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對歷史人物,項羽你是如何評價,如何看待的?

一隻創業狗


項羽是古代分封制最後的英雄和最後的絕唱,他想回歸到傳統的分封制去,但是時代廣場車輪已經邁向了大系統,邁向了帝國時代,任何英雄想與時代的車輪相對抗都會被時代的車輪壓的粉碎,劉邦契合了時代,成就了大漢帝國,與西方的羅馬帝國相映成趣!項羽是個英雄,也是分封時代最後的英雄,他告訴以後的英雄,只有追求統一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真正的英雄!項羽,又是時代最後的一個座標!



老馮律師觀察


關於項羽這個歷史人物,大家都知道是很多,尤其是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和虞姬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及西楚霸王的名頭,舉世皆知。

因此,我們必須肯定的是他確實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

出身名將世家的項羽,在秦末眾多農民起義軍中,項羽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其自身戰鬥素質超強,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稱。自幼又熟讀兵書,有萬人敵之名號。跟隨叔父從軍後,軍事能力凸顯,率領軍隊橫掃千軍,頗具名將風采。

與虞姬的千古愛情

英雄自古難過美人關,項羽也是一樣,在垓下之圍中,項羽與虞姬譜寫了一曲名傳千古的愛情故事。這一點說明項羽實乃有情有義的漢子。反觀劉邦,彭城之敗,帶著兒女逃亡,看著追兵漸近,嫌馬車跑的慢,竟然將一雙兒女幾度踹下車。

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

項羽最風光的日子恐怕就是這一段了,他擁兵四十萬,橫掃天下,自稱西楚霸王,大肆分封天下。


可以說,作為朋友、情人、將軍,項羽都是合格的。

但是,作為帝王,項羽極不合格。

一、行事猶豫不決,不果斷。

大家都知道鴻門宴,如果項羽足夠果斷,劉邦在鴻門宴上就已經死了,哪裡還有後來的楚漢之爭呢?可惜,項羽太過猶豫,行事不夠果斷,是以養虎為患。

二、心不夠狠、腹不夠黑。

前文提到過,劉邦逃跑時能夠將兒女幾度踹下車,可是項羽呢?楚漢之爭綁了劉邦的老爹和媳婦兒呂雉,本想威脅劉邦,哪知劉邦說,我們當年一起在楚王面前立過誓,結為異姓兄弟,我父親及你父親。就因為這,項羽將劉老爹和呂雉安全地送還了劉邦。

那麼,項羽就不想想,四面楚歌之時,劉邦又何曾將他當兄弟看了。

三、缺乏全局觀念。

項羽沒有全局觀,行事只圖一時快活。想韓信等一眾名將其實都曾依附過他,但都沒有得到他的重用。後來,楚漢之爭的形成,劉邦百般拉攏各方諸侯,項羽卻不屑去做這些,可以說全局觀念真的不強,如果在韓信封王后稍稍加以籠絡,哪裡還有劉邦什麼事。

四、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

可能是因為自身能力超強,項羽有一個所有優秀的人都有的毛病,過於心高氣傲,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大家不妨想想,劉邦身邊有蕭何、張良等一眾謀士輔佐,項羽呢,僅有的幾個還得不到他的重視。

五、臉皮太薄,貴族氣太重。

俗話說,勝敗之事乃兵家常事,楚漢之爭失敗,並不意味著項羽就真的敗了,但項羽貴族氣太重,太過愛惜名聲,或者換句話說,臉皮太薄,以至於最終自殺。大家不妨想想,如果項羽不自殺,而是回到江東重新起兵,天下之歸屬還真是說不清楚是誰的了。


史海鉤沉


清朝李清照寫過一首詩叫《夏日絕句》,詩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中字字句句飽含著作者對項羽的敬佩,惋惜之情,這是一個代表人物的一種情愫。雖說不能代表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公正評價,但也從中看出了人們發自內心對項羽的認知態度。

自古道,成王敗寇,若是按常理來說,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但是,縱觀中國歷史,我覺得項羽應該第一個因失敗而名垂青史,又被久久稱頌的。他雖說力大無窮,驍勇善戰,他雖說出身名門,無所畏懼。但是,他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剛愎自用,我行我素,就是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更是辦事呆板,不懂得變通。

有人說,項羽殘暴不仁,濫殺無辜,我只能認同一方面,並不代表我完全認同這種說法。從客觀上講,項羽坑殺二十萬秦朝降兵確有歷史記載,可能是另有隱情吧。但不管怎麼說,這充分說明了項羽殘暴,兇狠,乖戾的人性,不過若說他濫殺無辜就沒什麼歷史依據了,要說他不仁不義,更是毫無根據,也可以說,正是他太講仁義,心不夠恨,才導致了他一敗塗地,垓下自刎的慘劇。

項羽這個人有點優柔寡斷,不夠果斷,像鴻門宴就不應該放走劉邦。項羽這個人有點小肚雞腸,親和力不夠。項羽這個人有點迂腐,不懂得變通,死板教條,像鴻溝之事就應該逼劉邦就範。

要我這麼一說,彷彿人家項羽還不如我,真的是羞愧至極。所以說,咱作為一介草民,就沒資格對歷史人物品頭論足。故此,還是少說為妙,免得招來鋪天蓋地的噴子。





鄭州梁國彥


項羽出身楚國將門之後,是楚國貴族後裔,隨叔父項梁長大。秦末年,為避難跟著叔父項梁奔走於吳中。

項羽年少時,學習讀書不成,棄而拜師學習劍術,學習了一段時間,又沒有什麼長進,惹得項梁非常生氣。項梁質問項羽說,你書不好好讀,劍術不好好練,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到底要怎麼樣?項羽回答說,“學習讀書寫字,不過能記得姓名而已,學習好劍術也不過匹夫之勇,大敗一個人而已,不值得學習,我要學就要學習萬人敵!”於是項梁聽後非常高興,便安排項羽學習兵法~



可見項羽自年少就志向不凡,同時也不注重基礎,好高騖遠!這也是他貴族出身帶來的氣質和秉性。

項羽年輕氣盛,好武力,個人戰鬥力極強。史書記載其“力能扛鼎”。說明其身強體壯,臂力過人!



項羽心狠殘忍,殺戮無數

項羽在鉅鹿戰場,降伏章邯大軍後,因為章邯的秦軍流傳著“秦兵被迫投降,如不能順利入關破秦,則家人必被誅殺”,項羽感到這些降卒雖然投降,但是其並非誠心歸降,極易造成兵變,於是設計連夜坑殺二十萬投降的秦兵。而獨留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勇武過人,智謀不足

項羽帶兵打仗,從來都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以其勇武勇冠三軍。每次打仗都親自上陣,以屠殺敵軍為快。但是他卻不知以智謀取勝,對於叔父項梁推薦給他的亞父范增也時常不聽其言,出言戲之。他堅信的是隻有刀劍才能使人真正的屈服和畏懼。

項羽兒女情長,婦人之仁

項羽對虞姬是百般照顧,萬分憐惜,在被逼烏江之際,居然還不忘為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惜別。項羽在對待劉邦問題上,在鴻門宴前被劉邦一番話說得放棄了原定的誅殺劉邦計劃,還對出賣軍情的項伯“善待之”。可見其意氣用事,對待既定敵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

項羽心高氣傲,志向短淺

項羽年輕勇武,臂力過人,戰鬥力極強,秦軍聞則“膽驚”,傲視群雄,目空一切,心高氣傲。然而項羽雖然如此心高氣傲,目空一切,但是他的志向短淺,在攻破咸陽後,不都咸陽而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諸侯,僅為一“西楚霸王”,為諸侯之霸就成了他終極目標與志向,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大好局勢,十足的志向短淺。


歷史阿Q


喜歡他的豪氣和俠義,項羽已算是奪下秦朝的天下,當時,若是他聽范增的話,殺了劉邦,又怎會有後來的劉邦?項羽就是項羽,他為人爽直,暗箭傷人是他所不屑的。這是一代叱吒風雲的雄主的豪邁氣概,同時這也是他不肯過烏江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的說,或許項羽少那麼一點霸氣,少 那麼一點高傲,就能渡過烏江,待他日東山再起,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欣賞項羽,因為項羽的豪邁性格,我敬重項羽,因為項羽的傲氣和霸氣。


蒙單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項羽作為一個軍事將領,他的單兵作戰能力,在當時可以說是無人可敵,“力拔山兮氣蓋世”並不是吹的。地方陣營不用說,咱們看看他的隊伍裡還有哪個人算是名將,幾乎沒有,全被他的光芒給蓋住了。

其實,軍事指揮能力從項羽的戰績來看,勝仗大都來自於上面所說的個人能力。比如兩次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都是得益於項羽勇猛的尖兵強攻。最為有名的“破釜沉舟”可以說是是項羽作戰的標準模式。直到垓下之戰時,落得四面楚歌,完全被推薦對方泰山壓頂困住。

再者,從政治上說,項羽簡直可以說是一無是處。倒是有一種說法,以項羽為首的聯軍滅掉秦朝後所形成的分封格局有點像美國獨立時的情形。那要這麼說,項羽是穿越了。

總之,項羽作為楚漢之爭的失敗者,說他冤枉肯定是無稽之談,即便是失敗者,他的“破釜沉舟”勇猛決絕,他的“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的寧折不彎,他的“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纏綿,都註定了他是一個大英雄。


中原一條蟲


我覺得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英雄項羽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鋒刃的湛藍。我看到鮮紅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烏騅悲鳴。

一.情意綿綿的偉丈夫

在項羽被困於垓下時,他長歌當哭,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垓下歌》。英雄征戰沙場,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淚,更不可等閒視之。項羽的淚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後人讀到這裡,無不為之涕泣。正如鄭板橋所嘆:“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與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於車下的殘酷無情相比,項羽是一個富於人性的和人情的偉丈夫,硬漢子。

二.氣蓋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這段話不僅表現了項羽英勇善戰,叱吒風雲;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愛。看到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氣概?怎不使人想起他鉅鹿戰中萬夫莫當的英姿和彭城叱吒風雲的氣勢?項羽從始到終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總是處於自然舒展的狀態而很少受倫常的約束。

三.忠厚豁達的男子漢

烏江亭長要渡他東去,並說楚地還有十萬人,足可以東山再起。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以賜公。”項羽的坦率豪爽,氣度豁達,忠厚誠實而又善良不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寧願慷慨悲壯地去死,也不願屈辱慚愧地苟活。正如鄭板橋所嘆:“相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於古無。”

項羽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兇狠殘暴,又善良不忍;既剛愎自用又輕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優柔寡斷;英勇剛烈的山巒上開放著情意綿綿的花朵;豁達寬厚的海洋中盪漾著幾道狹隘滯澀的漣漪。一個真實的人應是多種性格因素的統一,項羽無疑是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它將牢牢地屹立於歷史長河中,雖經千年沖蝕,滌盪,依然歷久不衰,魅力無窮。

我們不能單以是否成就了帝業來評價項羽的是非功過,而要按他的歷史實績來評價。項羽固然沒有成就帝業,但他順應人民的心願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統治;又自刎而死,結束了內戰,使漢統一了全國。這在客觀上不能不說他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功臣。項羽是一座金鑄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歷史的戰車上,供後人瞻仰。



小灰LX


我們首先來看他的死對頭劉邦是怎麼說的:[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 , 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再來看司馬遷怎麼說的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1切如煙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

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項羽至死沒有明白他因何成功又因何失敗,我們從三個方面對項羽這個歷史人物予以簡單分析:

一、政治層面

如果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來講,項羽所代表的戰國舊貴族階層在政治上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是這個敗落的舊貴族階層最終領導了天下反秦事業,而以重新恢復封建分封制為目標的反秦運動,事實上是歷史的倒退,因此做為該舊貴族代表的項羽沒有任何政治先進性可言,最終失敗是必然的,沒有劉邦一定會有“張邦”、“王邦”來推翻他。

二、軍事層面

就個體軍事才能而言,秦漢之交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能夠與項羽匹敵的太少,這不僅指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絕世武力和英雄氣概,更指他擁有“破釜沉舟”的絕決意志,可以肯定地說項羽是絕對一流的軍事將領,但他是不是絕對一流的軍事統帥呢?名義上是,客觀上不是。

秦末之際,天下大亂,有點想法的都會聚眾起兵造反,比如劉邦,而比劉邦有實力更有想法的人多了去了,但無論這些人個人有什麼想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反秦,只有先推反了秦朝統治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表面上他們服從項羽的統一領導,也為了共同目標而奮鬥。

因此,反秦運動取得的所有軍事勝利並非完全由項羽進行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取得的,有點破鼓萬人捶的意思在裡面,除了本部兵馬哪路人馬會自始至終服從項羽指揮?所以項羽以名義上的統帥取得了反秦運動的軍事勝利,他本人對此並未清醒認識,反而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自封西楚霸王,有這樣糊塗的自我認識怎麼可能不失敗?

三、人物格性

1.項羽過於狂傲,目中無人,不善於聽取別人意見,也不會做團隊建設工作,除他個人以外整個團隊其實很弱,他的團隊中文無張良、蕭何,武無韓信、樊噲,足以說明他性格中極難容人的顯著缺陷。

2.項羽自私自利,刻薄寡恩,項羽表面上看似多情,實則無情無義,他有情是隻對他的虞姬有情對他的烏稚馬有情,你可見他對將士有情?直至最後一刻他還要率領最後的部下去拼死一戰,以體現他的神勇,而從不憐惜江東健兒之性命,這是有情嗎?無情至極。

3.項羽殘暴不仁也是他性格中一個重大缺陷,在反秦鬥爭中多次縱兵屠城殺降,雖有迫不得已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是其性格使然。

4. 項羽多疑且缺乏大局觀念,此點從他對范增態度即可知道,核心的問題還是項羽誰也不信只信自己,但他嚴重缺乏管理天下的大局意識,很多決定完全是率性而為,這樣的思想意識和性格特徵,他不失敗誰失敗?


馬昱東


項羽,武功方面:萬人敵,身先士卒,挑戰百人無懼!政治能力:軍事團體尚可把握,治理土地賦稅很難勝任!性格方面:剛愎自用,氣走唯一強大智囊范增!感情方面:重感情、重義氣、愛知己!總結來說,只可為軍事元帥,不可領一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