IT 投资目前以硬件和服务为主、软件占比较低,而同时服务很多 也是附加于硬件之上。根据 IDC 统计,2017 年我国银行 IT 投资中,硬件、服 务、软件的占比分别为 52.1%、38.9%、9%。考虑到硬件的折旧年限,银行 IT 投资随着硬件设备更换及核心系统升级而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如 2008 年流程 银行模式革新,带来 09~11 年的景气上行;2013 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实质性发 展阶段,带来 13~15 年的景气上行。

目前,银行 IT 在安全创新、区块链技术、 云计算、5G 应用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叠加其内在的更新周期,有望进入新一 轮景气上行窗口期。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以“金标”为例: 2017 年 7 月 6 日,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 力技术规范》(简称“金标”),该规范对人民币现金机具分类、防伪能力等方 面提出了标准及要求。2018 年 1 月 1 日起,“金标”正式实施,央行陆续公布 包括纸币、硬币鉴别等现金机具的行业标准,而通过“金标”测试的合格厂商 名单则在 2018 年底开始至今陆续披露。2018 年,各生产上基本处于“金标” 产品内部调试、检测待审状态,银行采购放缓,2019 年下半年包括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等各大银行开启现金机具招标采购潮, 预计 2020 年有望加速。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从中长期来看,银行 IT 市场的成长将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根据赛迪顾问 统计,2019 年银行 IT 解决方案领域市场投资规模将达 306 亿元,预计未来三 年复合增速为 21.6%。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3.3、证券 IT:开放红利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2019 年以来,证券 IT 持续迎来政策红利,继上半年出台包括第三方直连放开、 科创板开市等一系列金融创新措施之后,下半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 对外开放有关措施》、《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等重磅产业政策。 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有望充分打开金融科技增量市场,对产业链公司带来巨大发 展机遇。

在证券业对外开放领域:2019 年 10 月 11 日,证监会明确将在 2020 年提前取消 外资券商、基金、期货公司持股限制,具体时间分别是 2020 年 1 月放开期货公司 的限制,2020 年 4 月 1 日放开基金公司的限制,2020 年 12 月 1 日放开证券公司 的限制。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有望充分打开金融 IT 市场。

我们对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带来的增量空间,分为中期、长期两个维度进行测算, 考虑未来外资在中国单独设立券商、基金:中期维度预计带来 17.9%的增量市场, 长期维度预计带来1.4倍的增量市场。假设新设一个券商对金融IT的投入为2,000 万,新设一个公募基金对金融 IT 投入为 1,000 万元。

1)中期维度测算:前期依 靠合资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的外资券商、基金若独立设立券商、基金公司。据 Wind 统计,国内券商目前有 131 家,其中合资券商 13 家;国内公募基金数量目前共计 129 家,其中合资基金数量为 44 家;未来带来的金融科技业务增量比例为 17.90%。

2)长期维度测算:全球机构前期未进驻中国市场,在新政策下假设有 10%的比例 未来进驻中国大陆市场,独立设立券商、基金公司。据 Bloomberg 统计,目前全 球券商数量共计 2454 家,减去国内的券商数量后,国外券商数量计为 2,323 家; 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截至 2018 年末在美国市场上活跃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 为 846 家;未来带来的金融科技业务增量倍数为 1.4 倍。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对金 融 IT 的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预计外资券商和基金增加将对金融科技行业利润 率产生正向影响。

四、云计算:IaaS 景气上行,SaaS 收入快速放量

4.1、IaaS 需求回暖,国产服务器龙头将受益

国内外 IaaS 巨头近年营收高歌猛进。2019 年 7 月,Gartner 发布了 2018 年全球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排名,亚马逊 AWS 以 47.8%的市占 率再次成为 IaaS 市场排名第一的厂商。2016-2018 年期间,亚马逊 AWS 的营收规 模由 122.2 亿美元增长至 256.6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 44.9%。同时, AWS 在亚 马逊整体营收占比从 2016 年的 9.0%提升至 2018 年的 11.1%。阿里云作为国内云 计算龙头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2018 年在全球 IaaS 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占比为 7.7%。2016-2018 年期间,阿里云计算 收入由 8.2 亿美元增长至 32.3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居 98.9%。阿里云业务收入 占比相应从 2017 年的 3.9%提升至 2018 年的 6.2%。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对比海外云计算巨头,中国 IaaS 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内公有云服务市场当 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与海外云计算巨头亚马逊相比,阿里云整体营收体量仍处 于较低水平。2016-2018 年期间,亚马逊云计算收入分别对应阿里云计算收入的 15 倍、10 倍、8 倍,2019 年 H1,两者收入比值进一步压缩至 7 倍。现阶段两家国 内外龙头厂商的云业务收入规模不断收窄,但仍相差巨大。随着国内市场认可度 的不断提升和公有云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 IaaS 市场潜力巨大。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巨头资本开支短期下滑,中长期提升趋势不变。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 四家云计算厂商的资本开支在 2016-2018 期间一直保持正增长,引领行业景气度 持续向上。进入 2019 年 Q1 后,资本开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亚马逊资 本开支同比下降-0.2%,谷歌资本开支同比锐减 36.5%。自 2019 年 Q2 开始,多数 云计算厂商的资本开支出现反弹,回暖迹象明显,行业复苏拐点确立。以谷歌资 本开支为例,2019 年 Q2 相比上季度增加 14.88 亿美元,环比提升 32.1%,同比提 升 11.8%。由于国内云计算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云计算厂商的资本开支在中 长期仍会有所提升。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国内服务器市场有望探底复苏。受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短期减少的影响,国内服 务器市场出货量出现暂时性下滑。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9 年一季度中国 X86 服务器出货量为 662,504 台,同比下滑 0.7%,是自 2010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二季度中国 X86 服务器出货量为 715,054 台,同比下滑扩大至 14.6%。2019 年 上半年中国 X86 服务器的市场规模为 73.9 亿美元(约合 502.18 亿元人民币),同 比增长 0.5%。主要受益于客户配置不断提升,硬盘和内存数量继续增加,尤其在 电信、金融和教育等行业均价明显高于 X86 服务器市场平均单价。服务器周期一 般滞后资本开支 2 个季度,云计算巨头中长期资本开支的提升将带动国内 X86 服 务器采购需求。鉴于 2019 年 Q2 国内外云计算巨头资本已出现明显回暖迹象,预 计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有望探底复苏。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以浪潮为代表的国产服务器厂商市占率将不断提升。根据 IDC 公布的《2019 年第 二季度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9 年二季度,中国 X86 服务器 市场前五名的厂商依次为浪潮(28.9%)、 华为(13.2%)、戴尔(12.5%)、新华三 (12.3%)、曙光(10.7%)。相比于 2019 年一季度,华为、曙光由于受美禁影响 在国内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出现了不同比例的下滑。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国内的政企 客户降低对海外云服务的依赖,以戴尔为代表的国外服务器厂商的市场份额也由 17.1%大幅降至 12.5%。

受益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浪潮在国内 X86 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断上 升,2019Q2 达到 28.9%,大幅领先其他厂商,稳坐国内 X86 服务器市场第一把交 椅。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全球 x86 服务器市场中,浪潮是唯一增长的主流服务器品 牌。出货量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 1.8 个点,达到 8.7%,位列戴尔(17.8%)、 新华三(16.3%)之后,在全球服务器市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4.2、SaaS 收入快速放量,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我国企业云化覆盖率仍未过半,企业级 SaaS 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根据公司与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两化融合创新服务联盟联合研制的《中国企业 上云指数(2018)》报告显示,我国企业 2018 年未使用云服务的企业数量占比为 56.1%,当前中小企业上云步伐正提速。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据艾瑞咨询统计,我国企业级 SaaS 市场 2016-2018 年规模为 128 亿、165 亿、244 亿元,同比增长 29.1%、47.9%、40.1%,增速远高于全球企业级 SaaS 市场(近 13%)。随着企业上云潜能的释放,我国 SaaS 市场未来三年预计将以近 40%的高 增速持续增长。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A 股 SaaS 龙头企业云收入获超高增速,比重提升渐成营收核心驱动力。三家企 业级 SaaS 龙头用友网络、广联达、石基信息在 2015 年之后纷纷开启由传统软件 服务商向云服务商的转型进程。2018 年,用友网络实现云业务收入 8.5 亿元,同 比增速为 108%;广联达实现云业务收入 3.7 亿元,同比增长为 717%;石基信息 SaaS 业务实现月度可重复订阅费(MRR)0.2 亿元,年度可重复订阅费(ARR) 1.9 亿元,合计 2.1 亿(ARR+MRR),同比增长 75%。SaaS 业务占营收比重快速 提升,远高于各公司总营收增速,正逐渐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用友网络 3.0 云时代覆盖 500 万客户,近期发布 NCC、YonSuite,完善产品线布 局。用友网络为我国管理软件龙头,自 2015 年正式开启 3.0 云转型后,借助自研 iUAP 云平台托底架构进行 SaaS 搭建全方位布局大中小型云产品,包括云平台、 领域云(营销云、协同云、人力云等)、云 ERP(NC Cloud、U8 Cloud)、行业云 (工业互联、教育、政务等)、畅捷通云及云市场,主要为传统软件服务及金融类 产品云化。截止至 2019H1,云服务累积注册客户达 493 万,付费客户达 43 万, 随着近期 NCC(大型企业数字化平台) 、Yonsute(成长型云 ERP)上线及 U8C 产品新版本v2.6发布,公司依靠完善的云平台布局获客及营收能力将进一步突破。

广联达数字造价业务云化覆盖区域扩大,2019H1 新签云合同增长 150%。广联达 是我国建筑信息化行业龙头企业,2015 年发布国内首款平台型造价产品,目前造 价业务云转型已进入全面深化时期,今年上半年广联达发布国内首款能处理土建 与钢构相连接的云算量产品,同时利用云、图形、AI 技术赋能,产品品质进一步 提升。截至 2019H1,造价业务转型区域数量已由 2017 年 6 个扩大至 21 个,截止 2018 年末月活量分别超 90 万和 15 万。云转型使广联达的商业模式由产品销售转 变为提供服务的 SaaS 模式,2019H1新签云合同金额达 9.29 亿元,同比增长 151%。

石基信息引领酒店、餐饮云转型,前中后台流畅上云获市场高度认可。石基信息 是我国领先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自 2017 年起在酒店和餐饮业务 上率先实施云转型。从酒店基础的数据应用服务、酒店餐饮管理后台系统到前台 客房管理系统的整体云化解决方案具备极高流畅度与高集成度。目前采用公司 SaaS 云产品的用户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的酒店及餐饮企业。同时,公司在零售和 休闲娱乐信息化市场也开始向云端转型。截止至 2019H1,公司 SaaS 用户门店总 数已达 6 万家,平均续费率高达 90%,产品力获得欧美市场高度认可。

五、医疗信息化:需求正旺,新市场不断发力

5.1、电子病历水平待提升,医联体建设加速

CIS 系统建设正当时。大型医院已完成部分 CIS 系统建设,开始向 CIS 系统建设 中更深入的应用(如手术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延伸。CIS 系统在我国 医疗机构特别是小型医疗机构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子病历系统(EMR)、 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等 CIS 核心产品仍存在 20-40% 的渗透空间。而 CIS 系统的成熟发展是未来进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的先决条件。电子病历信息化作为 CIS 的重点,建设要求渐明。自 2013 年以来, 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与电子病历建设相关的规范与标准。2018 年 12 月, 国家卫健委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子病 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明确提出要组织有关医疗机构持续推进 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及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 2019 年,所有三 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达到分级评价 3 级以上;到 2020 年,所有三级医 院要达到分级评价 4 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 3 级以上。

目前我国电子病历整体水平偏低,未来两年对应百亿市场增量。根据国家卫生健 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 2019 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19 CHINC)上 的发言,2018 年全国共有 4239 家二级医院和 1695 家三级医院参与电子病历应用 水平分级评估。其中二级医院平均等级为 1.35 级,而政策要求二级医院要达到分 级评价 3 级以上;三级医院平均评级为 2.81 级,而政策要求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 分级评价 4 级以上。不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电子病历水平远没有达到政 策要求水平,市场空间潜力较大。结合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 我国共有 2548 家三级医院,9017 家二级医院。仅以当前未参与评级医院数量为 依据,假设三级医院电子病历项目金额大约为 500 万,二级医院大约为 300 万。 我们可以保守地估算出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市场增量为 43 亿,二级医院市场增量 为 143 亿,二者合计约 186 亿。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医联体建设模式明晰,进入加速推进期。医联体是指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 形成互助、共享的医疗组织系统,其目的是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2017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关于推 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医联体分为四种组织模式:城市医疗 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1)城市医疗集团是 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由三级医院等牵头,联合区域内其 他医疗服务机构形成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2)县域医疗共同体是 县级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区域 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形成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3)跨区域专科 联盟是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4)远程医疗协作 网是指二级、三级等医院面向偏远、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医联体建设发展 规划,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1860 个,县 域医疗共同体 3129 个,跨区域专科联盟 2428 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 协作网 5682 个,医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江苏、湖南、山东、浙江、 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医联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建成的医联体均超过 300 个。因此,全国共有医联体 13,099 个。结合已有医联体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标情况, 假设每个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支出平均 200 万元,对应全国医联体信息化增量市场 大约 260 亿。

5.2、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加速增长可期待

政策暖风频吹,互联网医疗服务首次纳入医保。2019 年 8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 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符 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互联 网+”医疗服务分为两种情况:1)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 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2)执行政府调节价格、并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规定综合考虑后确定纳入医 保支付范围的全新内容的“互联网+”医疗服务。2019 年 9 月,多部委联合发布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 年)》,提出要加快发展“ 互联网+医疗”、积极发展“互联网+药品流通”、加快医药电商发展等政策目标。医保 支付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此次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允许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 的跨区域流动、促进线上线下医疗市场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医疗信息化领 域的创新业务、区域医疗平台运营业务进一步发展。

受政策催化、线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因素影响,未来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 有望快速提升。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 491.5 亿元,2011 年至 2018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8.4%,预计到 2020 年该市场规 模将达 900 亿元。

信息安全创新专题:重点关注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息化

六、投资建议与重点推荐

建议以“安全创新+”为主线,重点布局安全创新、金融科技、云计算、医疗信 息化的龙头公司。重点个股:诚迈科技、中国软件、金山办公、中孚信息、中新 赛克、宇信科技、深信服、恒生电子、浪潮信息、石基信息、广联达、用友网络、 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国联股份。

……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