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我在20世紀80年代去香港的時候,有個人拿出一個白碗,我一看,底下寫著

“盈”字。

我那時記性比現在好,那個“盈”字怎麼寫,我記得清清楚楚。現在歲數大了,記性不如年輕時清楚。我看完以後非常激動。

但那個人不知道,問:“這盈字啥意思?”

我當然裝作不知,說:“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愛寫什麼寫什麼唄!”

我當時心裡怦怦直跳,特別想買這個東西。

然後他就說:“也沒準是個人名,這有什麼用?一個素白碗多少錢,寫上字的理應貴一點兒。”

我就說:“貴一點兒行,貴多了不行。”

那個人不知道大盈庫這件事,《中國陶瓷史》上專門講過關於這個“盈”字款的事。可這人不讀陶瓷史,可能也讀了很多書,都是畫冊,一高興翻翻就過去了。你要真正瞭解陶瓷,就要了解陶瓷的歷史,我覺得這就是讀書的好處。我裝作不知,三磨蹭兩磨蹭,最後把這個碗便宜地買了,一路唱歌回到北京。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

看得出來,咱們馬爺又“撿漏”了。那麼,讓馬爺一見鍾情的“盈”字款白碗究竟什麼來路?為何他高興到“一路唱歌回北京”?

這碗可大有來頭。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盈”字底款是何物?


1997年11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陶瓷專家考察陝西古窯址,其間訪問了陝西省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目的,是為了觀賞觀賞西安地區出土的一批唐代白瓷。

這批白瓷中,要數一件唐代大明宮遺址出土的署“翰林”、“盈”字雙款的邢窯白釉罐最為特別。這是當時所見唯一的一件刻劃雙款的唐代邢窯白瓷,造型飽滿,釉色雪白。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大明宮出土“翰林”“盈”字雙底款碗摹本


從傳世品、古遺址或古墓葬出土物看,唐代邢窯瓷器帶銘文的並不多見,除故宮博物院藏白釉皮囊式壺之外底刻劃“徐六師記”、陶工款外,其餘都是“盈”字或“翰林”款單款。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白釉皮囊式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各類“盈”字款白瓷集合


“翰林”、“盈”字到底啥意思?


邢窯是我國唐代著名瓷窯,以生產白瓷而馳名中外,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一定的位置。

關於“盈”字的涵義,上海博物館的陸明華先生曾作過詳細的考證。盈”字當與唐代皇宮大明宮內的“大盈庫”有關,署“盈”字款的白瓷應為唐代邢窯專供長安大明宮內大盈庫的貢品。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唐白瓷盒外底之“盈”字摹本 上海博物館藏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陝西省西安市唐西明寺遺址出土“盈”字底款瓷器摹本


《舊唐書》中載:

“(唐天寶年間)每歲進錢百億,寶貨稱是。雲非正額租庸,便入百寶大盈庫,以供人主宴私賞賜之用。”

“開元天寶”年間,號稱“開元盛世”,國庫都比較充盈。所以,當時的皇帝,就有自己的私人銀行,相當於私房錢庫吧,號稱“大盈庫”。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內丘城關窯址“盈”字款


大盈庫也是唐開元(713一741年)以來儲存財物最多的寶庫,儲存珍寶奇貨及賦稅所入盈餘,庫內財物供皇帝賞賜之用:一是賞賜給嬪妃大臣;二是用於緊急國情下的支出。所以,大盈庫又稱之為“中藏”、“內藏”、禁藏”、“內庫”、“中庫”等。其中珍寶是想什麼時候取,就什麼時候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遼耶律羽之墓出土“盈”字款瓷器底款摹本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帶有“盈”字底款的執壺


但凡能進國庫的東西都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而且還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所以,各位通過常識判斷也能知道,這所有帶有“盈”字的白瓷必定是做工精細的上上品,不論是從選料,拉坯、修胎、施釉、刻款、入爐、出爐、驗收、入庫都是依次完成,窯工們都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這可是給皇帝燒製的白瓷,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稍有疏忽,也許就要有殺頭的危險。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大明宮出土“盈”字款碗摹本


但是,也有部分邢窯的發掘者認為:“盈”字款是意在取得商品競爭優勢的一種標記符號,與“大盈庫”沒有必然的聯繫。而且,也不只是刑窯白瓷底部刻有“盈”字款,一些黃釉、綠釉瓷器底部同樣發現有相同的刻款。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至於“翰林”款,就與“翰林院”有關。而“翰林院者,待詔之所也”。自唐初以來,就常有一些名儒學士被召入宮禁中講論文義、參預政務,不過當時他們尚無名號,直到玄宗開元初年設置“翰林院”,這批學者終於熬出了頭,成為翰林院學士。而邢窯中的“翰林”款白瓷罐當為專供翰林院使用的貢器。

而署“盈”、“翰林”雙款的白瓷罐,無非表明此種白瓷器是為大盈庫燒造的專供皇帝賜賞翰林學士的用品。


馬未都:我在香港碰到一個“盈”字款白碗,裝傻充楞最終便宜拿下

白瓷柱子及外底“盈”字摹本 河北省易縣北韓村唐墓出土


參考數目及文獻:

《馬未都說陶瓷》

《翰林”、“盈”字款白瓷研究》

《試析“盈”字款瓷器》

《唐代“盈”字款瓷器的新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