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不同車廠有不同的重點研發方向和技術專長,誰都希望自己的技術獲全世界的認同和接納,但是站在用戶角度,全球各地用戶需要、想要的技術肯定是不同的。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德系陣營在中國大力推動渦輪增壓動力後,國內輿論形成了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對立的兩派,普遍的觀點是:渦輪增壓勝在性能指標出色,而自然吸氣勝在技術成熟可靠、維護成本低。因此有人追捧渦輪增壓,也有人力挺自然吸氣。那麼到底哪種技術更適合在中國應用呢?

談到某個技術是否適合在一個市場推廣和應用,粗淺地看是這種技術夠不夠好,能不能讓產品更吸引、更好賣。但深究起來,我認為要看市場對這項技術(所帶來的價值)是否有需求,再厲害的技術,如果市場不需要也無法應用開來。

我們還是先說說日本車廠為何不用渦輪增壓。實際上日本廠商並非完全不關注渦輪增壓,除了GT-R、EVO這些性能車的例子外,其實還有更普遍的案例,就是在日本本土俗稱k-car的“輕自動車”市場。早在20年前日本的k-car級別已經普遍出現660cc渦輪增壓發動機,鈴木、大發、三菱、馬自達、斯巴魯都有這種規格的發動機。因為660cc是日本政府限定的K-Car最大排量,但這麼小的排量實在無法帶來令人滿意的動力,車廠為了提供讓買家滿意的動力,就紛紛開發渦輪增壓技術用到這種小車上,消費者也喜愛這樣的性能,樂於購買。於是在日本本土的 K-car法規下,渦輪增壓是市場需要的,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

再看這幾年歐洲車廠大力發展的1.2L以上級別的渦輪增壓汽油機,主要出發點是滿足歐盟大幅收緊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標。歐洲車廠要想在不犧牲動力性的前提下改善排放,眼下最可行的技術出路就是縮小排量、加上渦輪增壓,新一代渦輪增壓發動機排放比原有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更低(帶給消費者的是實實在在的稅務優惠),動力性也有普遍增長,消費者自然願意為之買單。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但我們再看一個不同的案例,美國市場。渦輪增壓在美國的主流民用車上一直得不到廣泛使用,無論是歐、日車廠,在美國主推的產品還是搭載自然吸氣發動機為主(包括大眾,雖然他們也有將TSI發動機帶入美國市場,但其捷達、新帕薩特等主力車型還是主打自然吸氣發動機)。在美國,政府沒有嚴格地限制排量(排放倒是有日趨嚴格的態勢),消費者重視動力多於節能性(因為油價便宜),同時非常重視可靠性和耐用度,因此技術成熟的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受消費者喜愛,無論德、日車廠都會專為美國市場研發這類型發動機,爭奪市場份額。

德系和日系車廠,所處的主力市場是不同的,各自面對的市場需求也自然不同。歐洲市場因為出臺了嚴厲的未來排放法規,以歐洲為主戰場的德系廠商(包括大部分歐洲車廠)有很大的緊迫感,渦輪增壓就是解燃眉之急的最佳途徑,於是德系陣營大舉投入研發,以確保自己不會丟失家門口的市場。從德繫到整個歐洲廠商,目前對於渦輪增壓的態度很清晰:誰不搞渦輪增壓,誰可能就難以在未來10年存活下來。於是就形成了一片“渦輪增壓潮”,好像這方面德系(歐系)比日系領先很多一樣。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反觀日系陣營,他們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並不是特別高,日系陣營的主戰場是北美、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這些地方目前還沒有推出像歐盟那樣嚴厲的排放法規,現有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排放表現已足可達標,沒有被未來法規強制淘汰的壓力。加之這些自然吸氣動力系統經過多年發展,已趨完善,消費者對其性能的接受度高,所以在市場銷售環節也沒有推出渦輪增壓來提升吸引力的顯著必要。由此可見,日系陣營在1.3-3.0L這個主力區域研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迫切性要小於德系陣營,至少不像德系(以及其它以歐洲為主戰場的歐洲廠商)那樣生死攸關。

僅就渦輪增壓技術的推出時間和應用面來看,日系確實明顯落後於德系,但我不認為可以以此說明日系廠商這幾年的研發不思進取。看看日系的研發步伐,其實仍能夠看到他們在按部就班地執行自己的策略,比如豐田大力研發混合動力技術,正是因為在他們的主戰場亞洲、北美,這項技術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競爭優勢,事實證明他們確實獲得了可觀回報。日產在電動車領域投入了巨大研發資源,至今也確實走在了世界最領先位置。不光是渦輪增壓,對於在歐洲早已成為主流的柴油發動機,日系車廠至今也沒有大舉投入研發(幾家日系大廠也有為歐洲開發柴油發動機,但論系列和技術優勢都不及歐洲車廠),同樣也是基於他們的主戰場對柴油發動機沒有顯著需求。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說到底,技術的應用必然是由市場需求帶動的,而市場需求細說起來包括三個方面:消費者喜好,政府政策要求,客觀用車環境(包括道路條件、油品質量等)。下面我們就拿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將它與這三種需求逐一對號入座——

一、消費者喜好的是什麼?先進性、動力強勁、省油,這三條是渦輪增壓最打動消費者的長項。但是消費者也喜好可靠性高、維護便宜,這卻是目前渦輪增壓的短板。

二、用車環境適合哪一種?很顯然,新一代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包括柴油發動機)對油品質量的要求比較高,中國的用車環境無法很好地配合。從這一點說,對油品要求相對較低的技術更適合我們的用車環境。

中國市場當下是群雄爭霸之地,各家都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拿來一展所長。但中國和歐、美、日市場有很大不同,一是技術法規制定滯後,幾乎起不到引導汽車廠商研發方向的作用(反倒是被國際廠商的技術牽著鼻子走);二是中國的汽車消費歷史很短,消費者對技術的認知還很膚淺,市場和消費者不能清醒認識到自己需要什麼,故障率和維護成本等對消費者很重要的信息也缺乏透明度。這就給了全球各系廠商足夠的吆喝和生存空間,各派都在中國力推自己的優勢技術,反正政府不引導,消費者不懂行,有時候的確會出現誰的吆喝聲大,誰就被認為有理。

以中國目前的形式,家用轎車到底是選擇自吸好還是渦輪增壓好?

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認為眼下的中國市場有非渦輪增壓不可的發展趨勢,更不必因為德系陣營對渦輪增壓技術的先進性宣傳得力,就認定那是必然的未來方向。我們應該像美國政府和美國的消費者一樣,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按自己的需求和客觀條件來選擇接納什麼技術,讓廠商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當然,現階段其實我也不能明確說出我們需要什麼,我們的消費者喜愛什麼,因為我們好像什麼都愛——或者什麼都有人愛,例如有人愛渦輪增壓的出色性能表現,也有人愛自然吸氣的完善可靠和維護便宜。說到底,之所以形成了這兩種技術的爭持對陣,正是因為它們彼此都有明顯的優和劣,誰都佔不了上風。如果自然吸氣的效率能取得突破追上渦輪增壓的水平,又或者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可靠性和維護成本能徹底向最完善的自然吸氣看齊,它們定能擊倒對方,成為市場的必然選擇。這在現階段誰都做不到,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用開放的態度,讓百家爭鳴,觀其鬥,然後各取所好,對號入座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