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每一个男人都希望回到几百年前,三妻四妾男权社会,这时女士们往往会回上一句:呵,男人们!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网络图之三妻四妾

男人想要三妻四妾,那女士们呢?你们是否想过坐拥男神三四个,夜生活翻个牌大家排队慢慢来呢?不要着急臆想,这个事情在西藏真的有。一妻多夫制,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1%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在我国,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交界处)。

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在当地农牧区一个女性同时拥有几个男性是很常见的,他们以家庭和睦而自豪。处在青藏高原之上的西藏,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在婚姻制度上,西藏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婚姻形态: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一夫一妻在西藏大多数地区都是婚姻的主要形式,一妻多夫则是数量居第二的婚姻形态。有一种说法是:在西藏最典型的婚姻形式还是一妻多夫,无论在农业人口中还是牧区,都通行这一制度。但是在国际上,一妻多夫制的常见性要远远低于另外两种。国际主流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一妻多夫是极为罕见的,但在西藏至今还是很普遍的。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一、西藏的一妻多夫主要有两种的常见形式:

1、同胞共妻制。若干兄弟共有一妻,长兄娶妻,弟享夫权, 生子都属于长兄,兄死后,其财产、地位及妻子都传给次弟。

2、非同胞共妻制。指一个地方上几个男子共有一妻,由该女轮流到他们的住所同宿若干时日,若生小孩,则按某种仪式来确定其父,也有女子留居母家,其丈夫分别往女家留宿,暂享夫权,在这一制度下,凡初生之子,定为年长的丈夫之子,依次类推。

二、历史渊源

藏族这个男性彪捍勇猛的民族,在古代曾是女性中心社会!游牧部落因为居无屏障,容易受外敌侵袭。所以壮健男子保卫家族,管理牲畜帐幕则委托于妇女与老弱。在对偶婚姻制度尚未严格建立以前,这样社会的妇女,为何具有战胜一切的魔力,缘由有三点:

1、以性的关系,使男子颠倒。

2、以掌握衣食资粮 , 一妻多夫制之关系,使全群男性无形中受羁勒。

3、以乳哺婴孩之关系,博全群爱护。

这样自然形成为女性中心之制度。

三、为什么西藏会形成这样的婚姻制度

西藏的社会阶层分为贵族、差巴和堆穷,后两者皆为农奴。差巴是有姓名的家庭,只要完成了对于庄园主应尽的责任,就可以获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并且这份使用权是可以由下一代人继承的。堆穷则分两类:一种是可以以个人名义从领主那里获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但不能继承;另一种是完全没有土地,可以自由流动,但仍有自己的领主,要向领主纳税尽责。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对于差巴家庭而言,继承的土地十分珍贵,为了防止各个子女结婚后引起责任与权利的纠纷,产生了“单一婚姻原则,”形成了“单一婚姻主干家庭”。这种家庭每代只能构建一个婚姻,这个婚姻的后代都是家族的直系成员并享有全部权力。如果一代之中有多个儿子,他们就共娶一妻,女儿则嫁出去,形成一妻多夫;儿子只有一个的话就娶一妻,形成一夫一妻;如果没有儿子有多个女儿,就招赘一个女婿,形成一夫多妻。这一原则也会用在父子关系上,形成父子共妻。这种婚姻制度,使得继承的土地避免被两个婚姻各自的后代所分割,有利于家庭社会势力的扩大和门第不衰,这是保持一个家族稳定性与延续性的重要标准。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另一方面,西藏物质资料匮乏,税务繁重,各自娶妻分家缺乏物质基础。另外有一些地方,以家庭为单位摊派差税,一夫一妻制会让家庭承担更重的税务,多偶制不仅能让负担减轻,还能让劳动力更集中,这在农牧社会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方面,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存环境艰苦。在广大牧区,人烟稀少,游牧民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接触,选择配偶的范围缩小,加上其他血缘、等级的通婚禁忌,进一步缩小了婚配范围,致使一妻多夫成为一种适合藏民生活方式的婚配方式。

在传统观念看来,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好事。兄弟不分财产,团结合作,和睦相处,财产不外流,有利于家庭幸福家族兴旺。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妻多夫不仅不会受到父母的反对,还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电视剧《西藏秘密》剧照,该剧有关于西藏一妻多夫制度方面的内容

有人说当今社会发展,应该摒弃现有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也有人说应该尊重西藏文化,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相信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一定会有一个两全法,不负文化不负社会发展。

为什么西藏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度?

对于西藏一妻多夫制度,你们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