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安徽建筑大学主题教育接地气打好就业“组合拳”

编者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我省高校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恰逢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会,本期特遴选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得较好的部分高校,以飨读者。

本报讯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建筑大学把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和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度结合,要求有关部门和师生要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工两不误、两促进,注重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统筹兼顾,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有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工作开展不深入、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服务不到位结合起来,以更大力度推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理论指导实践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该校的重要工作。“进入省内一本招生后,我就提出要举全校之力,在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校党委书记、校长方潜生在学校优质就业单位座谈会上强调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作为高校,既担负人才培养重任,又肩负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及高质量就业的要务,该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从事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要把“守初心,担使命”的重心放在全心全意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工作上,放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任务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形势,利用主题教育契机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和担当意识,从更高层面谋划和推动就业工作。提前谋划,积极部署,9月开学就印制就业推荐表、协议书、生源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加大调研力度 全面掌握就业情况

该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时间安排表,针对毕业生就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形式,开展就业工作大调研。通过座谈会、走访院系企业、访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查摆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找准了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着力解决好“三大问题”(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与毕业生对薪酬待遇期望仍有差距的问题,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与用人单位“无生可招”供需不对称的问题,加入应届“考研大军”及“二战队伍”毕业生逐年增多与后续就业跟踪服务不能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精准施策 全力提升就业质量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该校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并明确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主抓,学院为主,处室统筹,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工作指导、服务,依托专业特色,强化校内就业市场主阵地作用。该校结合毕业生专业设置情况,优选岗位匹配度高的优质用人单位来校开展招聘活动,目前已累计举办专场招聘宣讲会486场、综合性招聘会6场、大型招聘会1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根据查摆问题,该校以促就业提质量为重点,广邀优质单位来校招聘。与中铁、中建、中交、广州市政集团、合肥万科、上海联创设计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加强招聘合作力度。同时,加大了对考研毕业生指导服务。

发挥地缘优势,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举办合肥市2019年春季招才引智活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秋季“百企名校”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毕业生扎根我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邀请16家优质用人单位召开研讨会,深入交流、探讨如何提升学校就业工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协同育人,合作共赢。还为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等高校举办硕(博)招生宣传会。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指导水平,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该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服务水平,强化就业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活动,宣传就业、创业最新政策。精准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级、校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就业“绿色通道”,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助力“双困生”顺利就业。为687名毕业生成功申请省级求职补贴,为189名毕业生发放校内求职补贴,补贴资金110余万元。“浩川声学科技”在2019年度安徽省“互联网+”大赛中获金奖和最具商业价值奖,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银奖。“艺海算量工场”获2019年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该校教师王昊禾的论文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论文一等奖,是我省高校唯一一篇获奖论文。(通讯员 唐黎 周晨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