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如何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正如如何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一樣,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什麼是科學?一言以蔽之,科學具有“可證偽性”,如果一個理論既不能證明其真,又不能證明其偽,它有可能是神學、也有可能是玄學,但絕不可能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的態度?同樣可以一言以蔽之,科學的態度具有“批判性”,如果一個人沒有“懷疑的態度”,沒有“批判的精神”,那麼很容易造成對“科學”的“迷信”。

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一門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其次才是作為一種信仰存在。首先是一種認識世界的理論工具,其次才是作為一種真理存在。正如人們選擇相信科學一樣,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相信”絕不是不容置疑的“迷信”。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有兩種嚴重的錯誤思想,一種是盲目的排斥,一種是盲目的信仰。造成前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後者絕對是沒有正確理解“辯證法”的精義導致的。

如何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絕大多數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於考試需要的,能夠主動學習並形成自己理解的人並不算太多。基於很多教師水平本身有限,考點、知識點、難點他們是知道的,但是真正理解並運用這是需要結合個人事情情況選擇性消化和吸收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是我學過所有哲學中最簡單的一種,這是與傳統學說相比較得出來的結論,諸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元氣論、道學、理學、心學等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學過所有哲學中最實用的一種,這是通過比較西方哲學得出來的結論,諸如古希臘哲學、宗教哲學、近現代唯心主義哲學等等。

之所以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比較容易理解,這根當代人普遍接受科學觀念的洗禮有關係,也跟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得以通行有關,同時也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關係。對於絕大多數人,學習馬哲是沒有門檻的,不像傳統的哲學需要“取類比象”的思維,還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礎,更要命的是古代哲學幾乎是沒有“系統表述”的,古人的思想就像是碎片一樣散落在很多經典著作中,需要不斷的原著經典,需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這種“功夫”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輩子皓首窮經。而馬克思主義哲學除了原理教材之外,需要拓展閱讀的書也不是很多,比如:《共產黨宣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政治經濟學批評序言導言》。如果不需要深入研究政治經濟問題,光這幾本書就足夠了。

之所以說它實用,是因為它比較容易上手,這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屬性決定的。一方面是它具有“實踐性”,學問不是用來“玄談”的,更不是用來“修身養性”的,而是用來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另一方面是我們課本中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工具”,他的本質是“工具”,如同手機電腦一樣,知道它的基本功能後,簡單適應一下就可以“拿來就用”。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是馬哲不同於其他哲學的鮮明特徵。

有的人因為馬克思主義來自西方、因為馬克思是德國人而排斥馬克思主義,這種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有一個非常簡單,而又現實的問題,我們所有人都離不開的“電”,是美國人富蘭克林發現的,而發電技術是基於英國人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麥克斯韋總結出電磁學才在後世得以應用的。是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外國人,電學、電磁學都沒有中國人的發現而棄之不用?而馬克思發現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正如富蘭克林發現了電一樣,正如施萊登發現了動植物細胞一樣,正如邁爾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一樣,正如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一樣。難道就因為發現真理的人不是中國人,而對真理棄之不用?

如何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有的人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因為簡單的瞭解其世界觀而又沒有弄懂方法論,故此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萬世不易的大法。這是一種舊的思維,總是追求真理的絕對性,而不能辯證地看待真理的相對性,這種錯誤很容易導致“本本主義”,很容易產生迷信教條的思想。真理的絕對性說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主觀是可以正確地認識客觀規律的,並且所認知的結果在這個條件、範圍內永遠是正確的。而真理的相對性說的是,客觀世界是無限且永恆發展的,主觀對客觀的認知永遠是有限的,不完全的認知,其得出來的結論會隨著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得不適用。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不假,但是不能迷信真理是萬能的,真理畢竟不是上帝,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發展真理,不斷地結合實際情況來實踐真理,而不是盲目的崇拜真理,更不是盲目的排斥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