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冷水滩“五化”民政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艺熙)近年来,冷水滩区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深入推进民政工作“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民政事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人本化”温暖民心

该区持续提高救助标准和水平。今年,该区农村低保标准为310元/人/月,救助水平219元/人/月;农村特困对象分散供养标准为405元/人/月;农村特困对象集中供养标准为650元/人/月。城市低保标准为500元/人/月,城市特困对象供养标准为650元/人/月。临时救助通过降低费用门槛、扩大住院费用范围等方式增加支出型救助人数提高临时救助金额。

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今年以来,共摸排走访困难群众家庭和兜底保障对象2635户5013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特困对象152户242人,将符合条件的90户148人纳入低保。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严格按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方案落实低保提标工作,今年,全区社会救助一类兜底保障标准为310元/人/月。目前,该区共有社会救助兜底对象4500余人。

创新实施特困供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养老床位。投资6000余万元,正在建设蔡市老年养护院和普利桥中心敬老院,可新增养老床位650张。2016年至2018年,新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所、改扩建1所,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处、小型养老机构1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72个。目前,全区共有养老床位3700余张,千名老人中占37.9张。

积极落实临时救助。该区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救助对象和类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五类困难群体建立支出型临时救助制度,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2017年至2018年已临时救助15000余人次,救助金额1000余万元,人均救助600余元。

大力落实医疗救助。医疗救助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救助73094人次2213.06万元。为农村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纳参合补助共88719人554.9万元。

“法治化”促进依法行政

近几年来,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普法参学率100%、考试合格率100%。每年组织对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民政工作人员实施民政法规政策的培训,切实提高全体民政工作者的法制意识和水平。

该区坚持把法治思维贯穿到民政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理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程序清单。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做好法规政策、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信息的依法公示,去年共出台规范性文件3个。2016年以来,区民政局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常年指导民政依法行政工作。

“标准化”提升服务水平

2017年以来,共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护理床位230张,投资370万元对4所农村敬老院、区福利中心大楼的消防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投资400余万元维修改造区儿童福利院,高标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40多个。

高标准建设区婚姻登记处,做到功能设施、服务流程、制度建设、档案管理“四个标准化”,达到国家4A等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

推进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先后孵化出壳社会组织17家,孵化培育了近60家社区社会组织,为助力脱贫攻坚、社区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信息化”不断加快

按照民政四级广域网的要求,投入近20万元购买网络设备,在全市率先完成民政四级广域网升级工作。民政局机关建立民政视频会议系统、内网公文传输系统、网上信访系统、智慧永州公共服务平台等电子政务平台。

同时,全区建立低收入家庭核对认定平台、乡镇(街道)网络报灾平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等工作平台,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社会化”成效明显

该区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生活费等10余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该区2017年5月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2018年区政府出台《关于扶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暂行办法》,每年区财政预算150万元经费扶持社工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对新成立社工类社会组织每个奖励开办费2万元,对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给予支持。

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政服务项目、脱贫攻坚、社区治理和文明创建等公益服务,2017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500万元左右,购买项目22个。率先在全市实施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乡镇(街道)社会服务工作站20个。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事务办,安排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专职人员2名,村(社区)配备民政协理员1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