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精彩導讀:7月10日,長城汽車與寶馬正式簽署雙方各持股50%的合資經營合同。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7億元人民幣,投資總額達51億元人民幣,並規劃了標準年產能16萬輛的國際先進整車工廠,未來主要生產MINI電動車。

雙方公告表示,這不僅是寶馬集團在全球範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也是長城新能源汽車邁向國際化的“橋頭堡”。不過,在競爭空前激烈的全新合資時代,二者會實現雙贏嗎?

瘋傳半年的長城汽車、寶馬合資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7月10日,在中德兩國政府官員的見證下,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H:601633,以下簡稱“長城汽車”)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寶馬”)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

根據合同規定,長城汽車與寶馬將建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在公司架構上,公司董事將由六名成員組成,董事長由長城汽車委派,副董事長由寶馬委派,董事任期四年。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據瞭解,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7億元人民幣,註冊地址為江蘇省張家港市,投資總額達51億元人民幣,並規劃了標準年產能16萬輛的國際先進整車工廠,未來主要生產MINI電動車。

雙方公告表示,這不僅是寶馬集團在全球範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也是長城新能源汽車邁向國際化的“橋頭堡”。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在2014年東風英菲尼迪、2016年廣汽謳歌合資落地後,長城和寶馬的合資,猶如在沉寂多時的深潭中投入巨石。

然而,縱觀近十年的合資項目,無論是普通汽車品牌,還是豪華車品牌,合資後的市場表現都難言樂觀。去年以來,藉助新能源,全新合資時代大幕開啟,又有江淮與大眾、北汽新能源與戴姆勒、眾泰與福特先後合資,目前尚無可觀戰績。

就此而言,長城與寶馬的合作,會成為全新合資時代的樣本嗎?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或者,換言之,二者會實現雙贏嗎?要知道,包括法系豪華車品牌DS在內的數家銷量不振、已有退市之憂的二線豪華車品牌,除了品牌溢價能力和產品力這樣的硬指標不夠,合資雙方相處不睦更是市場表現黯淡的重要內因之一。

不過,從公告給出的信息來看,長城與寶馬正在力圖避免這些問題。或者說,雙方希望通過前期明確的條約,一起避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矛盾。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比如其中重要的一點,公告中強調二者合作是為推進MINI品牌的電動化,並承諾不會為合資公司未來生產的MINI電動車興建新的銷售和服務渠道。

這透露出兩點信息:第一,二者只在純電動領域合作,避開傳統燃油車市場;第二,避開獨立銷售。這無疑給寶馬另一個合資公司華晨汽車吃下了定心丸。

與此同時,在二者簽署合約的前一天,寶馬集團先與華晨集團正式簽署了一份長期框架性合作協議,承諾雙方將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並且寶馬iX3也將國產並出口全球。

這相當於給華晨的利益上了“雙保險”。寶馬的做法表明,至少目前其“平衡術”還是很到位的。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此外,新的合資公司將面向全球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這意味著,二者合資公司的定位一開始就指向全球市場,而避免了過於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甚至未來有一天,要面對兄弟鬩牆的局面。

對於長城汽車來說,倚仗寶馬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來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可謂好風憑藉力,是相當划算的一筆大生意。

當然,對於寶馬而言,二者合作一是為了緩解“雙積分”制度壓力,二是看中長城汽車在國內SUV市場的霸主地位。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長城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民營車企,這對於寶馬來說,無疑大大減少了磨合成本。

長城汽車與寶馬終“修成正果”,會成為新合資時代樣本嗎?

總體看來,二者的組合無論是從體量、氣勢還是目標一致性上,都可謂勢均力敵,堪稱近年來國內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合”。

業界普遍認為,二者在電動車層面的合作,不僅將解決二者共同的難題,未來在品牌建設、管理體系、生產製造乃至技術研發等方面,更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2017年,寶馬在中國市場銷售594,388輛新車(含MINI品牌),同比增長15.1%,長城汽車銷量則達1070,161輛,在SUV領域仍舊保持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