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黃安縣城失守後,百餘人的鄂東軍退至木蘭山,敵人對根據地反攻倒算,提出“山要倒林,人要迸村”的口號。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紅田慘案”。大批大批的革命群眾遭到迫害,共產黨員程儒香四肢被釘上耙釘,他沒向敵人低一回頭;共產黨員毛國興高唱著《國際歌》走向敵人的鍘刀;共產黨員程懷天臨刑前高喊著:“砍頭只是風吹帽,共產黨員殺不完”。他們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真可謂:“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這裡一度是歷史的低音區。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英雄的革命人民沒有被敵人嚇倒,在黨的領導下,繼續鬥爭。1927年12月下旬,鄂東特委和鄂東軍的主要領導人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戴季英等在箭廠河西的木城寨舉行會議,決定開展游擊戰爭,保存革命力量,打出一箇中心地,不久鄂東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吳光浩。木城寨會議是箭河革命的轉折點,她保全了黨組織,保存了革命力量,艱苦卓絕時期高舉了革命旗幟。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今天,我們踏上了箭河附近的木城寨會議舊址的山岡,聽陣陣松濤,彷彿是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再走下山來,不遠就是清水塘,一陣和風吹來,夾著熟悉的油菜花香,歷史好象回到從前,那個1928年的春天,人們把觀音堂秘稱為清水塘,開闢柴山保根據地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的。清水塘會議決策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鄂豫邊的最早反映。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柴山堡割據地就象是“學步車”,鄂東特委在此廣泛發動革命;一方面推行“為紳不劣,為土不豪者不殺”的統戰路線;瓦解、改編反動“紅槍會”;另一方面嚴紀治軍。一隻弱小的紅軍部隊在這裡得以生存、發展、壯大。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為進一步鞏固擴大柴山堡的工農武裝割據,必須加強黨對地方政權和軍隊的領導,發展黨團組織,擴大武裝力量,開展群眾鬥爭。為此,尹家咀會議1928年7月下旬召開了,提出了組織群眾武裝,開展“五抗”等五項主張。七軍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同年12月,中央派曹壯父來鄂豫邊,在柴山堡南竹園傳達了六大精神,明確革命的性質、方向和任務。不久的白沙關萬人暴動就象是投向國統區的重磅炸彈,土頑人仰馬翻,幼年的紅軍部隊迅速成長,1929年5月中央派來徐向前接替在商南犧牲的吳光浩之職,順利地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圍剿。割據地空前擴大,縱橫二百里,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1929年6月,9月,黃安、麻城、黃陂四縣及紅十一軍領導人召開聯席會議,並正式選舉徐朋人任書記,改鄂東特委為鄂東北特委。針照中央指示劃黃安、麻城、黃陂、羅田、黃崗、商城、光山八縣區為鄂豫邊特區。改組鄂東北特委為鄂豫邊特委,增至9位委員。年底召開了細吳家會議,鄂豫邊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曹學楷當選為主席,下設七個專門委員會,制定了“十大政治綱領”,《土地法大綱實施細則》就是這一時期由吳煥先組織編寫的。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1930年春,鄂豫邊區一片火紅,隨著鄂東北、豫東南、皖西革命鬥爭不斷加強,不斷串聯,鄂豫皖特委在箭河的楊畈成立,特委會設在今箭河街上,郭述申任書記,宣佈改紅十一軍為紅一軍,司令部在黃谷畈。6月,鄂豫皖邊區工農民主政府成立,辦公地點在楊畈村原村部。下設造槍局(箭河黃谷畈)、被服廠(箭河二窪)、石印科(箭河楊畈)、防務會(箭河紅西邊)、後方總醫院(今箭河街)等機構。這是一個編制完整、功能齊全的工農民主政權,她標誌著鄂豫皖邊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至此,鄂豫皖紅色首府的首腦機關都設在箭廠河,當時這裡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這是歷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箭廠河一代的革命活動,就沒有新縣首府的形成,就沒有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因此,我們有理由說:“新縣最美,箭河最紅。”

紅色新縣|鄂豫皖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四)


圖:吳建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