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名為“革命”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用行動捍衛和平

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領導人,也是目前非洲諸國中最年輕的領導人。

他的名字是阿比·艾哈邁德·阿里,現年42歲的他自去年4月起擔任非洲第二人口大國埃塞俄比亞的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因其為實現和平和國際合作而付出的努力,特別是由於他為解決與厄立特里亞的邊界爭端所採取的果斷舉措而獲頒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10月10日的頒獎禮上如此宣佈。

埃塞俄比亞總理辦公室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說,非常高興能表達出我們的自豪,“阿比·艾哈邁德·阿里將和平、寬恕以及和解等關鍵政策融合進了他的政府裡”。

名為“革命”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用行動捍衛和平

經歷狂飆突進的革命年代

1976年8月15日,阿比出生在埃塞俄比亞西南邊境、與蘇丹毗鄰的卡法省小鎮貝沙沙。當地發展嚴重落後,不通自來水和電,他上初一時仍未見識過供電系統和柏油馬路。

卡法省是農牧業重地,更是埃塞俄比亞咖啡的主要產地。卡法(Kaffa)又譯咖法(kaffatown),“咖啡”即從“咖法”演變而來。咖啡的起源尚無定論,最著名的說法之一便是起源於這一帶的山區雨林。埃塞俄比亞咖啡,至今被公認是全世界最優質的咖啡。

阿比的父親有4個妻子,共生育了13個孩子,他是第4個妻子生下的最小的孩子。他的父親是個穆斯林,母親信仰基督教。埃塞俄比亞是最早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1世紀,基督教就傳播到這片交通閉塞的高原山地。目前,全國62.8%的人口信仰基督教,33.9%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艾哈邁德·阿里是父名,阿比(Abiy)是他自身的名字。不過,他最初的名字是Abiyot,意思是“革命”,這是一個響應時代大潮的名字。1974年,阿比出生前兩年,國家發生了一場革命,推翻了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的統治,成立了社會主義埃塞俄比亞臨時軍政府,通稱“德爾格”。

這位在1930年正式加冕稱帝的皇帝,一度是個偉大人物。他在1931年頒佈祖國第一部憲法,確立了議會制度,但皇帝始終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如消滅奴隸制、發展教育事業、統一國家財政、建立現代化國防……然而,這些難能可貴的現代化改革被意大利扼殺。

1935年10月,意大利軍大舉入侵埃塞俄比亞,皇帝領導全國軍民浴血抗戰,最終於1936年5月戰敗。皇帝流亡英國,繼續領導國內的抵抗運動。1941年5月,借英軍在東非戰場擊敗意大利軍的東風,皇帝歸國,埃塞俄比亞光復。這是海爾·塞拉西的聲望最高峰,他被讚美為“偉大的皇帝”“埃塞俄比亞之父”。

進入1960年代,他日益獨裁、統治遍佈失誤,國家持續動亂,經濟惡化。接下來的日子更加難過,1972年起的旱災造成30多萬人死亡,但皇帝對民生疾苦不為所動。惡劣的經濟催生軍隊紛紛叛變、工人罷工、農民造反。1974年5月,一群下級軍官發動政變,隨後罷黜皇帝,終結君主制。

被軟禁的海爾·塞拉西在1975年8月27日病逝,終年83歲。阿比在一年後出生,他無從體驗君主制時代,而成為了革命的一代人。然而,革命年代的埃塞俄比亞並不比皇帝晚年時代強。

曾留美受訓的陸軍少校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之前擔任過革命士兵委員會主席,隨後任德爾格副主席。1974年11月,他殺死了立場相對溫和的德爾格主席。軍政府標榜信奉社會主義,得到蘇聯和古巴的諸多援助。不過,軍政府對待反對者的手段遠比皇帝時期殘酷,不經審判就將其執行死刑或監禁。

但是,門格斯圖嫌這一切還不夠革命。1977年2月,他對德爾格進行一輪徹底清洗,成為德爾格主席和國家元首,讓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他上位後立即將大清洗擴大到別的政治派別,重點鎮壓其他兩家共產主義政黨,即親華的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黨、親蘇的全埃塞俄比亞社會主義運動。在反對海爾·塞拉西的鬥爭歲月裡,他們曾並肩作戰,肝膽相照。

標榜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德爾格政權,血腥鎮壓同樣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聽起來很荒誕。君主制終結後,埃塞俄比亞陷入內戰,派別錯綜複雜。待門格斯圖一家坐大,各路人馬逐漸有了共同目標,那便是推翻他的統治。直到1991年5月,門格斯圖政權被推翻,國家才回歸和平。

19年榮耀的軍旅生涯

阿比此時尚年幼,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腥風血雨。他童年生活的最深印象,必然是1983年至1985年肆虐全國的大饑荒。這是埃塞俄比亞在20世紀最嚴重的一次饑荒,奪走超過100萬條生命。所幸,饑荒重災區在國家北部。

1988年3月,國家進入全面內戰狀態,阿比尚在上學。5月,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下稱“提人陣”)、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OPDO)、南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運動,組建成政治軍事聯盟——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下稱“埃革陣”)。

實力最龐大的提人陣,當仁不讓成為反政府聯盟的核心。提人陣的大多數核心幹部建立提格雷馬列主義聯盟,作為幕後領導組織。該組織追隨阿爾巴尼亞領導人恩維爾·霍查的政治路線,霍查主義1978年後曾風行一時。

1991年初,15歲的阿比加入軍隊,但不是埃塞俄比亞國防軍,而是OPDO下屬的軍事組織。他迷戀科技,且接受過小學和初中教育,於是擔任起無線電操作員。即便在如今,埃塞俄比亞15歲以上的成年人識字率僅為27.0%。

同年5月,聯盟軍隊攻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門格斯圖宣佈辭職,流亡津巴布韋。國家迴歸和平,阿比的戰鬥生涯沒超過半年。

對軍隊團體而言,推翻皇帝統治的革命是個轉折點,埃軍此前是全盤美式化,此後逐漸蘇式化。二戰後,美國大力援助埃塞俄比亞,並設立軍事基地,還給予當地1.5億美元的軍援,佔美國對非洲軍援的一半。朝鮮戰爭爆發,埃塞俄比亞當即派出一個步兵營參戰,編入美軍第7步兵師序列。而當埃塞俄比亞倒向蘇聯陣營時,蘇式武器、教官、技術人員源源不斷到來。

1977年到1978年,索馬里進攻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一心想得到埃塞俄比亞東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的歐加登地區。歐加登是索馬里人聚居區,曾被叫作埃塞俄比亞屬索馬里,對應英屬索馬里、法屬索馬里、意屬索馬里。

戰爭爆發前的索馬里得到過蘇聯的大力援助,戰時又得到伊拉克、敘利亞的幫助。埃軍尤其是空軍,在皇帝倒臺後成為重點清洗對象,在索軍攻勢前節節敗退。但這一次,蘇聯放棄了索馬里,選擇了戰略地位更重要的埃塞俄比亞。

1977年11月開始,蘇聯向埃塞俄比亞大規模空運物資。戰爭期間,來到這裡的蘇聯顧問最多時有1500人,古巴軍隊有1.1萬人。此時,索馬里只能得到美國、巴基斯坦,以及阿拉伯陣營的“叛徒”——埃及的援助,比起前者實在太微不足道。對埃塞俄比亞而言,這是一場神聖的衛國戰爭,他們最終趕走了索軍。

阿比入伍時,那些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都是蘇聯本土、東歐製造的蘇式武器,老舊武器則是皇帝時代的美國貨。美蘇兩大強國的武器、戰術、軍事思想在這塊土地上交匯。

年輕的阿比表現優異,進入了軍官學校,並從士兵躍升到軍官階層。他學習通信和情報專業,一直在該領域工作。1994年4月到7月,慘絕人寰的盧旺達大屠殺發生,阿比翌年被派遣到聯合國盧旺達援助團工作。1998年5月,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戰爭爆發。阿比領導的一個情報小組,發現了厄軍一處陣地,立下戰功。

2001年,阿比在職完成本科教育,獲得亞的斯亞貝巴Microlink信息技術學院的計算機工程專業學士學位。2007年,他參與創建了埃塞俄比亞信息網絡安全局(INSA)。2010年,他以上校軍銜退役,告別19年軍旅生涯。

脫下軍裝的那一刻,想必他熱淚盈眶。是軍隊給了他安身立命的資本、社會晉升的通衢大道。從軍期間,他還收穫了愛情,並生育了3個女兒。

名為“革命”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用行動捍衛和平

​2018年9月16日,沙特紅海沿岸城市吉達,在沙特國王薩勒曼(中)的主持下,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右)與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簽署和平協議。

解決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自從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後,埃革陣掌握政權至今。1994年,新憲法《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面世,改為聯邦制、三權分立、議會內閣制。總統只是國家元首,總理和內閣有最高行政權。1991年的革命後,國家政局基本穩定,少量的反政府武裝侷限在邊遠地區活動。

2010年,阿比擔任起OPDO的中央委員會委員、埃革陣執行委員會成員,並當選了下議院議員。2015年,他擔任科技部長,2016年擔任奧羅米亞州副主席。2018年2月22日,阿比成為OPDO黨主席。3月27日,他當選為埃革陣新一任黨主席,成為執政黨的最高領袖,並在4月走上國家最高職務——聯邦政府總理。

新總理阿比一上臺,就釋放了數千名持不同政見者、為軍隊的暴力行為進行道歉、並歡迎被其前任視為“恐怖分子”的流放團體。接下來,他要解決與鄰國厄立特里亞的緊張關係。

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有著扯不清的淵源,它們一度屬於同一個帝國。1889年,意大利殖民者將紅海岸邊的佔領區合併成統一的殖民地,命名為“厄立特里亞”。1950年,聯合國大會投票決定,兩者合併成“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聯邦”。然而,海爾·塞拉西在1962年取消聯邦制度,強行把厄立特里亞變成埃塞俄比亞的一個省。厄立特里亞原先享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政府,如今卻得聽命於亞的斯亞貝巴。

這讓厄立特里亞人不高興了。早在1961年,厄立特里亞解放陣線(下稱“厄解陣”)就成立了,目標是以武裝鬥爭取得祖國獨立。1970年,更激進的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下稱“厄人陣”)從厄解陣分離出來,並主導了厄立特里亞獨立戰爭。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面對強大又殘酷的門格斯圖政權,厄人陣與埃革陣結成盟友,在1991年贏得戰爭勝利。

如其所願,厄人陣獲得厄立特里亞全境,埃革陣統治了埃塞俄比亞。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亞在聯合國幫助下舉行全民公投,以99.8%贊成率通過脫離埃塞俄比亞,一個新國家在5月24日宣佈獨立。由厄人陣改組而來的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成為全國唯一合法政黨,自1978年就擔任厄人陣領袖的伊薩亞斯·阿費沃基,則一直擔任黨領袖和總統。

此後不久,由於雙方不滿於原先的邊境劃分,怒氣日積月累,演化成戰爭。1998年5月6日,厄立特里亞軍隊對埃塞俄比亞發起進攻。兩國大量使用塹壕,讓人不由自主想到一戰時期屍山血海的塹壕戰。為此,聯合國安理會於2000年7月通過決議,在兩國邊界劃分25公里寬的臨時安全區,維和部隊進駐。12月,兩國簽署和平協議。

然而,結下血海深仇的雙方都咽不下這口氣,邊境緊張局勢此起彼伏。2012年,埃塞俄比亞空軍對厄立特里亞三個軍營進行小規模轟炸。2016年,邊境再次爆發戰爭。長期交惡讓兩國的經濟民生受到極大損失,邊境地區數百萬平民生活也大受影響,厄立特里亞更為此維持著一支與人口數極不相稱的龐大軍隊。

阿比在其就職演說中,提到要跟世仇厄立特里亞和解,外界覺得這不過是為了展現政治正確的姿態。然而,他做出了實際行動,首先將埃塞俄比亞憑藉軍事優勢佔領的地區還給對方。有了這一動作,兩國間的合作慢慢恢復。

正是在他的斡旋之下,2018年9月16日,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在沙特簽署歷史性和平協議,結束了持續近二十年的衝突。在現場見證協議簽署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股強勁的希望之風正在非洲之角吹動。

除了推動自身國家的和平議程,阿比也參與了地區其他國家之間的和解進程。多年來互相持敵對立場的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於2018年9月恢復外交關係,阿比政府在當中作出積極貢獻。他還試圖在肯尼亞和索馬里之間就海域權利的爭議進行調解,目前各方看到了衝突解決的希望。而在蘇丹,軍事政權和反對派返回談判桌,今年發佈新憲法的聯合草案,確保該國和平過渡到文官政府,阿比在這一過程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阿比政府努力尋求促進和解和團結,但其國內的人道主義危機仍未消失——約有320多萬埃塞俄比亞人流離失所,還有來自鄰國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因此有評論認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他還為時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