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幾乎是個孤兒,沒成家前,他的親人只有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按理說,一家人死裡逃生後大富大貴,應該親愛的不得了才是,為什麼才富貴了幾年,就對自己的親侄子動了殺心?這個當叔叔的,對得起侄子,對得起死去的哥哥,對得起死去的父母麼?自家侄子,犯了什麼大罪,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一般的說法,是對朱家叔侄各打五十大板,朱元璋疑忌功臣,朱文正驕奢不法。可朱文正貴為朱元璋唯一的侄子,是自家人,不是功臣徐達、常遇春之流的外人能比的;二是朱文正妥妥的親王級別的人物,弄點特權也沒啥,也不至於被殺啊?

戚而不見異,親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朱標沒出生之前,朱文正是朱元璋最近的親人,當然要特殊一點了。都說朱元璋殺功臣,連自己唯一的侄子朱文正也不放過。可實際上朱文正最後被幽死,也多是特權思想在作怪。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孤軍守洪都,抗擊陳友諒60萬大軍85天的進攻,為朱元璋滅陳友諒立下首功。可是卻因為得到的封賞不如常遇春他們,心有怨恨,就放任指使自己的部下搶奪常遇春他們部下的妻女。其實朱元璋沒有封賞朱文正,一是因為朱文正是自己的親侄子,常遇春他們是給朱家打工的,封賞常遇春他們更重要,二是朱文正自己要求不封賞的。按察使李飲冰參朱文正驕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責罵,朱文正恐懼,李飲冰又參劾朱文正有異心。朱元璋大怒,打算殺了他,幸好嬸孃馬皇后出來作保,說“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才改為監禁。朱文正不久病死。吳晗在《朱元章傳》中說,文正以“親近儒生,胸懷怨望”被鞭死。那個李飲冰最後被朱元璋割乳而死,算是給朱文正報了仇,也給人李飲冰挑撥朱家叔侄的印象。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再仔細想來,朱文正之死和朱元璋喜歡處處模仿劉邦有關。朱文正在朱家的位置,比劉濞在劉家的位置要高很多。一旦朱元璋有事,朱家老大是朱文正,所以得提前下手。殺了朱文正,照樣封他的兒子當王爺,可見朱元璋不是在乎那個爵位,文正也沒啥大錯。朱文正只比朱元璋小8歲,至正十三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的第二年,佔領滁州,朱文正來投奔,參加革命的資歷並不比朱元璋淺多少,那一年,朱元璋26歲。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趙翼評論說,劉邦屠戮功臣,只有韓信和彭越是必須殺掉的,因為劉邦怕死後別人駕馭不了他們。黥布是先反後誅,盧綰和韓王信也是先有謀反證據才去征討,雖然這些人是被逼反的。可是劉邦還是留下了蕭何、曹岑、周勃、灌嬰等人倚為心膂,可以託孤寄命。獨獨到了明太祖,借功臣取天下,天下既定,就要把打天下的都殺光,其殘忍為千古未有。雄猜好殺故是其本性。胡大海在浙東立戰,其兒子在都中犯酒禁,朱元璋親手殺了他,說“寧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其殺朱文正,也有法不阿貴的意思。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趙翼評論說,漢光武、唐太宗定天下時方年少,等他們老了,功臣們也就凋零的差不多了。可朱元璋不一樣,他起事雖早,可定天下時六十多歲了。太子又弱,太子死,太孫更弱。為身後慮,不得不大興胡、藍之獄。這時候要是朱文正還在的話,誰接替皇位一目瞭然。讓朱文正活到這時候,他接不接班,真不是朱元璋能說了算的。殺朱文正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稱帝,還是吳王,和平天下後的常遇春之流還不是一回事,是完完全全的防患於未然。朱元璋征戰那麼多,萬一戰死,那接班人完全輪不到自己的兒子。朱文正有能力,有資歷,有軍權,有人脈,朱家集團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就是他。

朱元璋好學,時常召儒生講經史。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唯一的侄子朱文正?

漢高祖封侄子劉濞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發現劉濞貌有反狀,悔之。拍著劉濞的後輩說,“五十年後漢家東南有亂,是你吧。今天下一家,不要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