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胡姓(26)|胡曾和胡恬:隋唐五代時與四川有交集的胡姓人

黃勇/文

整個隋唐五代時期,與四川有關的胡姓,也是寥若星辰,僅有唐末時的胡曾和後蜀政權的胡恬。

胡姓(26)|胡曾和胡恬:隋唐五代时与四川有交集的胡姓人

考中進士後,胡曾選擇了給高官做幕僚

胡曾(céng),號秋田,邵州邵陽縣(今湖南邵陽縣)人,早年刻苦求學,年紀輕輕就很有才名。但他在唐懿宗鹹通年間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結果沒考上進士。

胡曾生平喜歡遊歷,沒考中進士後,就滯留在京城長安,四處遊玩。

後來,胡曾多次參加考試,都沒考中進士,他寫了一首《下第》詩抱怨說:“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

鹹通中期,胡曾終於考中了進士。另據有關學者考證,胡曾並沒有考中進士。

當時考中進士並不像後世那樣朝廷任命官職,只是有了做官的資格,相當於考中進士是一個資格考試,要做官,還得靠自己去奮鬥。

怎麼奮鬥?胡曾選擇了給高級官員做幕僚,這也是當時大多數沒背景的進士走的路。

給劍南西川節度使路巖做了一年的掌書記

鹹通12年(871),36歲就高居相位的路巖,在權力爭奪中落敗,被貶出京城,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

胡曾的大名早就傳到路巖耳裡,路巖徵召32歲的胡曾為掌書記。多年潦倒的胡曾非常高興,立即啟程趕往成都。

掌書記,全名叫節度掌書記,為掌管一路軍政、民政機關的文職機要秘書,是溝通藩鎮與中央的高級文職僚佐,地位僅次於節度副使、行軍司馬、節度判官等。

胡曾剛上任,為讓西山八國(當時西南的少數民族群落)來朝,寫了一篇檄文,讓他聲名大振。

可惜好景不長,一年後,路巖轉任荊南節度使,後被賜死。

作為路巖的幕僚,路巖一走,胡曾就失業了,而且沒人敢用在權力鬥爭中失勢者的下屬。

胡曾成為高駢的掌書記

乾符元年(874),詩人、名將、軍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孫子高駢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胡曾成為高駢的掌書記。

當時的南詔勢力較強,多次侵犯西南邊境,向高駢提出分割領土的要求,甚至揚言“飲馬錦江”。

胡曾奉命回書,檄文義正辭嚴,氣勢磅礴,文采飛揚。同時,高駢的大兵出發,南詔首領驃信大為恐懼,趕緊把兒子送到朝廷作為人質,乞和並約定不敢再犯。

乾符5年(878),高駢轉任荊南節度使,把胡曾一起帶走。

胡曾在文學上以詠史詩聞名

關於胡曾的死,有3種說法。

一說是終老於家鄉,一說是死在幕僚任上,還有一說是因為牽連到高駢叛逆罪而被朝廷所殺。

胡曾在文學上以詠史詩聞名。《全唐詩》收錄了胡曾的《詠史詩》150首,全是七絕詩,每首以地名為題,評詠當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詠史詩》託古諷今,以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暴政權臣而著稱,而且語言通俗明快,褒貶明確,在晚唐、五代時頗為盛行。

《唐詩紀事》曾經記載說,前蜀皇帝王衍宴飲無度,內侍宋光溥在宴會上吟詠胡曾的《姑蘇臺》一詩,讓王衍大為惱怒,為之罷宴。

後來,《詠史詩》被引入《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等演義作品中,使之流傳更為廣泛。

據有關胡氏族譜記載,胡曾在老家第一次修建了安定堂,被尊為安定堂建堂太祖。

胡恬官至後蜀政權少將作檢校僕射

胡恬的記載比較簡單,他的父親曾任晏州(州治思峨縣,即今四川興文縣)刺史,胡恬後來卜居在嶽州湘陰縣(今湖南湘陰縣)的白鶴山白鶴觀。

胡恬喜好陰陽、緯候、星曆、推步、鱸火飛白等,而且在篆刻詞賦上都有造詣。

在五代十國時期,各地割據的勢力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沒去。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後來卻為後蜀政權效力,官至少將作檢校僕射。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27)。

【特別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