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逮知了猴

文\\李傑

麥子收完了,雨季來了,知了猴也出來了,這不禁勾出了我心底的饞蟲。知了猴,那是家鄉對蟬蛹的俗稱。因為蟬又叫知了,而它的蛹成熟後鑽出泥土卻又會像猴子一樣爬樹,所以我們就叫它知了猴了。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每年的夏至之後,雨水逐漸的豐盈起來,泥土變得鬆軟,在泥土中蟄伏了兩三年的知了猴迫不及待地鑽出地面,去歡度它們那不足五週的歌唱生涯。此時是捕捉它們的最佳時機,也是每天清晨農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營養小菜!或是一盤,或是一碟,噴香誘人,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孩子們解饞的佳品!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逮知了猴從每天的傍晚開始。夏天日頭長,太陽雖然落山了許久,天卻遲遲不願黑下去。吃過飯,沒吃飯的大孩子小孩子們,三三兩兩的散落在家前屋後的樹底下,路邊的樹行中,村外的樹林裡,低著頭,使勁瞅著地面,搜索者每一寸泥土。倏然,發現了一個芝麻大小的孔隙,趕緊蹲下身去,用食指輕輕一摳,一個垂直的洞穴就出現在我們眼前。說不定一隻知了猴正愣在洞口舉著大鉗子,傻傻地看著你。反應快的,趕緊捏住它的大鉗子或腦袋把它從洞裡提出來。如果你稍一遲疑,它就重新退回了洞中。這時我們可以用鐵鍬去挖,不過這樣有風險,如果洞穴太深,一不小心撒下的泥土糊了洞口,找不清了,就算白忙活了;最保險的辦法是用水灌,知了猴吃不住淹,就會自己爬上來了;本領高的,折來兩根樹枝,三兩下就把知了猴從洞中夾了出了。真是絕了。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發現知了猴的洞穴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在洞口周圍畫一個圈,我們叫它“金剛圈”。據說,有了它,知了猴就不能在地下打洞逃跑了。呵呵,傻吧!

漸漸的天就黑了,我們就不必再費著眼神去瞅地面了。出土的知了猴不是喜歡爬樹嗎?我們拿上一把手電,徑直往樹幹上、往蒿草上照,照著了,一逮一個準,輕鬆多了。這時候照到的知了猴有的已經開始蛻殼了,蛻完殼的知了猴已叫作蟬了,白白的,嫩嫩的,軟軟的,看了讓人憐愛。小時候我們在憐愛的同時也會覺得可惜——經過一夜,再嫩的蟬也會變黑變老的,遠沒有知了猴來的香脆味美。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有經驗的人,兩三個小時的功夫可以抓到百來八十隻知了猴,差些的,也能逮到十幾只。有的小些的孩子,把知了猴放到自己的手上,胳膊上隨意的爬著,被它們的爪子抓得咯咯直笑。呵呵,癢呀!

睡前,不要忘記把盛知了猴的器皿中放些清水,這樣既可以泡去它們身上的泥巴,又可以防止它們變成知了。最後還要蓋上一個蓋子,防止懶貓不勞而獲。做完這些後就可以安心地去睡覺了,等著明天清晨享口福吧!

小夥伴們,兒時“逮過知了猴”的請看過來!

知了猴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同時可以產生具有藥理學活性物質,有效提高人體內白細胞水平,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知了猴的外殼中醫上叫蟬蛻,有除風溼、發痘疹、解毒止癢、治療頭痛眩暈的功效。隨著這些價值逐漸的被發現,知了猴也爬進了高雅之堂,不再獨是農家餐桌上的一道開胃小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