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正如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一样,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什么是科学?一言以蔽之,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如果一个理论既不能证明其真,又不能证明其伪,它有可能是神学、也有可能是玄学,但绝不可能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态度?同样可以一言以蔽之,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如果一个人没有“怀疑的态度”,没有“批判的精神”,那么很容易造成对“科学”的“迷信”。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其次才是作为一种信仰存在。首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理论工具,其次才是作为一种真理存在。正如人们选择相信科学一样,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相信”绝不是不容置疑的“迷信”。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严重的错误思想,一种是盲目的排斥,一种是盲目的信仰。造成前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后者绝对是没有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精义导致的。

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绝大多数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于考试需要的,能够主动学习并形成自己理解的人并不算太多。基于很多教师水平本身有限,考点、知识点、难点他们是知道的,但是真正理解并运用这是需要结合个人事情情况选择性消化和吸收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我学过所有哲学中最简单的一种,这是与传统学说相比较得出来的结论,诸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元气论、道学、理学、心学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学过所有哲学中最实用的一种,这是通过比较西方哲学得出来的结论,诸如古希腊哲学、宗教哲学、近现代唯心主义哲学等等。

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比较容易理解,这根当代人普遍接受科学观念的洗礼有关系,也跟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得以通行有关,同时也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人,学习马哲是没有门槛的,不像传统的哲学需要“取类比象”的思维,还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更要命的是古代哲学几乎是没有“系统表述”的,古人的思想就像是碎片一样散落在很多经典著作中,需要不断的原著经典,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这种“功夫”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辈子皓首穷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原理教材之外,需要拓展阅读的书也不是很多,比如:《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评序言导言》。如果不需要深入研究政治经济问题,光这几本书就足够了。

之所以说它实用,是因为它比较容易上手,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决定的。一方面是它具有“实践性”,学问不是用来“玄谈”的,更不是用来“修身养性”的,而是用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我们课本中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工具”,他的本质是“工具”,如同手机电脑一样,知道它的基本功能后,简单适应一下就可以“拿来就用”。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哲不同于其他哲学的鲜明特征。

有的人因为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因为马克思是德国人而排斥马克思主义,这种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现实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离不开的“电”,是美国人富兰克林发现的,而发电技术是基于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总结出电磁学才在后世得以应用的。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外国人,电学、电磁学都没有中国人的发现而弃之不用?而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正如富兰克林发现了电一样,正如施莱登发现了动植物细胞一样,正如迈尔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正如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一样。难道就因为发现真理的人不是中国人,而对真理弃之不用?

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有的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为简单的了解其世界观而又没有弄懂方法论,故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万世不易的大法。这是一种旧的思维,总是追求真理的绝对性,而不能辩证地看待真理的相对性,这种错误很容易导致“本本主义”,很容易产生迷信教条的思想。真理的绝对性说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主观是可以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并且所认知的结果在这个条件、范围内永远是正确的。而真理的相对性说的是,客观世界是无限且永恒发展的,主观对客观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认知,其得出来的结论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得不适用。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假,但是不能迷信真理是万能的,真理毕竟不是上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发展真理,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来实践真理,而不是盲目的崇拜真理,更不是盲目的排斥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