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初到西藏,对什么都好奇。我第一次去朋友边巴家做客时,对他家很讲究的土木传统藏式民居,很是欣赏。不停地拍照,院内院外,房前房后,上上下下,拍个没完。

我指着整齐地贴在白墙上,那圆圆的东西,问边巴那是什么?边巴笑了笑,没有问答。停顿片刻,又说,装饰保暖使用。我看着这独特的造型和精致,赞不绝口。

边巴的父亲,厨艺水平非常高,那顿餐成为我记忆中的珍馐佳肴。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饭后聊天,谈到做饭用什么燃料,我问边巴,"你们平时烧什么?"因为我没有见到象内地那样的柴火垛,那时没有天然气,液化气也很少,太阳能只是用来烧水,电只是用来照明和家电使用。边巴指着白墙上的那东西,笑着说,"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燃料。 "

我问那是什么东西?他说是牦牛粪。我大吃一惊,吃的美食差点吐了出来。边巴大笑,"我饭前没有告诉你,是估计到你接受不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他解释到,在广袤的旷野,在雪域高原的牧场、农寨里,到处都有燃料——牛粪。 在雪域高原,牛粪不被视为污秽之物,也不被人当肥料抛撒在田野里,而是牧人赖以生存的燃料。

我问:"为什么不用煤、木材和农作物秸秆呢?"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边巴吸了口烟,缓缓地说道,"煤、木材比较昂贵,也不容易找到。秸秆烟大,也不够使用。藏区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经验,最后还是用牦牛粪最普遍、最经济、最方便。"

边巴讲述了藏区燃料使用的特点。作为燃料,牛粪有许多煤和木柴比不上的优点:牛粪易捡,草原上俯拾皆是,半天时间捡上两三麻袋,就够一星期用了;牛粪易燃,一不用抽风灶,二不用鼓风机,随便找一把干草,很快就能点燃;牛粪虽不像煤那样具有持久的燃烧力,但火力与煤不相上下,20分钟即可烧开一壶水,半个小时足能保证你吃上热饭热菜。对于农牧民来说,牛粪是必不可少的燃料。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藏族以前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迁徙不定,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上,除了草就是草,很难找到可供烧水做饭的木柴等燃料;即使有,也不可能专用一些牦牛来驮运木柴四季游牧。而牛粪一不用驮运,二不用加工,无论走到哪里,牦牛都可以生产出足够使用的燃料,用时随手捡来。由于牛粪系草食动物的排泄物,所以较干净,无污秽之气,与食肉动物的粪便完全是两回事。

他领我进了厨房,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看着和内地没有多大区别,但边巴说大不一样。在生活实践中,藏族人总结有许多烧牛粪的经验。牛粪火易燃易熄,为使其持续不断地燃烧,他们创造并世代沿用着一种其状如船的"船形灶"。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他指着灶台说,这种船形灶,藏语叫"塔夸",灶呈长方形,高约60厘米,长约1米,后面有一专供放案板的平台,前面中部有一灶膛,灶膛前后各有一储放牛粪的深仓。牛粪仓与灶膛连接处,有一斜坡状缺口,可由此往灶膛里送牛粪。

在塔夸的前面,另有一灰池, 专供储放牛粪灰,井可利用其余热,烤火取暖。牧人每当迁移到一个新牧地,就地捡些石块,和点泥巴,不到两个小时即可把船形灶垒砌起来,走时原地留下。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我问:"西藏冬季寒冷,也是用牦牛粪取暖吗?也是象汉族人烧煤炉子那样把房间或帐篷加温吗?"

"大致相似吧。"边巴说。他进一步解释到,为了使牛粪火不致熄灭,房间或帐内保持一定温度,牧人还常趁牛粪火燃烧得正旺时,在上面厚厚地压一层碎牛粪,这样上面冒烟,下面一层一层地燃烧,不断地散发热量。待碎牛粪燃烧到到一定程度时,下面的热量冲破厚压, 轰"的一声响,灶膛里便"呼呼"冒起火焰。如此反复地封上几次,夜里也就不致挨冻了。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那要是雨雪天怎么办?"我好奇地问。

"若远行遇上阴雨天气,须烧湿牛粪时,大都使用火皮袋。"边巴翻出一个袋子给我看,指着介绍,藏语叫这"库毛"。这种火皮袋,是在一张完整的山羊皮筒上固定一截30厘米长短的钢管,用时扇动皮袋,通过钢管把风吹入灶膛内。以前牧人扇动火皮袋时,盘腿而坐,双臂一张一合,皮袋一鼓一瘪,"呼呼"风起,即使再湿的牛粪,也很快燃烧起来。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此外,牧人为储存牛粪,还常用拍制的湿牛粪饼垒砌"牛粪墙",有的垒至半人高,有的甚至垒砌近两米。这种牛粪墙在冬季牧场最为常见,它既储存了牛粪,同时又是牛羊的圈墙。 牛龚墙烧不完时,留于原地,待来年重返牧地.或后来人迁徙到这里时,就不愁无干牛粪可烧了。

我听完讲解,很感慨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在物质短缺、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劳动人民总能找到合适的生存条件,生生不息。

藏族人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燃料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