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得偉君尚彭曉剛:當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我就不折騰了

得偉君尚彭曉剛:當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我就不折騰了

得偉君尚彭曉剛:當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我就不折騰了

36歲本命年那年,我選擇從體制內辭職做律師。剛出來時,看到一張報紙上有篇新聞,物流搬運工8000元每個月,我跟家人說,我先做兩年律師吧,不行去當搬運工也能把你們養活了。抱著這樣的底線,我開始了自己的律師之路······

一路走來,有迷茫有困惑,但始終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從武漢到上海,把更好的法律服務推向大眾。

本期《智善訪談》——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彭曉剛律師。

36歲,我選擇出來做律師

智善:聽說您幾年前從體制內辭職在武漢做律師,現在又要出任上海分所主任,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彭曉剛律師:可能註定就是一個折騰的人吧。從2004年進入法院工作,再到組織部門,再到街道基層,體制內整整十年的歷練給了我夯實的文字功底和思辨能力,也獲得了一些榮譽,譬如“武漢市優秀法官”,“湖北省組工信息先進個人”。36歲本命年那年,覺得自己需要做點專注專業的事情,一念之差,就從體制內辭職出來做了律師。周圍的人覺得我挺折騰的,畢竟33歲成為處級,就這麼裸辭了。

經過幾年努力,作為湖北得偉君尚律所高級合夥人、黨委委員,帶領自己的公司化律師團隊,前前後後服務了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100餘家,其中常年顧問單位有40餘家,處理的訴訟每年超過200起,算是做得比較成熟了。我覺得武漢地區的團隊小夥伴們已經有一定能力和基礎,我在一些重要事務中引導和把關,也要更多地對他們委以重任。而我自己則需要多走出去看一看,幫助更多的人。

把每個案件當作人生的全部意義

智善:能從體制內辭職需要很大的勇氣,您剛出來做律師時感覺順利嗎?

彭曉剛律師:剛出來時,看到一張報紙上有篇新聞,物流搬運工8000元每月卻無人應聘。我跟家人說,我先做兩年律師吧,不行去當搬運工也能把你們養活了。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創業,剛開始確實沒那麼順利,頭半年顆粒無收。

智善:那您是怎樣度過這段“痛苦期”的?有沒有後悔從體制內辭職呢?

彭曉剛律師:瓶頸而已,談不上痛苦期,我也沒有後悔過,畢竟路是自己選的,一定要走下去。案子少的時候,就多學習、多研究。把剛開始接觸的每一件諮詢和每一起案件當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這也是我後來叮囑團隊小夥伴的話:不要去營銷,不要去刻意發展客戶,用心地把你目前的客戶都服務好,把他們當做你生命的全部去對待,他們會幫你宣傳的。因為這個社會需要法治,也需要能夠提供專業勤勉法律服務的工作者。做好每一件事,勝過說一百句動聽的宣傳口號。

師傅再厲害,也要自己有悟性

智善:您在入行時有好的師傅帶嗎?律師這個行業的傳幫帶很重要,也有很多青年律師抱怨在出道時沒有好的師傅帶。

彭曉剛律師:當然很重要。在我入行時,湖北共合律所的肖斌武律師、北京市京師(武漢)律師事務所的胡濤律師以及現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的蔡學恩、龔順榮律師,都給了我很大幫助。我從他們的辦案、處事過程中學習他們的練達和敬業。

其實律師職業中的傳幫帶,同時需要青年律師有一定悟性。有些青年律師總慨嘆,沒有人願意帶他們教他們,讓其自生自滅。我就覺得他們有時也沒有太理解這個行業。每一位律師前輩都需要助理,也會培養助理,但首先青年律師要自己知道怎麼去學習、怎麼去傳承。要反反覆覆地把事情做到日臻完美,在師傅的辦案過程中去觀察,主動去汲取養分,而不能幻想著誰會天天把你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你。應該說,任何律師前輩都沒有這個義務。你如果能夠接觸他們的業務,瞭解他們處理過的文書,接受他們的指點和批評,這些都是你的最佳學習機會。

緊湊型細分團隊

智善:您執業這些年,感覺哪幾塊領域是做得比較好的呢?

彭曉剛律師:有哪些領域做得好真不敢說,只是有一些小小的探索和體會吧。因為我來自體制內,團隊有一半的夥伴也有相關工作經歷和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我們為政府機關代理的行政訴訟敗訴率較低,主要受益於我們日常的跟蹤服務與源頭防控。有時團隊小夥伴會抱怨某些顧問單位把日常事務都交給律師去做。我會這麼提示他們,這是好事,第一是信任,第二是你更多地瞭解他們的業務流程,你才能更瞭解他們的風險點和痛點在哪裡,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服務。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堅持研究不斷出臺的新法規,去努力解讀新政策,為委託人的重大決策提供詳盡的調查和法律意見,協助其合規地作出各類行政行為。

比如信息公開工作,剛開始有些部門有各種擔心,覺得公開會不會衍生其他問題,不太願意回覆或提供材料。我們經過耐心的解釋與溝通,最終聽取了我們的意見,嚴格按照信息公開條例及相關規定,對於應公開的依法公開,對於不應公開的在答覆中詳盡釋明,對於應徵求第三方意見的,書面徵求意見並獨立判斷是否應該公開。雖然工作變得繁瑣與麻煩了,但我們使得某些單位做到了連續幾年信息公開訴訟案零敗訴。

再就是企業的危機事件化解。我們對於顧問單位的大範圍違約事件,以及報復性集體勞動爭議訴訟中,與司法機關以及對方當事人及時有效溝通,把爭議焦點引導到法庭之外,為單位大大減少了損失,挽回了聲譽,同時也不失時機地為單位汲取教訓,建章立制。

智善: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能談下您的團隊建設嗎?

彭曉剛律師:我一直認為律師行業是需要一個緊湊型細分團隊來進行協助作業的。我施行的是公司化管理,案件及顧問單位統一管理與分類,由最合適的律師及助理團隊來承辦,且保持業務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我從不把他們當作我的下屬來看待,我把他們當做我的搭檔和夥伴。我對團隊的業務能力要求很高,我從不對他們爆粗口,因為我尊重他們的人格,但我對他們的批評非常嚴厲(用我的方式),因為我希望他們尊重自己的專業。他們很多人從一畢業就跟隨我做事,到現在都比較穩定,也是因為比較認同我的執業理念,求真務實、客戶至上。

兩地業務相得益彰

智善:您現在兼顧武漢地區與上海地區,精力顧得過來嗎,會不會對武漢地區的客戶有影響?

彭曉剛律師:我覺得這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情。其實上海地區的法治建設在有些方面是值得借鑑的。比如,徵收補償領域,它的一些地方法規比武漢地區更靈活更具操作性,下一步我們團隊也會推出兩地法規政策對比分析的文章。我們更多的涉獵各地司法實踐,會更有實操經驗,對繼續服務好武漢客戶是有幫助的。另外,武漢團隊的小夥伴們也能夠勝任大量的日常工作,其實有很多具體事一直是他們在做,我在終端給他們把關,當然一些大案要案不敢放手。只有讓青年律師快速成長,讓客戶得到精準而有效的服務,我們團隊才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推動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

智善:對於上海的業務,您有什麼好的計劃嗎?

彭曉剛律師:有一些初步設想。上海市戶籍人口加上流動人口接近3000萬,差不多一個加拿大了。但有很多人的法律需求是通過百度來尋求幫助的,或者找身邊的專業朋友再或者是單位的顧問律師蹭免費諮詢,目前還極少有人聘請私人法律顧問,並不是消費不起,只是觀念沒轉變。

某人到朋友開的商店買瓶5元錢的礦泉水,他一定會付費,但是如果他找身價不菲的律師朋友去諮詢一個小時,他卻覺得付費顯得見外。但是,如果法律服務成為一種大眾消費,那麼付費購買就合乎常理了。

而我想做的就是在法律服務意識最成熟的城市之一,比如上海,率先推動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於是,我想到了私人定製。

比如有些人在買二手房之前想了解當地的政策法規,尤其是對於小產權房能否購買,若簽訂協議無效怎麼辦。對這些問題,可以定製一份單項諮詢業務,包括代擬購買協議書、線上諮詢等。

另外,有些小額的糾紛需要訴訟,而上海地區的法院自助系統做得很好,很多當事人可以自己摸索著把程序走完。但他還是需要專業幫助,就可以來定製我們的訴訟輔導產品,所有的法律文書由律師代擬,每個階段的風險節點由律師進行輔導,並協助其進行庭外調解。這樣子既不必支付高額律師代理費用,也得到了切實有效的幫助。

再比如歐美人已經習慣了國外的律師服務體系,很多事項切分得很細,工作生活很多環節需要律師介入,那麼在中國他也需要尋找一些定製化法律服務,解決他就業生活中的一些法律及程序問題。

當然還有一類就是高端人群,他們在做創設企業前的謀劃工作,需要全面調查某行業現狀及投資風險,需要了解註冊公司及運營上市的流程,需要了解股權激勵的最佳構架,知曉併購重組的法律風險,那麼他就需要一個高端定製,全方位充實法律知識。但對於那些確實困難的人群,我們也會給出一定名額的無償服務。那麼這個大眾消費,就有了日常消費,也有了高端消費,同時還有免費品嚐。

智善:

您說的這些服務,目前通過某些軟件或者法律機器人也可以實現,因為這最能實現高效與低價。

彭曉剛律師:您說的對,最近推出了不少法律軟件及機器人,但也只有一小部分市場份額。因為中國不是判例法系,對於法律規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而且有些法律問題本身就會有爭議,需要法律工作者來結合法律、政治、人文及當地司法實踐各種因素,才能為客戶作出客觀全面分析。軟件輸入的是智能,而律師賦予的是智慧!

私人定製服務對律師要求更高

智善:嗯,有道理。但實話說,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個人的付費意識會比單位型組織稍微差一點。或者說,個人會小氣一些。

彭曉剛律師:其實,我從來不認為是誰小氣。有朋友願意花時間來諮詢你,其實他們也耗費了時間精力成本,但他們基於對你的信任願意把時間花在你身上,你能說他們小氣?另外他們可能會想請你吃飯,或給你捎帶紀念品,或者至少內心覺得欠了你的人情,實際上他們總是有各方面成本的,你又怎麼能說他們是無償取得呢?只是因為在中國個人日常法律諮詢服務還沒有形成日常消費的意識形態,改變這個現狀可能需要我們幾代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第一,私人定製對律師的綜合素質要求相當高,你首先得是個全才,同時也要有一些拿手的領域,需要做好內功,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第二,需要改善法治環境,目前還是很多人認為依法辦事在中國行不通,出了問題不如多找點熟人。第三,需要提升法律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但我覺得這事值得去努力。

兩年前有一位朋友諮詢我,他購買了一款公司理財產品,資金鍊已經斷裂,投資人準備報警,這時公司向他們提出,你們投資人再支持一下,按照各自本金再次投入同等金額運營三個月,我們就將之前的本金和你們剛投入的一併返還。我的這位朋友當時也動心了,打電話向我諮詢,我告訴他去詢問公司一個問題,你們這三個月準備運營什麼項目。不管任何項目,我們都能在最快的時間提供此類項目的平均利潤率,然後你們再對比一下是否可能在三個月內達到200%的回報率。如果他聲稱是為以前的老項目解套,那麼就把項目基本情況告訴我們,我們做個簡單的盡職調查,就可以排查出三個月的時候是否能輕易解套。後來這個人去問了,公司一聽就覺得碰到專業人士了,就沒有再去做他的工作。雖然後來他第一次投入的本金仍然血本無歸,但避免了二次傷害。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些人因為日常法律知識的單薄,吃了些虧,嚴重點的甚至財散人盡。但同時也有些公民因為尋求法律幫助,是受了益的。有人說現在社會上最賺錢的行業是騙子行業,那為什麼騙子行業這麼賺錢呢?就是因為公民的法律常識比較單薄,才容易上當。所以,我覺得為公民個人普法是個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我拒絕免費,我們會推出實用的定製產品以及合理的定價機制,因為律師的工作是有價值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定製服務的四大特點

智善:能透露下大致的做法或想法嗎?

彭曉剛律師:目前,我們已經陸續服務了一些個人客戶,後期會推出成型的產品模式,也會有一個不斷調整完善的過程。這個私人定製的主要目的是從勞動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房地產管理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方方面面,為公民的日常工作、投資、生活提供針對性幫助。

這個定製服務有幾個特點,

一是便捷,儘量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模式,包括個性問題諮詢以及共性問題的培訓直播;二是保密,會簽署保密承諾書,保護客戶個人隱私;三是高效,諮詢意見會即時答覆,代書會在一個工作日內出具;四是提升,除了解決具體問題,還會針對客戶認知盲區和重點工作生活領域普法,包括公司法務、中層幹部為了提升自身職場實力,都是可以定製的。

另外,對於特定人群,會進行法律、心理雙重諮詢。舉個例子,有些訴訟案件,當事人明顯佔理但因證據問題註定失敗,當事人可能會痛苦與失衡。我們對其敗訴結果賦予心理疏導,讓他從敗訴經歷裡增長經驗,而不是陷進去甚至走極端。《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很多人都看過,其實老百姓的訴求一旦沒依法得到解決,而心理問題也沒得到疏導,真的會像電影中所演導致一個極其悲哀的人生。還有些可離可不離的婚姻案件,其實有時就是當事人的一個情緒死結而已。

我在基層法院當法官時審過一個案子,女方希望男方在廁所拖地時能夠從裡往外拖,男方一定要從外往裡拖,就這樣雙方鬧到法院堅決要離婚,但我們耐心地瞭解情況,組織雙方化解矛盾後,他們撤了訴,幾年後還專程給我們送了水果過來。

其實人類是一種充斥著低劣情緒的高等動物,如果我們律師小夥伴們能夠洞察人的內心,在釋明法律程序及後果的同時,輔以心理疏導,可能會挽救一個家庭。我覺得這比單純地打官司要有意義,而我們上海團隊中也有取得了心理諮詢師資格的律師小夥伴。

智善:聽了這麼多,覺得您確實是個有情懷的律師,也是自帶佛系。真心祝福您在魔都上海走出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彭曉剛律師:這件事,我不知道能做到哪一步,可能入不敷出、傷痕累累,也可能會受到歡迎和認可。無論是哪種結果,為了我的初心,我會去求索。如果虧損了,就當是回饋社會吧。

得伟君尚彭晓刚:当法律服务成为大众消费,我就不折腾了

END

在這個信息爆炸

視覺快消的時代

每位律師都需要一張全媒體名片

為自己代言

得伟君尚彭晓刚:当法律服务成为大众消费,我就不折腾了

終審 | 戢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