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茶陵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列寧學校

茶陵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它位於秩堂鎮毗塘村。原址系古茶鄉十七、十八都公建的書院,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816),是清代茶陵境內的一所著名書院。因其北、東雩水縈繞,故名“雩江書院“,又稱毗塘書院。建築面積1136平方米,由前、後兩棟構成一個院落。書院建成後,學士鄉賢在此設館講學,經久不衰。清探花譚鑫振少時曾受教於此,因而蓬蓽生輝。

茶陵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列寧學校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為了發展根據地文化,培養革命軍事力量,壯大革命隊伍,1930年7月23日,湘贛蘇區茶陵縣蘇維埃政府在小田創辦了以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的名字命名的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由於受國民黨軍隊進攻的威脅,1931年12月遷至今址。1933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堅壁清野,學校師生化整為零,大部師生參加紅軍長征,有的留守,進行地下活動。

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書院荒蕪,幸得當地群眾竭力保護,才未遭破壞。

茶陵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列寧學校

建國後秩堂的孩子要徒步到10公里外高隴的“祖安中學”就讀,至1952年,茶陵縣人民政府決定:為讓革命老區的孩子就近入學,恢復辦校。曾經停辦了十八年的列寧小學,也獲得新生命。

1956年5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耀邦同志為學校題字“列寧學校”。1959年7月學校更名“列寧中學”。2005年7月,撤老校並新校,列寧中學合二為一,現址為秩堂中心小學並更名為列寧學校。列寧學校(雩江書院)舊址,1984年10月公佈為株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3月公佈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茶陵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列寧學校

昔日的紅軍學校,成為今日的人才搖籃,75年來,該校共向社會輸出人才11000餘名,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近年,隨著旅遊產業的興起,這所中國最早興建的紅軍學校,已成為了茶陵一個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由於該景點靠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江西寧崗,加之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第八線路從中穿過,平時來此參觀的遊客較多。2005年,茶陵縣投資30萬元對學校進行了擴建,將列寧學校建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示範基地,目的是激勵後代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