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探访改革试验田瑞安:吃“改革饭” 由改革兴

探访改革试验田瑞安:吃“改革饭” 由改革兴

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承包地。张斌 摄

探访改革试验田瑞安:吃“改革饭” 由改革兴

批准百速鞋业重整的民事裁定书。张斌 摄

探访改革试验田瑞安:吃“改革饭” 由改革兴

瑞安市行政服务审批中心办事大厅。张斌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0日电(张斌 陈秉丰)“我们必须要靠改革闯出新路来,将来的希望所在也是靠改革。”瑞安市委书记陈胜峰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温州瑞安,一座因改革而兴的浙南小城。改革开放大幕拉开,这里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当改革开放行至40年,瑞安已变身国家重要的改革“试验田”,承接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44项浙江省级改革试点。吃“改革饭”、由改革兴成为这座城市的耀眼特质。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背景下,聚焦瑞安的改革思维与实践,对许多地方而言有着别样启示意义。在其绵延40载的改革画卷上,过去五年发生的故事便是值得体味的章节之一。

小城遭遇成长“烦恼”:深层次矛盾显露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市场经济先发优势,瑞安走在了中国县域发展前列。至2014年其已是全国百强县、工业百强县。与许多地方一样,新常态下,传统模式导致的深层矛盾也在瑞安显露。

2014年,一场因“两链”(资金链、担保链)断裂导致的温州民间金融风波,一度让瑞安成为“漩涡中心”。百速鞋业总经理张棉景陷身其中,黯然思考着出路。

“这么多年的好友就这样跑路了,我给他担保了近7900万贷款。”张棉景说,他曾因债务压力试图一跑了之。

彼时因经济形势变化,一些企业脱实向虚、大举投资房地产等,导致在调控背景下因“两链”断裂出现问题。

让张棉景选择承担债务的原因,是其开办了15年的企业。“我们是多家国际品牌的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00万元。因给别人担保倒闭我不甘心。”

那年,瑞安有65家银行网点向法院申请对409家企业进行执行,涉及联保的执行标的额超过68亿元。与百速鞋业一样患“担保病”的健康企业不在少数。

面临难题的还有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秘书长雷大锋,他遇到了农业发展丧失定价权的被动局面。

“几年前,每年2月到6月全国只有浙江产番茄,我们合作社主打的番茄产品在全国市场有很大优势,价格最高可达3元每公斤。”雷大锋说,后来产业形势起了变化。

“竞争对手多了,番茄销售价格跌到了最低两毛钱,产业遇到了大危机。”雷大锋说。农业是否还要“靠天吃饭”?这在当时成为许多农民的苦恼。

一家企业走到悬崖边缘,或一只番茄的价格跌落,都是对社会发展理念的深刻考验,同样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最佳时刻。

“改革开放40年来,瑞安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抓住了历史机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相应地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陈胜峰举例说,比如产业低小散等问题,虽有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改革意识弱化、体制机制落后。

开出改革“良药”:治愈沉疴旧疾化危为机

面对成长之痛,瑞安未“坐以待毙”。其开出的一系列改革良方,不仅治愈着“沉疴旧疾”,还成功实现化危为机。

改革,令雷大锋遇到的难题有了化解之策。

在瑞安“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新型农业合作体系的推行下,通过瑞安市供销社支持,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销售公司,形成以本土绿色蔬菜为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农业科技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蔬菜价值最高提升5倍,我们推出精品蔬菜200余种,向上海等地精品商超直接供货。”雷大锋说,2016年公司实现配送业务营业额1500余万元,本地蔬菜外销业务营业额1000余万元。

瑞安市供销社主任胡志酬介绍,在这一体系下,瑞安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1547家,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从2013年的17553元增长到2017年的27903元。

“2015年,更名换届后的瑞安市农合联理事会共37人,农民代表33人占绝对多数,确保‘诉求由农民提出、决策由农民作出、成效由农民评出’。”胡志酬介绍,瑞安“三位一体”未止步于前,目前正通过农合联这一新载体,探索创新惠农模式之变。

改革也在拯救不少实体企业。张棉景还保存着法院于2015年3月下达的批准其企业重整的民事裁定书,“企业经过‘清算式’重整,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800万。”

“2017年,我们审查了近300件破产申请案件,全国当年共审查了六千多件。”瑞安市法院院长鞠海亭说,由于各种因素,企业破产案件很复杂。瑞安破产审判改革最大的突破,正是敢于大量受理、审理企业破产案件。

其介绍,通过常态化受理、简易快速审理、政府与法院联动处置财产、大力打击逃废债行为等改革措施,瑞安破产审判走在了中国前列。

2017年,瑞安市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215件,审结破产案件101件,收结案数均位居全国基层法院第一。目前,瑞安法院经破产审判盘活土地527.92亩、厂房35.81万平方米,化解不良资产37.49亿元。

改革举措不胜枚举,回望瑞安改革开放的征程,正是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有当下“危机”化为机遇的喜悦。

“改革是补齐短板、再造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抓手。”在陈胜峰看来,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方能实现发展的跨越,同时也要认真查找体制机制上的症结,多推出“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改革项目,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

全面深化改革“在路上”:试验田频结新果实

渡过“成长之痛”的瑞安,其诸多改革经验已在更高层面被复制推广。如“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举措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地破产简易审等方面工作经验被收录到浙江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二十二条意见中……

在高质量成为发展新课题背景下,其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依然在路上,改革新果实正频频结出。

如瑞安正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改革成功撬动了农房资源,让农民享受到了更低利率、更有保障的贷款服务,这一探索也向全国提供了参考样本。

“截至2018年6月末,瑞安市18家银行机构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9.63亿元,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62931笔,贷款主要用于个体工商经营、农业生产经营等;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为0.84%,整体风险可控。”瑞安市金融办副主任蔡余萍介绍。

为培育新动能,瑞安审批模式也在升级。不久前,主要生产智能箱包的浙江鸿一箱包皮件有限公司就享受到当地推出的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标准地+”改革红利。

“土地摘牌当天我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第二天施工队就进场打桩了,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苏孝浜说。

“标准地+”是在实行区域综合评价评估制度上对出让地块明确规划指标要求、能耗标准等标准地基础上,通过一窗受理、模拟审批、缺件审批、并联审批,实现地块出让后一周内可办理施工许可证。

该市住建局审批科负责人郭雷介绍,实现这一跨越源自瑞安的大胆探索与创新:“通过再造流程,分类审批对许可流程进行整合归并等制度,推动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到‘信用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下一步改革会延伸到安置房等项目。”

改革举措层出不穷,这在陈胜峰看来“理所应当”,“瑞安是吃‘改革饭’长大、走‘改革路’起家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瑞安今天的发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决心,勇挑重担,创新探索,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仗。瑞安要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陈胜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